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徐

【摘要】隨著交通事業發展,社會環保意識增強,人們審美標準提高,這對橋梁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常用跨徑橋梁上部結構設計中,應將理論與項目實際相結合,綜合考慮橋梁設計、施工、造價和景觀等方面,通過對各個階段分析與把控,選擇和優化橋梁方案與構造。結合安徽地區實際情況,從上部結構類型分析、選擇和優化等方面闡述與分析,為橋梁設計者提供一點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常用跨徑;橋梁;上部結構;優化設計
在實際項目工作中,我們遇到大多數橋梁為常規跨徑橋梁,根據《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15》規定:“對于橋梁跨徑在50m及以下時,宜采用標準化跨徑,采用標準化跨徑的橋梁宜采用裝配式結構。”這要求沒有特殊限制因素時,對于常用跨徑橋梁上部結構設計宜盡量采用標準化跨徑。因此,對于常用跨徑橋梁,上部結構類型分析、選擇和優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安徽地區實際工程選取情況和設計經驗,擬對上部結構類型進行分析、選擇和優化設計。
1、常用跨徑橋梁上部結構類型分析與選擇
1.1上部結構跨徑:6m、8m和10m
對于跨徑≤10m的橋梁,一般可采用現澆空心板或實心板結構、預制空心板結構。預制空心板因抗彎能力不足、鉸縫質量不易控制、耐久性差等問題,在道路等級較高、交通量較大和荷載較大路段不建議采用,根據安徽省地方規范和設計經驗,在條件和環境滿足的情況下,公路橋梁設計常采用現澆空心板或實心板結構,已逐步取代預制空心板結構。對于城市橋梁,由于小型車輛較多,重載車輛相對較少,鉸縫病害相對較輕,部分橋梁仍采用預制空心板結構。
1.2上部結構跨徑:13m、16m和20m
對于10m<跨徑≤20m的橋梁,一般可采用預制T梁、預制空心板和預制小箱梁等結構。在安徽省內常用的簡支T梁結構,梁高相對部頒T梁較低,主梁間距較小,但抗彎能力部頒T梁較好。因此,對于20m跨徑,需根據道路等級、荷載等級、交通量情況、橋下凈空限制條件和社會經濟因素綜合考慮,若橋下凈空受限,無重載交通,可采用省內常用的簡支T梁結構;若橋下凈空不受限,荷載等級較大,可采用部頒T梁結構。預制空心板因自身問題已較少采用。若此范圍內跨徑橋梁景觀要求較高時,也可采用預制小箱梁和現澆箱梁等結構。
1.3上部結構跨徑:25m、30m和35m
對于20m<跨徑≤35m的橋梁,一般可采用預制小箱梁、預制T梁和現澆箱梁等結構。從設計、施工、造價和美觀上對小箱梁和T梁優缺點分析與比較:
從設計角度選擇:小箱梁相對于T梁,梁高相對較低,整體性更好,抗扭剛度大,橋梁耐久性好。但T梁梁高相對較高,主梁、橫梁數量較多,T梁抗彎剛度大。從受力角度上講,小箱梁結構比T梁結構更好。
根據施工條件選用:一般山區預制T梁采用較多,相應吊裝設備要求較低,預制小箱梁平原地區采用較多,相應吊裝設備要求較高。另外小箱梁施工工藝較為復雜,T梁預制、脫模、吊裝較小箱梁方便,但T梁腹板較薄,施工質量不易控制,吊梁穩定性較差。T梁濕接縫寬度較小,較為浪費,給鋼筋焊接、綁扎施工造成不便。
從經濟性上比較,兩者相差不大,小箱梁略高。
從美觀上看,小箱梁結構簡潔、輕盈,線條流暢,行車舒適,T梁美觀性不及小箱梁,因此T梁多用于對美觀要求不高的橋梁,如各等級公路上的橋梁,對凈空、美觀有一定要求時可選用小箱梁。
結論:在省內實際項目設計過程中,預制小箱梁和部頒T梁均有采用,設計時可根據具體項目特點和要求進行選擇,通常沒有條件限制情況下,建議優先采用受力性能更好的預制小箱梁結構。對于部分景觀要求更高、條件受限的橋梁,也可采用現澆箱梁結構。
1.4上部結構跨徑:40m
對于35m<跨徑≤40m的橋梁,預制小箱梁相對于部頒T梁優勢不明顯,反而由于每片小箱梁自重加大,加大了預制小箱梁施工吊裝難度和風險。此時因為梁高的原因,部頒T梁I值較小箱梁明顯增大,T梁的優勢就比較明顯了,采用T梁比小箱梁好。因此無特殊要求情況下,一般建議采用部頒T梁結構。
對于部分景觀要求高、條件受限的橋梁,也可采用現澆箱梁或變截面連續箱梁結構。
2、常用跨徑橋梁上部結構優化設計
2.1主梁間距與片數
主要針對安徽省內常用T梁、部頒T梁、預制小箱梁結構,設計時需考慮主梁的間距和片數,對全寬12m橋梁進行舉例分析。如下表:
2.2主梁截面尺寸
主要針對2.1條三種結構類型的梁高、頂底板寬度、梁肋尺寸。
對于省內常用的T梁,中梁頂板寬100cm,邊梁頂板寬105cm,梁肋30~40cm。梁高:85cm(13m跨徑)、95cm(16m跨徑)、110cm(20m跨徑)。
對于部頒T梁,中梁頂板寬度170cm,邊梁頂板寬度185~205cm,梁肋44~60cm。梁高:150cm(20m跨徑)、170cm(25m跨徑)、200cm(30m跨徑)、230cm(35m跨徑)、250cm(40m跨徑)。
對于預制小箱梁,中梁頂板寬度240cm,邊梁頂板寬度285cm,底板寬度100cm。梁高:120cm(20m跨徑)、140cm(25m跨徑)、160cm(30m跨徑)、180cm(35m跨徑)。
2.3現澆濕接縫寬度的確定
對于省內常用T梁:濕接縫寬一般為40~60cm;對于部頒T梁:濕接縫寬一般為40~70cm;對于預制小箱梁:濕接縫寬一般為40~100cm,最大寬度一般小于100cm。從經濟性和方便施工考慮,濕接縫寬度不應過小,寬度超過限值時須進行結構計算。
2.4橫隔梁的設置
對于省內常用T梁:每跨梁端設置1道端橫隔梁,每跨跨中設置1道中橫隔梁。對于部頒T梁:每跨梁端設置一道端橫隔梁,中橫隔梁設置道數根據T梁跨徑確定,例如,跨徑20m:2道,跨徑25m~35m:3道,跨徑40m:5道。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時,連續墩處增設一道現澆中橫梁。
對于預制小箱梁:簡支結構時:每跨梁端設置一道端橫隔梁,中橫隔板設置道數根據小箱梁跨徑確定,相關研究表明,30m以下跨徑可不設置中橫隔板,30m和35m跨徑可設置1道中橫隔板。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時,連續墩處設置一道現澆中橫梁。中橫隔板和端橫隔梁設置原則與簡支結構相同。
3、常用跨徑橋梁其他上部結構類型
3.1預應力混凝土現澆箱梁結構
實際工程上常見的現澆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結構,從16~50m跨徑均可采用。常用于市政高架橋、匝道橋、部分公路橋梁。
3.2鋼箱梁結構
適合上跨重要道路,無法中斷交通,不便于滿堂支架現澆的橋梁,從16~50m跨徑均可采用。常用于上跨交通量較大的被交道路市政橋梁。
3.3預應力混凝土現澆箱梁與鋼箱梁優缺點分析比較
3.3.1適用范圍
對于現澆箱梁,綜合性能較好,費用較低,適用面廣;交通樞紐處、造型復雜、主線與匝道層疊過多處施工難度較大。對于鋼箱梁,一般適用于不便于斷行封閉的交通樞紐處,適用于造型復雜、主線與匝道層疊過多處。
3.3.2材質方面
對于現澆箱梁,與鋼箱梁相比整體耐火性、耐腐蝕性較好,但自重較大。對于鋼箱梁,由于采用鋼材承重,與混凝土箱梁相比自重較輕,但整體耐火性、耐腐蝕性較差。
3.3.3經濟方面
對于現澆箱梁,建安費約0.6~0.75萬元/m2,造價較低;施工時人工費較高。對于鋼箱梁,建安費約1.1萬元/m2,造價較高;施工工藝較高,使用數控機械較多,人工費較低。
3.3.4施工工期
對于現澆箱梁,連續聯可以同時施工,施工連續性較好。需要搭設支架、綁扎鋼筋、澆筑、張拉,施工期較長,一般為90天。對于鋼箱梁,在工廠加工制造,不占用時間,現場吊裝涂裝一般為45天,工期較快。不適合連續聯同時施工。
3.3.5景觀及后期維護
對于現澆箱梁,使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外觀較好,持久性好。一般維護周期長,費用較低。若需維護,難度較大。對于鋼箱梁,全部使用涂裝,觀感非常好,運行后涂裝層需要定期維護,維護周期短,費用較高。
4、常用跨徑橋梁上部結構設計研究
4.1橋梁高跨比的選擇
合適的高跨比對橋梁外形和造價均有一定影響,一般對于較大跨徑橋梁,平均墩高為0.7~1.0倍跨徑長度,對于較小跨徑橋梁,橋梁平均墩高為0.7~1.3倍橋梁跨徑長度。
4.2橋梁邊跨比的選擇
對于采用連續體系的多孔橋梁,應從結構受力特性考慮,使邊孔和中孔跨中彎矩與支點處負彎矩接近相等,合理地確定橋梁邊跨比。
4.3橫隔板個數選擇
對于部頒T梁,橫隔板保證各根主梁相互連成整體,其剛度愈大,整體性愈好。對于小箱梁,設置中橫隔板增加截面橫向剛度,限制畸變變形,支承處橫隔板能承受和分布較大支承反力。橫隔板個數選擇詳見上文“2.4橫隔梁的設置”。
結語:
綜上所述,常用跨徑橋梁上部結構類型分析、選擇和優化是橋梁設計中重要環節。結合安徽地區實際工程選取情況、規范要求及項目設計經驗,選擇最優化的上部結構方案既保證橋梁整體承載能力,又提高橋梁的使用性能、穩定性和美觀性,且節約工程造價,對于橋梁設計有一定借鑒和參考意義,對于橋梁事業發展也有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邵旭東.橋梁工程(第二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部頒標準《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D60-2015》
[3]邵旭東.橋梁設計百問(第三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4]鄧國強.常用跨徑橋梁上部結構優化設計研究[J].工程技術,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