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娜 陳 建 陳 堅
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是國有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必要措施,也是保障退休人員權益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目前,根據國務院、省(市)關于推進省屬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要求和進度安排,并制定了國有企業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方案,明確了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目標要求、時間安排、轉接方式以及職責任務,進一步理順退休黨員管理,推動國有企業退休黨員組織關系屬地化管理。但由于國有企業退休黨員人數多、黨組織關系接收組織多等問題,特別是一部分由于年齡偏大或居住外地,這都給國有企業退休黨員黨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增加了難度。為此,結合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的實際情況,本文對國有企業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問題進行梳理,并從企業的角度提出推進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的對策措施。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有關要求,進一步理順離退休黨員管理,國有企業加快推進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在轉接工作中,出現了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人數較多、組織關系接收部門多、相關材料多、信息錄入工作量大等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以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為例,可以說明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量大、任務繁重。該公司涉及需整體移交社會化管理的遺留退休黨員共有306 名,占全公司全體黨員的15%左右,退休黨員分布在南京江北新區、建鄴區、浦口區、上海市嘉定區等7 個區10 余個街道多個社區;在轉接過程中,根據文件要求,需要按照街道社區把306 名退休黨員入黨志愿書復印件進行整理分類;同時,因國有企業全國黨員管理信息系統與地方未連通,所有退休黨員黨組織關系轉接均需要開具紙質介紹信的方式進行線下轉接,安排專人負責在街道進行錄入信息及志愿書復印件的掃描工作,以滿足街道社區的接收要求。
企業退休黨員連著千家萬戶,與群眾聯系直接而且廣泛,點多面廣量大,情況比較復雜,工作千頭萬緒,其中一部分由于年齡偏大或居住外地等原因,給退休黨員黨組織關系轉接增加了難度。以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為例,公司共有遺留退休黨員306 名,其中85 歲以上70 人,80 歲以上163 人,70 歲以上291 人,大多數黨員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給黨組織關系轉接工作增加了很多難度;由于對轉接政策、轉接情況等了解不足,或是認為黨組織關系轉出后與公司脫離了關系,致使部分黨員同志對黨組織關系轉到地方的主觀意愿性低。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的決策部署,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國有企業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方案,明確了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要求、程序、目標和完成時限,這就要求國有企業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特別是目前新冠疫情依然十分嚴峻,進一步壓縮了轉接工作可利用時間。例如南京市根據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要求和進度安排,按照就近就便原則,推動在南京國有企業退休黨員組織關系屬地化管理,于2020 年4 月啟動國有企業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明確要求10 月底前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全部結束。
國有企業黨委要科學統籌、多措并舉、積極協調,切實增強做好國有企業退休黨員社會化管理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并設置專人主動及時地與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單位對接,積極克服人員少、工作量大,時間緊迫等實際情況及退休黨員數量多、老齡化嚴重、居住地范圍廣、人員情況復雜等諸多問題和難點,以確保離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能順利轉接。
國有企業要專題研究移交工作流程相關事宜,全面開展退休黨員情況甄別,摸清退休黨員退休金、黨費繳納基數、黨員檔案、實際住所和思想動態等情況,并建立完善擬移交退休黨員花名冊,嚴格按照政策和程序規范操作,確保移交時無歷史遺留問題,無社會穩定隱患,使移交工作平穩過渡。
為確保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的順利完成,國有企業要強化與多方面的協同聯動。一是在進行國有企業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前,國企單位應該與黨員進行充分溝通,做好黨員思想工作,消除退休黨員的顧慮,讓他們“心有所依”,避免產生抵觸心理;二是國企單位主動與各區委組織部、街道、社區黨組織取得聯系,就工作事宜進行合理有效溝通,確保退休黨員黨組織關系轉接工作有序進行和穩步推進;三是加強協同聯動,黨委工作部門主動和人力資源部門協調,把退休黨員黨組織關系移交與辦理退休社會化其他工作掛鉤聯動。
針對國有企業退休黨員人數多、黨組織關系接收單位多等問題,特別是一部分由于年齡偏大或居住外地等原因,導致退休黨員黨組織關系轉接難度大的問題,本文結合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接工作的經驗,從國有企業退休黨員關系轉接工作的角度,提出了推進退休黨員組織轉接工作對策措施。有效的推進退休黨員社會化工作,不僅為國有企業減輕負擔,輕裝上陣,更好地發揮了國有企業黨的經濟命脈作用,為做優做強做大國有企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