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李沛祺,馮 璇
(甘肅省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2020年新冠疫情接連在國內外爆發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多國政府采取居家隔離等措施防范疫情的蔓延,疫情的爆發使國內外市場消費需求嚴重下滑,導致價值鏈效率下降甚至個別供應鏈發生斷裂,對我國工業及國民經濟發展也產生了巨大沖擊。石油化工產業是甘肅省的基礎性、支柱性產業[1],為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穩產保供發揮了重要作用,不但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且體現了化學品的不可替代性。隨著疫情防控向常態化轉變,結合國內外石化行業發展形勢及時加快我省石化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強化政策落實,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推動甘肅省石化產業實現后疫情時代的高質量健康發展。本文對甘肅省石化產業后疫情時代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對新時期甘肅省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北京時間7月22日16時,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增至14948522例,死亡病例增至616861例,影響215個國家和地區。如圖1所示。
圖1 新冠肺炎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疫情情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發達經濟體經濟將萎縮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萎縮3%。其中,美國經濟將萎縮8%,歐元區經濟將萎縮10.2%,日本經濟將萎縮5.8%。預計今明兩年疫情對全球GDP累計造成的損失將達到約12萬億美元[2]。當今國際產業分工與全球價值鏈深度交織[3],新冠疫情引發的國際經濟衰退程度將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下滑程度更大。面對疫情的爆發和蔓延,全球許多國家經濟陷于停滯,國外市場需求降低,國際貿易嚴重萎縮,全球經濟潛在增速減弱;大部分產業突然性“休克”,造成全球供應鏈的暫時受阻甚至斷裂,影響了全球投資者預期;3月美國股市四次觸發熔斷機制,4月國際原油期貨結算價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國際金融市場“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金融風險疊加實體經濟低迷,給全球宏觀經濟帶來了的嚴重沖擊[4]。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石化企業全面復工復產,但受到內外部共同作用影響,目前行業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從經濟結構來看,消費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疫情使消費消減,將對經濟整體產生顯著影響;從產業結構來看,我國石化行業存在“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不匹配的短板日益明顯。
2020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56614億元,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053億元,同比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172759億元,同比下降1.9%;第三產業增加值257802億元,同比下降1.6%。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嚴峻考驗,對一季度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沖擊,需求面指標同比放緩,經濟主體消費需求降低。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外部輸入型風險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及國際貿易受阻的狀況短期難以改善,將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確定性影響。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導致需求側急劇衰減,疊加供給側巨變,國際原油市場歷經了坍塌式下跌后艱難的V型反彈,引發油氣全產業鏈危機,石化產品價格低迷以及單位產品成本走高導致全行業經濟效益不容樂觀,對世界經濟運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一季度,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每100元營業收入成本達到85.91元,同比上升3.55元。其中,煉油業每100元營業收入成本達89.3元,為8年來最高,同比大幅上升7.65元。上市公司財報顯示,中國石油2020年第一季度凈虧損162.3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02.51億元;中國石化一季度凈虧損197.82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47.63億元。煉化行業等中游行業前期高價庫存,產品出路不暢等問題凸顯。3月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出廠價格環比跌幅1.4%,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尤其高密度聚乙烯市場均價僅為7260元/t,己內酰胺只有9900元/t,乙二醇、甲醇、聚丙烯等大宗產品市場價格均創歷史最低記錄。
我國石化行業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傳統產品結構優化、落后產能淘汰、過剩產能壓減的任務依然十分嚴峻;石化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舊突出,國內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醫用化工材料、高端電子化學品等專用及特種化學品,國內市場供給不足;戰略新興產業規模化培育速度相對緩慢;與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新冠肺炎疫情使供應鏈與產業鏈受阻、資金鏈緊張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交織疊加,使全球石化市場的供需關系和供需格局發生較大轉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替代和淘汰低端、無效供給,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進行結構調整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任務依舊艱巨。
疫情發生以來,甘肅省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全省經濟社會秩序持續向好發展,企業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6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1~6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一季度回升9.0個百分點,二季度以來持續回升,較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二位,高于全國增速5.9個百分點,如圖2所示。
圖2 近3年我省工業增加值當月增速趨勢對比(%)
隨著甘肅省各大工業園區、企業及重點項目的復工復產,截至6月底,全省1783戶規上工業企業復產率達到99.8%;石化行業復產率100%,6月全省14個市州規模以上工業均實現正增長。全省集中開復工項目1500多個,省列重大項目月度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率逐月提高,1~3月、4月、5月分別為6.8%、6.5%、8.73%,呈現恢復性增長,158個省列重大項目總體進展順利。1~5月,累計完成投資392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22.03%。1~5月,50個計劃新開工項目已開工建設35個,開工率70%,較去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累計完成投資95.22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7.33%。隨著各市州重點項目的集中開工,牢牢扣住發展目標,聚焦項目建設,為甘肅省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如圖3所示。
圖3 2020年1~5月全省各地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
3.3.1 甘肅省石化工業行業基本概況
全省石油化工企業700多家,占全國石化企業數量的0.5%,其中,規模以上石化企業191戶,占全國規模以上石化企業的0.7%;石油化工產品的種類1000多種,涵蓋石油勘探與加工、化學礦開采、化工新材料等37個石化子行業;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32%以上;2019年全省石化行業七大重點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65.1億元,占全省石化產業工業總產值的81.7%,中石油在甘的四大油企蘭州石化、慶陽石化、玉門煉化總廠、長慶油田隴東指揮部實現工業總產值1104.7億元,占全省石化產業工業總產值的77.5%,其中僅蘭州石化就占35.5%,行業集中度高。近年來甘肅省石化工業在產業升級、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方面都有新進展。
3.3.2 疫情期間甘肅省石化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由于石化企業生產裝置復雜,生產連續性高,本省石化行業是疫情發生以來停工最少的行業之一,除少部分間歇式生產裝置和精細化工行業外,大多數企業都是開車狀態。1~5月分行業看,電子、電力、醫藥、有色和石化等行業增速累計分別為21.8%、7.8%、7.6%、6.0%和3.8%,其中,石化行業5月增加值增長55%,拉升全省工業增速超過8個百分點,1~5月累計增速增長3.8%,累計拉升工業增速近1個百分點,發揮了支柱產業的優勢。如圖4所示。
圖4 2020年1~5月全省份行業增加值增長速度(%)
3.3.3 疫情期間甘肅省石化行業技術創新情況
甘肅省石油化工行業把握此次疫情所帶來的歷史機遇,把科技創新作為競爭力,開展用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疫情期間蘭州石化研發生產聚丙烯透明料RPE60I新產品首次實現主催化劑國產化,同時還成功開發生產出熔融指數達到100±10g/10min的抗沖共聚聚丙烯車用料產品,豐富了抗沖聚丙烯專用料系列產品;以白銀康寓信公司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型企業自疫情發生以來的4個月時間里生產的法匹拉韋中間體,占據了國內市場80%以上份額,并供給部分受疫情影響較重的國家,在疫情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本省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時期,如何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努力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本省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依然面臨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疫情發生以來,市場對生產資料的需求,除農資需求外,都呈現減緩或推遲的態勢,導致市場對石化原材料需求顯著下降,大部分企業降低生產負荷;下游油品、化學品消費減弱,產品銷售壓力增加,本省部分企業還存在進出口訂單減少、推遲甚至取消的情況,面對當前全球疫情還在擴散蔓延,來自外部的風險挑戰明顯提高,國外需求恢復還需時日。
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巨大沖擊將繼續發展演變,我省石化行業經濟全面恢復仍面臨一定壓力。全球原油價格大幅波動,庫存處于歷史高位,部分產品滿庫運行,市場需求下降,企業產品銷量下降,產能發揮較正常年份處于歷史低位。本省傳統化工產品價格也大幅下滑,有些價格呈現“跳水式”下滑態勢,其中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低的傳統化工企業受影響更大,面臨嚴峻的市場形勢。
甘肅省石化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通常采用短期流動資金貸款,不能完全匹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回款周期,企業通常采用頻繁轉貸的方式維持資金鏈的運行,但受到疫情的影響部分企業經營現金收入減少,回款周期增長,企業應收賬款大幅增加,大量占用流動資金,部分企業出現資金緊張、負債率增加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成為部分中小型化工企業維持正常運行、實施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和產業鏈延伸的重要掣肘。
甘肅省石化行業在疫情期間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的連接與拓展,通過組合配套集成形成了智能化為支撐的新的發展業態,促進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提升,改變了行業發展單打獨斗的單一發展模式。在需求的推動下,短期內本省石化產業鏈得到了進一步延伸與拓展,蘭州石化公司利用自身優勢僅用1d轉產醫用口罩的核心原料聚丙烯;第1家一次性醫用口罩企業從購買設備到投產僅用了6天;第2家N95口罩企業從立項到投產僅用了12天,3家防護服企業用了15d完成轉產。至3月全省建成醫用口罩生產線16條,日產能79.5萬個,防護服生產企業4家,日產能10000件;本省化工企業充分發揮生產技術優勢推動資源的有效利用,如金川集團化工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蘭州助劑廠等化工企業形成包括75%酒精、95%酒精、過氧乙酸、次氯酸鈉、免洗手消毒液等產品的完整產業鏈,至5月上旬累計生產消殺類產品近萬噸,在本省防疫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隨著市場、生產及物流的逐步恢復,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以及近年來我省石化產品的消費量一直處于增長態勢,下游消費將會出現明顯反彈,2020年甘肅省石化行業的發展將呈現前低后高的態勢。同時由于新冠疫情影響而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也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在這個背景下本省石化行業要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強優勢、補短板,全力激發行業創新動能,利用內循環經濟的龐大市場,有效促進石化行業向高質量健康發展。
進一步做好國家和省上支持企業發展的增加投資、放寬貸款、減稅降負等一系列恢復經濟生產的扶持政策措施宣傳及貫徹落實。利用好網絡媒介、紙質媒介等多種渠道,分析解讀優惠政策,簡化手續,讓優惠政策真正惠及企業,盡最大可能抵消新冠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企業要積極銜接相關部門用好用足用活各類優惠扶持政策,同時注意優惠政策窗口期,化危為機,為完成全年生產目標打好基礎。
在甘肅省布局建設一批前沿新材料,加快重點新材料的前期市場培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開展產業對接,鼓勵石化企業實現跨地區、跨行業的戰略重組和資源整合,支持石化企業引進戰略合作伙伴,支持骨干企業與上下游產業組成戰略聯盟,增強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加強石化行業與其他行業的配套協作,相互支持,抱團取暖、組團發展,聯手開拓出一批新產品、新技術和新的增長點,從而進一步提升本省石化企業的競爭力。
政府要進一步簡政放權,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和交易成本。企業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要素成本核算控制成本,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提升營銷能力,加快消化庫存,降低庫存壓力。提高化工企業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能力,做好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制定和實施,加強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保障體系建設。
在加快推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提升石化產業綜合競爭力,重點引導下游產業實現高端化轉變、多元化發展,加強上下游化工企業間的合作,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彌補產能短板,構建從原料供應到產品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推動供應鏈,產業鏈的本地化,區域化。
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圍繞行業發展所需的重點領域,密切跟蹤發展狀況,掌握行業動態,明確細分市場需求,多渠道、多途徑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通過建立企業自主研發創新平臺,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主導、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上的突破;深化東西部科技創新合作,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推進建設和儲備一批重大項目;促進甘肅省石化產業由主要依靠消耗能源資源的粗放發展向注重效率和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
在進一步深化“三化”改造建設的同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我省石油化工產業的融合發展,深入推動本省石化工業生產過程智能化、經營管理信息化、安全監管網絡化。構建綠色石化產業和智能制造有機結合的智慧園區,推動石化產業上下游的數字化生態建設;加強企業生產調度中心、能源管理中心和智慧化工建設,提高智能、綠色、安全發展水平;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安全的我省石化行業綠色智能制造體系。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推廣契機,補齊產業數字化的短板,促進全省石化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可持續發展、安全發展及綠色發展的新產業模式。
通過貫徹落實《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借力“新基建”重大戰略布局,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升級傳統產業,提高行業勞動生產率。同時搶抓甘肅省正在啟動的一批5G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建設等領域的重大基本建設項目這一歷史機遇,大力增產配套的高端化工產品,在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業經濟的同時,對甘肅省的化工能源、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工程材料等產生巨大的拉動力量,帶來實實在在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