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辦、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應急部、市場監管總局和銀保監會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稱,鼓勵物業服務企業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提升物業智慧管理服務水平。采集房屋、設施設備、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數據,共享城市管理數據,匯集購物、家政、養老等生活服務數據。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居住生活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政策明確了物業企業經營范圍的延伸,總結起來是三大內容。第一、養老托幼,該領域是這兩年住宅項目較為關注的內容,但是成功的案例確實比較少,而基于物業企業對于社區的熟知優勢,積極開展相關物業,有助于便捷低成本地開展服務,真正服務社區每個人。第二、社區消費,該領域主要包括家政、文化、健康、快遞收發等內容,其實都是大消費的概念,這兩年很多社區確實也在做,但是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此前備受爭議的蜂巢事件。而物業企業主動承擔此類業務,有助于真正拓寬經營內容,真正實現社區服務的增值。第三、資產管理。實際上這里主要是涉及到房屋經紀,而后續類似租賃等業務也可以開展。此類業務開展,具有非常好的導向。這或也是中介機構所需要關注的。若是物業企業可以參與此類業務,那么后續也會對存量市場的盤活產生較大的影響。當然前提也是存在的,即物業企業不能參與房源炒作,尤其是一些學區好的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