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帥
(作者單位:中國刑事警察學院警犬技術學院,110034)
警犬外抑制作為一種訓練中常見的現象,會對警犬的警用品質造成一定的損壞,對警犬條件反射的形成造成影響,減緩訓練進度。為了保障警犬的訓練質量和進程,研究警犬外抑制的解決對策十分必要。
要想減少警犬的外抑制現象首先要分析在單一個體上其產生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由于犬有犬種差異和個體差異,加之不同訓導員對警犬的復雜刺激也不可能相同。本文將根據警犬產生外抑制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別提出解決對策及方法。

針對警犬神經類型因素導致的外抑制現象,應通過選擇神經類型適合訓導員的警犬。犬共分為4種神經類型,其中弱型神經類型的犬通常不適合做警犬,這種犬膽量小、環境適應能力差、外抑制強,在挑選受訓犬時要堅決不選。興奮型的警犬常常表現為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在一些抑制性科目中有時會產生外抑制,而這種情形在新手訓導員身上更容易發生。因為對于沒有訓練經驗的新手訓導員來說,過于興奮的犬難以“駕馭”,警犬此時容易覺得訓導員沒有“吸引力”甚至“無聊”,會自己去探尋感興趣的事物,從而導致外抑制現象發生。因此,警犬的神經類型一定要與訓導員自身能力相匹配。
導致警犬出現外抑制現象的生理因素大致有以下幾點:警犬在年幼時由于自身閱歷較少,其外抑制必然會相對成年時多。警犬在年老后,自身體力、精力不如壯年,其注意力自然會下降,出現外抑制現象也會較中年時期增多。在夜晚,出于對自身安全的考量,警犬較白天警惕性會有所增加,夜晚時警犬外抑制現象也會增多。警犬發情時,其生理本能的因素會導致其尋覓配偶,導致外抑制現象產生。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外抑制現象的發生,訓導員應科學掌握警犬的生理因素。對于幼年犬,訓導員應多一些耐心,在幼訓階段有意帶領犬進行環境鍛煉。對于老年犬,盡量避免用于執行任務,如果是不得已的情況,應盡可能分少時多次執行任務。對于減少夜晚的外抑制現象,可以多帶犬進行夜間訓練來改善。發情期的警犬外抑制現象,可以使用懲罰性的機械性刺激進行制止,如提拉脖圈等。
當警犬健康狀態不佳時,其體力往往是不能滿足訓練需求的,原本對于犬來說是一場“游戲”的訓練會轉變成“負擔”。同時肉體上的不適感、疼痛感會導致犬分心,無法專注于訓練,造成外抑制現象產生。例如,當警犬患上了皮膚病往往瘙癢難忍,犬會時不時通過自己的肢體給患病處撓癢,在此時帶犬進行訓練或者作業,通常會出現外抑制現象,造成訓練或者作業的中斷,因此,應避免在警犬健康狀態不佳時訓練或作業。
訓練中產生的不良聯系也會導致犬產生外抑制現象。警犬訓練中的不良聯系是指警犬產生了一些訓導員所不希望產生的條件反射,往往會干擾訓練甚至會阻礙訓練。有的不良聯系會使犬產生外抑制,如犬在夜晚中的訓練場訓練隨行科目時被訓導員踩到了前肢,造成很大的被動反應,這種被動反應會造成犬對特定環境產生不良聯系,多次出現這種情形,警犬就會為了自身安全考量而不能專注于訓練,出現左顧右盼等形式的外抑制。因此,我們在訓練中要謹防不良聯系的產生,進而避免由不良聯系產生的外抑制。
養成良好的散放習慣對于訓導員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多數犬在經歷規律化、系統性訓練后,都會逐步養成訓練前進行散放、排便、排尿的習慣。在訓練中“輕裝上陣”,就不會出現犬想排泄而不能排泄帶來的不適感,使犬能全神貫注于訓練。新手訓導員由于訓練經驗不足,很容易發生散放不充分的情況。這很容易使犬在訓練中產生外抑制,導致訓練的中斷或終止。
訓練手法是指訓導員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的綜合應用組成的訓練技巧。通常訓練方法包括強化和懲罰,強化中有獎食、撫拍、口令“好”“游散”、銜取等5種。訓練手段通常包括誘導和強迫。增強訓導員對犬的吸引力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外抑制現象的出現。訓導員應根據自己犬的性格喜好,有針對性地運用訓練方法和手段。例如,有的犬食欲旺盛,就可以用食物進行誘導;有的犬性格比較頑劣,可以適當使用強迫手段,不斷糾正犬的行為,使其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總之,應遵守“因犬施訓”的訓練原則,訓練手法針對性要強。
在警犬訓練中,訓練手法的單調頻繁會造成犬訓練興趣下降,這也是警犬產生外抑制的原因之一。例如,在距離指揮訓練中,有的訓導員總是在距離10米的距離,用“真拋球”的方式獎勵犬,那么犬會養成“思維定式”,主人是不會在10米之內獎勵的,犬會從訓導員離開犬到獎勵犬這段時間內表現出“東張西望”,產生外抑制。又如,訓導員總是用單一品類的獎食訓練犬,久而久之犬也會降低對此種獎食的興趣,也會在訓練中表現出“可有可無”,進而導致外抑制現象的出現。因此,訓導員在訓練中手法應靈活多變,通過不斷地合理“變化”,不斷給犬增加“意外的驚喜”,這樣犬才能保持始終如一的專注力。
犬的社會化能力也可以稱之為環境鍛煉。犬的社會化包括同伴間的社會化和人類生活的社會化。有的犬同伴間社會化鍛煉較少,容易出現好斗的情形,每當訓練時有其他犬經過,總是表現得十分緊張,出現外抑制,甚至直接奔向其他犬打架。有的犬社會化不足,容易出現對車輛、人群等事物產生好奇或被動等情形,導致外抑制產生。因此,應增加對犬的社會化能力(環境鍛煉),尤其是陌生復雜環境的鍛煉。
訓練環境合理選擇和設置往往能減少外抑制的產生。訓導員在選擇訓練場地時應遠離有其他犬糞便、尿液的地方,以免激發犬的領地意識或者求偶行為,犬的領地意識和求偶行為都會使犬去嗅聞其他犬的排泄物,使犬從訓練中脫離,產生外抑制。選擇場地時還應當避免有其他犬或者其他小動物出現的地點,因為對于犬而言同伴間的游戲往往比人犬之間的更有吸引力,其他犬的出現會造成犬的“溜號”,產生外抑制。訓練環境的復雜程度一定要與犬受訓能力相匹配,起初訓犬時應當選擇清靜環境進行訓練,能力提高一些后可以適當增加干擾因素以提高犬的專注度和抗干擾能力,否則犬很容易被訓練環境中的其他新異事物所吸引,產生外抑制現象。
無論訓導員如何精心設計訓練環節、變換訓練手法、選擇訓練環境,在整個訓練期間犬的外抑制現象是不可能避免的。一旦出現外抑制現象就應當及時糾正,固定其重新投入訓練的正確行為,否則犬會養成“溜號”習慣,加重外抑制現象,進而導致注意力變差、口令有效性降低等情況。及時糾正犬的錯誤行為通常有以下幾種做法:首先是口令刺激,例如當犬處于坐延緩狀態時,可重復下達“坐”的口令使犬回歸訓練。其次是機械刺激,例如在犬喚回訓練時,犬被返回途中的新異氣味吸引,去嗅聞氣味而停止前來,此時我們可以扯拉事先備好的長繩或者前去犬停留的位置給予其機械刺激。再者可以使用新異響動吸引犬,例如在訓練遠距離指揮時,犬出現“溜號”行為,訓導員可以發出新異的聲音來吸引犬的注意力,達到及時糾正犬行為的目的,當犬注意力重新回來后立刻給予口令獎勵,固定其正確行為。
綜上所述,訓導員應從自己的受訓犬產生外抑制的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運用方法去解決。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最大程度上地減少外抑制現象。文中所提及的訓練方法,旨在為廣大警犬訓導員提供減少訓練中外抑制現象發生的方法和策略,以保障警犬訓練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