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妍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設計學研究生在讀
常 樂 北京林業大學教師,講師
楊建明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兒童圖書閱讀率為70.6%,人均閱讀量9.54本,但城鄉兒童擁有的圖書資源比例嚴重失衡,大約30%的城市兒童占據了中國兒童圖書消費市場80%的圖書份額[1]。“鄉村悅讀空間”公益項目的實施目的是為鄉村小學設計最美閱讀空間,讓鄉村兒童擁有優質的閱讀環境和閱讀體驗。
本文通過對“鄉村悅讀空間”項目進行使用后評價調查,回收問卷共957份,通過頻數分析、卡方分析和聚類分析等SPSS統計分析方法進行數據處理,以此為依據總結出鄉村兒童閱讀空間及家具設計策略,為今后的鄉村兒童閱讀空間設計提供指導。
鄉村兒童閱讀空間一般位于鄉村小學,被稱為該小學的閱讀室或圖書室。閱讀室一般由普通教室改裝而成,由一至多個教室組成,整體空間占地面積較小[2]。如圖1所示,空間內通常缺乏色彩裝飾,家具布局簡單。
由于鄉村小學大都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閱讀室內的家具配備大多價廉、簡單,舒適性不足,可容納人數有限,不利于展開集體閱讀活動,其中書柜書架一般為教育部統一配套的鐵皮書架或較為陳舊的木制書架。

圖1 湖南省龍山石羔小學閱讀室

表1 不同性別對顏色的卡方檢驗分析結果
該研究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作為使用后評價方法,針對“鄉村悅讀空間”公益項目所服務的龍泉小學、杜康小學等10所鄉村小學的圖書館管理員和使用兒童分別設計了2套使用后評價問卷,通過收集其在項目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反饋,使項目使用者參與了優化后續項目的設計流程,提高了項目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3-4]。其中,學生問卷回收936份,有效問卷931份;老師問卷回收21份,有效率100%。
3.2.1 色彩與裝飾
調查兒童更喜歡哪些顏色時,數據顯示比例最高的為藍色59.08%,其次為白色38.78%和黃色35.58%。而不同性別對于顏色的偏愛顯示出了差異,利用表1的卡方檢驗研究性別對于白、灰、黃、橙、粉、紅、紫、藍、青和綠色10項的差異關系,可以看出不同性別樣本對于白、黃、橙、紅色共4項不會表現出顯著性(P>0.05),意味著不同性別對于這4種顏色均表現出一致性,沒有顯著差異性。另外,性別樣本對于灰、粉、紫、藍、青和綠色6項呈現出顯著性(P<0.05),意味著不同性別樣本對這6種顏色均呈現出差異性。并且通過百分比對比差異可知,灰、藍、青、綠色男生選中的比例明顯高于女生選中的比例,而粉、紫色女生選中的比例則更高。
顏色偏好的性別差異原因十分復雜,從生物學和進化視角出發,有學者提出了打獵者——采摘者理論和“視錐——對立對比成分”理論,認為男女在進化中的勞動分工導致了顏色偏好差異。例如,女性負責采摘果實,因此對紅、紫等顏色更敏感和偏愛;男性負責打獵,因此更喜歡天空的藍色和草地的綠色[5]。
3.2.2 使用材料
定向刨花板(Oriented Strand Board)“鄉村悅讀空間”項目的主體材料,占比58%,并使用輻射松直拼板、花旗松、云杉和SPF(云杉——松木——冷杉)板。定向刨花板具有高出材率、無須封邊封面等優點,可以滿足項目快速安裝的要求,提高項目組裝效率,降低相應的成本。但由于定向刨花板沒有貼面,存在視覺效果欠佳、表面介質粗糙、觸感不佳等缺點。
3.2.3 家具設施
在具體調查兒童對不同類型座椅的喜愛度(多選)時,階梯/臺階的喜愛度最高為56.20%,其次為坐墊(52.24%)和椅子(44.66%)。針對座椅的不同特性進行選擇時,52.14%的兒童認為階梯/臺階的高度最合適,51.5%的兒童認為坐墊的坐面寬度最合適,77.03%的兒童認為坐墊的坐面軟硬最合適。這說明兒童對于高度300mm和寬度500mm左右的尺寸感知最為舒適。同時,61.22%的兒童認為悅讀空間中的坐處需要靠背,表明兒童在閱讀時需要后背有可倚靠的物品,從而降低脊柱尤其是腰椎部的受壓程度,同時使脊柱保持自然的彎姿,產生輕松省力的作用[6]。
本文采用聚類分析K-Prototype方法對樣本進行分類處理,聚類項為學生每周進入閱讀空間頻率、使用桌子頻率、閱讀空間出現后的閱讀量、喜愛閱讀空間的主要因素和閱讀空間中的主要行為。最終聚類得到三類群體,占比分別是36.03%、21.18%和42.79%,分布較為均勻,聚類效果較好。
通過方差分析和卡方分析,探索出這三類人群的差異特征(見表2),可以看出類群1進入閱讀空間頻率較高,但使用桌子頻率最低,對于閱讀空間的社交型、裝飾性和活動性均要求最低,更為看重藏書量及豐富度,在閱讀空間中的主要行為是看書,故命名為借閱型使用者。類群2進入閱讀空間的頻率和閱讀空間出現后的閱讀量均為最低,對于閱讀空間的藏書量及豐富度在意程度低,而更看重其社交性,在閱讀空間中各項行為頻率都較低,故命名為社交型使用者。類群3進入閱讀空間的頻率、使用桌子頻率及閱讀空間出現后閱讀量3項指標均為最高,而且對于閱讀空間的藏書量及豐富度、舒適性、裝飾性、活動性均最為在意,在閱讀空間中各項行為頻率都最高,故命名為閱讀型使用者。

表2 聚類類別卡方分析結果

表3 用戶典型行為及相關家具設計要點分析
命名各類群后,可進一步進行用戶典型行為及相關家具設計要點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借閱型兒童更加傾向于將圖書借到教室或家中進行閱讀,需要在書架旁為其提供停靠、倚坐的地方,方便其快速且舒適地查找和翻閱書籍。社交型學生兒童更加喜歡在閱讀空間內與朋友討論交談,并積極參與閱讀空間內舉辦的各種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需要提供其可以與朋友坐在一起的座位、相對開闊的活動場地以及舉辦活動時的表演舞臺,可設置階梯座椅來高效地增加活動空間。閱讀型兒童更加喜歡在閱讀空間內進行讀書,希望營造屬于自己的閱讀空間而不受人打擾,對此可將閱讀空間劃分為閱讀區和活動區,使動靜分離,并在閱讀區為其設置獨立的閱讀桌椅。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4條鄉村閱讀空間設計策略:一是根據閱讀空間大小和活動需要,合理安排空間桌椅數量比例,盡可能使用階梯座椅,并進行動靜分區來保證其動線流暢;二是應根據兒童身心特征和健康發展需要進行色彩裝飾設計,可使用學生普遍喜愛的白色和黃色,男生偏愛的冷色系顏色如藍色與綠色,女生偏愛的暖色系顏色如紫色與粉色,進行搭配使用,為其營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閱讀環境;三是由于鄉村小學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等原因,需盡量采用板式結構并根據需求進行模塊化設計,提高施工作業效率;四是應根據空間分布特點、兒童典型行為與特征來合理設計空間內的家具配置,滿足其使用需求并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具體坐處選擇上應以階梯、椅子和坐墊為主,并為坐處添加合適的靠背提高其舒適性。
鄉村兒童閱讀空間設計應因地制宜且充滿人性化,從而為鄉村兒童提供真正舒適溫馨的閱讀環境,彌補其與城市兒童的資源差距。目前,鄉村閱讀空間仍存在很多問題亟待改進,本文通過對“鄉村悅讀空間”項目的使用后評價進行調查分析,為今后鄉村兒童閱讀空間及家具設計優化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