文/ 本刊記者 喜崇彬
隨著快件快遞、跨境電商、冷鏈物流為代表的新型航空物流業務的快速崛起,國內航空物流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而大型綜合式機場的貨運設施和貨運機場是我國航空物流運作的樞紐和發展的支點。本文將通過對這個領域專家的采訪,介紹我國航空物流機場貨運設施建設的發展情況。
近些年,我國物流行業蓬勃發展。具體到航空物流領域,以快件快遞、跨境電商、冷鏈物流為代表的新業務需求拉動我國航空物流需求快速增長,國內航空物流迎來了高速發展期。然而,我國目前的航空物流服務能力還無法完全滿足和支撐社會經濟生活的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在調撥抗疫物資和支持各個產業復產復工的過程中,我國航空物流服務能力相對滯后情況充分凸顯,其中機場貨物樞紐建設不足和運作能力欠缺是我國航空物流服務能力相對滯后的重要原因。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航空物流規劃設計研究所總工程師李穎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舉例介紹道:具有國際上最嚴格的疫苗空運保障資質的進出境口岸在國內是有的,但數量和處理能力有限。目前國內只有浦東機場、首都機場、大興機場、廣州白云機場、深圳寶安機場、鄭州新鄭機場等少數貨運業務的頭部機場有航司和地面代理企業獲得了航空醫藥物流相關的資質認證。而這些機場醫藥產品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總和大約在每年10萬噸左右。隨著疫苗、醫藥、食品、易腐貨等具有溫控要求的航空貨物量的增加,冷庫和冷鏈設施在機場貨運設施的規劃中越來越普遍。但實際落地的項目規模并不大,目前仍以數千平米的項目居多。她相信疫情之后空港冷鏈設施的數量和規模都會上一個臺階。
對于我國貨運樞紐建設的不足,民航機場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航空物流所所長劉新力談到,我國尚未形成國內國際高效銜接的貨運航空樞紐,機場貨運基礎設施欠賬多,對航空貨運支撐不強,主要體現有四點:一是受“重客輕貨”思想的影響,大部分機場貨運綜合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軟硬件落后、功能不全,比如缺必要冷鏈、醫藥的專用設施等。二是對貨運航班時刻重視不夠、總體不足,受民航航班影響大,無法保證足夠的時刻。航班時刻問題影響代理、貨站、快遞公司等產業鏈企業的集貨、分揀和派送時間,增加了倉儲成本。三是綜合交通體系尚未形成,多式聯運規劃沒有成功落地經驗。沒有形成空空、空鐵、空陸、空海等貨運聯運樞紐;多式聯運體系直接相互支撐系數低、彼此貢獻小、聯系性不強、割裂嚴重、整合難度大。四是通關、查驗方式、手段有待提高。目前通關體系復雜、效率低,一體化通關的成功案例少,形成了“卡中卡、關中關”等現象,應加大海關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信息化程度。
承擔航空物流地面作業和樞紐作用的主體有大型綜合型機場的貨運部門和專業的貨運型機場。對于這兩類機場在貨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異同,李穎向記者做了詳細介紹。
總的來說,在機場總體規劃中,貨運業務對航空資源的需求和對機場總體布局的影響越來越被重視和關注,機場總體規劃中也會比較全面地評估航空貨運的用地需求和設施布局的要求。大型綜合機場和專業貨運機場在基礎設施布局上最大的不同是以誰為主的差別。航空物流的基礎設施規劃布局需要與跑道、機坪等空側資源以及空運網絡、航班航線、網點密度等空運網絡資源統籌考慮、綜合規劃。大型綜合機場,通常以滿足客運航空樞紐功能為首要目標和規劃原則,兼顧貨運功能。而專業貨運機場則以滿足航空貨運功能需求為首要目標和規劃原則,機場能夠供給貨運的空側資源比一般的大型綜合機場更為豐富。但是大型綜合機場通常具有較為成熟的客運航線網絡,客機腹艙可以為航空貨運提供較高頻的有效運力,而對于專業貨運機場搭建和運營全貨機航空網絡的綜合成本較高,需要規模化的航空運量支撐。目前大型綜合機場主流的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布局特點是設施專業化、功能集約化、管理園區化;專業貨運機場的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布局特點是設施規模化、功能一體化、管理平臺化。
對于我國機場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趨勢,劉新力介紹道:目前我國航空物流業內以打造“互聯網+”高效物流,以Airport3.0智慧型機場建設為重要目標,推動機場航空物流向新基建和數字化方面轉型,在硬件方面應加快建設5G通信、計算機網絡設備等信息技術投入,軟件方面,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抓手,全力打造現代航空物流全產業鏈體系。

目前大型綜合機場主流的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布局特點是設施專業化、功能集約化、管理園區化。圖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的綜合機場物流園區圖
對于具體建設項目,劉新力表示,目前,我國規劃布局了2個以航空貨運為主體的運輸機場— —鄂州機場與嘉興機場。其中,鄂州機場是由順豐速運股份有限公司主導規劃、建設與運營的我國首個貨運機場;嘉興機場是由圓通速遞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建設及運營的客貨兼顧的小型支線機場,并是軍民合用機場。兩個貨運機場共同特點是物流設施空間布局以滿足其核心樞紐運作為先決條件,以轉運中心為核心,布置飛行區、貨航基地、臨空經濟區等。設備選擇整體上采用成熟產品,以能高效、經濟處理包裹、小件包、扁平件、非扁平件、信封、異形件、超大超重件等不同品類的產品為原則;同時也將在部分設備上引入新設備,降低員工的工作強度、提升系統運作效率。空間布局以“統籌規劃、分期實施、滾動發展”的原則為指導,近期規劃強調可實施性、遠期規劃強調用地、凈空環境及與周邊地區的可控制性;處理好運行與擴建、分階段實施與遠期規劃的關系;并有效地控制投資和運營成本。
除了專用的貨運機場,新建的大型綜合機場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在貨運站空間布局方面也都有了優化的設計,以保障航空運輸方式快速和可靠。新建的航空貨運站空間布局都具備良好的空側資源、完善的綜合交通條件、齊備的二級設施、高效的通關條件、齊全的海關口岸等;并為擴展產業鏈相關貨源、承接更多類型的航空貨物來考慮空間布局,以適應多變的航空物流市場。

新建的大型機場在物流設備選擇上,多會以人工智能、靈活柔性為原則,考慮應用無人叉車、無人搬運車、AGV等智能設備。 新加坡樟宜機場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我國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區機場為核心樞紐,杭州、鄭州、南京等為區域樞紐的貨運航空網絡格局,其中上海浦東機場是全球第三大貨運樞紐
在基礎設施和物流設備選擇上,李穎認為,不論綜合型或者專業型貨運機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功能需求日趨多元化,對功能空間的靈活變化和系統柔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給航空物流園區和空港物流系統的規劃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我們根據機場(及運營方)的特點去分析和研判基礎設施及設備系統的現時功能需求和潛在功能需求,并為潛在功能需求的實現預留條件和可能性。如進口貨物的檢疫消殺,一直都是航空貨運中的一環。新冠疫情之后檢疫消殺這個環節的重要性提高了,進口貨物從飛機完成卸貨后都要進行隔離消殺,特別是進口食品藥品等,一些機場采取了抽樣新冠病毒檢測、拆箱之后二次消殺等措施。目前一些機場在空側劃出專門的區域進行航空箱的消殺操作,未來很可能會成為航空貨運區的一個功能區域。還有無人自動駕駛技術正為智慧機場建設和空側無人化提供新方向。如香港機場自2019年12月30日起開始在機場飛行區實際操作環境下試驗運行無人駕駛拖車運輸航空貨物和旅客行李。經過一年多的運作,證實無人駕駛拖車的運作可靠,也比人工駕駛拖車更為安全及暢順。無人駕駛拖車的駕駛艙內沒有司機,也沒有乘客或安全員,行駛速度為每小時20公里。車輛搭載多種傳感器,能按設定的路線安全行駛,并準確檢測障礙物,可靠性高,確保安全及穩定性。2020全球新冠疫情侵襲,無人駕駛拖車由于技術上實現了完全無人的操作,在防疫期間仍能夠常態化展開運作。香港機場將規模化采用無人駕駛拖車,提升運營效率及推動機場運作安全智能化。
但是,今天在電商倉配和供應鏈物流領域,智能化、無人化技術的應用遠比在航空物流領域更為廣泛和普遍。主要因為這些技術在向航空物流領域滲透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這其中可能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航空物流在處理環節對設備的要求與非航空的物流領域相比存在巨大的差異。航空物流處理的貨物單元偏重且體積偏大,一般普貨以托盤為最小操作單元,托重200-800kg不等。這樣較重的托盤在航空貨站整體的作業流程中需要經過至少2次的揀選動作;而且航空物流操作中的揀選也與常規倉不同,必需按單揀選且順序揀選。航空物流的整體作業流程中還存在著一些類似的非常規操作,使得在常規的物流作業場景下開發的物流技術和解決方案在航空領域遭遇水土不服。
劉新力認為,新建的大型機場在物流設備選擇上,多會以人工智能、靈活柔性為原則,考慮應用無人叉車、無人搬運車、AGV等智能設備,以滿足未來較長時間的使用要求。對于機場物流系統建設無人化的發展趨勢,他還介紹了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案例。該機場正十分積極地追求全面自動化的目標:它建造了一個完整的航站樓來幫助測試未來的機場機器人。SATS正在測試一種遠程控制的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可以在10分鐘內將行李從飛機上卸下,并轉移到行李處理區域。該公司還在測試使用一輛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用它來運送空運單據。SATS正在利用光探測和測距技術來繪制路線,將高承載200公斤食物的手推車運送到休息室。
此外,劉新力還提到了智慧機坪在機場貨運中的應用。考慮到一般機場貨機坪具備相對獨立的物理隔離條件,可以在該區域實行全自動的貨物轉運,包括從貨機卸貨、到港運輸、進入航空貨站、離港運輸、貨機裝機等全過程,實行全自動無人化工作流程。通過在機坪采用全自動技術,提高機場貨運區的運行時效,節約人力成本,加快場區內貨物周轉效率。在貨運站內部也可以采用AGV、RGV等智能設備的應有,可以采用路徑隔離、時間隔離等手段做到貨運站內部的車輛無人化。考慮科技發展和適度超前的規劃原則,航空貨運站設計時考慮打造高效集成的航空物流作業環境,在設施設備上考慮應用四向穿梭車、AGV等散貨處理系統等智能設備,以提高貨運設備的整體智能化程度。
總體來說,當前我國的航空物流樞紐建設迎來發展機遇期,建設專業貨運樞紐機場受到國家及行業層面的高度重視。在2020年9月9日,中央財經工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明確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離不開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支撐,要加強高鐵貨運和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隨著如鄂州機場這樣的以貨運為主的新機場的開工建設,我國航空物流業的發展將再添強勁新動力。高質量建設和運營好全新模式的航空物流樞紐,實現機場貨運數據信息化、貨運服務智慧化、貨運作業安全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空貨運樞紐平臺,提升貨運樞紐機場核心競爭力是我國物流事業從業者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