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銘浩 唐旭軍
【摘要】伴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的進步,以及城市化的快速進程,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日益提高,在精神上追求的一種健康、愉快的并富有人文關懷的文化環境。本文以桂林陽朔為例,分析了全域旅游視域下的民宿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民宿的設計要擁有屬于自身的歷史背景以及文化符號,然后根據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別開生面的改造,提升陽宿民宿環境,增加游客居住環境的居住感、互動感與體驗感,在尊重桂林的地理環境以及地方文化傳統,因地制宜的進行民宿設計,打造宜人的生活環境,用現代的設計手法以及設計工藝來延續和傳承當地的歷史文化習俗,塑造桂林旅游的強大魅力和提升陽朔的歷史文化傳承能力,為當地旅游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關鍵詞】全域旅游;民宿設計;陽朔
全域旅游總的來說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在旅游資源優勢的縣市區域,通過全景空間、全面監管、全時體驗、全業融合、全民共享等方法與技術路徑,旨在構建旅游經濟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旅游居民和區域居民的一體化、旅游設施與區域設施的一體化、旅游景點與區域空間一體化的旅游目的地。而民宿就是一個重點研究項目,民宿設計與地方特色的旅游一體化密不可分。商業氣息越發濃重,陽朔當地居民憑借獨特的人文風情、地理優勢,利用空閑房間進行旅店經營,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商業模式。
本文以陽朔的自然人文作為研究背景,針對體現地域性特征對陽宿當地的民宿展開調研與研究,發掘現今陽朔民宿的優點和不足,總結可借鑒的優秀經驗與可提升之處,探索和尋覓陽朔人文風情與優美風光融合的奧秘。民宿建設是結合當地人文、自然等特色的重要手段,以及以家庭副業的方式經營,為旅客提供特別的鄉野生活的住宿場所。民宿是人與人感情交流的有利場所,能夠讓人充分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感受人與人之間熱情與情感交流,與同道而行的游客能有很好的互動,結識更多有趣的朋友,感受別樣的旅居生活。
1、陽朔傳統民居建筑的特征
桂林古民居從清代中期開始出現較大規模的群落,這些群落中有的一直續建到民國末年,很有時代特色。整個桂林地區范圍內,以陽朔境內保存的古民居群最為完整,群落也較為壯觀,尤其是白沙鎮舊縣村進士莊園、金寶鄉朗梓古民居群和興坪漁村古民居群。這些古民居,造型同中有異,居住生活十分方便。屋里冬暖夏涼,易于存放各類物品;屋外極易與左鄰右舍交往,出村勞作工作來去便捷。
1.1景區式民宿
景區式民宿為依托于周邊景區、人文歷史以及自然風光等元素條件下進行的民宿、酒店等住宿活動。利用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旅游景點來吸引客流,這類型的民宿建筑風格主要介于老建筑與現代建筑之間,一般為徽派與江南建筑的結合形式,從材料結構上分別有;木質結構建筑外觀結合現代室內風格裝飾、水泥結構建筑外觀結合民俗風格室內裝飾、裸露式的建筑外觀結合民族風情式的室內裝飾等民宿風格。在人流方面主要是各類的旅游人群和非本地的外來人群以及休閑娛樂人群。
1.2商業式民宿
商業式民宿較為普遍,該類民宿建筑大部分是依托于商業街、學校、人流量大且具有豐富的生活條件的地理位置以及網紅地或旅游必經地等元素條件下進行的民宿、酒店等住宿活動。該類型民宿主要以商業盈利為主,利用周邊的商業以及豐富的條件帶動經濟收入。從建筑結構的形式上分析;主要是鋼筋水泥結構的建筑,以及現代的室內裝飾風格。
1.3民俗式民宿
民俗式民宿主要特點為;具有濃烈的民族氣息、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以及古老的建筑形式。利用各種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息吸引人流消費。建筑形式主要是;古建筑、自然材料、民族特色等。
2、全域旅游視域下的民宿設計
響應最新旅游政策以及人們生活的水平及質量,進行以陽朔為例的全域旅游視域下的民宿設計分析,本次研究希望對陽朔優秀的民族氣息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進行深入調研,通過實地調研、當地訪問、歷史背景、自然景觀、民宿建筑、國內外案例對比分析等,提取陽朔民宿現階段的優勢以及劣勢,從而放大當前優勢以及解決存在的劣勢。
本文為研究以陽朔為例的全域旅游視域下的民宿設計,首先對陽朔地區的各類民宿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民宿具備的優勢以及劣勢,分別調查民宿的建筑外觀及結構,民宿周邊的自然景觀,存在的各類自然資源,以及人流量的分析等,進行設計總結出各類的設計方案,為陽朔民宿的改造,發展、延續做參考。
其一;進行全面的調查以及研究,分析民宿的種類、分布、現有資源等,陽朔現有的民宿可分為三個部分;景區式民宿、商業式民宿、民俗式民俗。從城市化發展以來,大部分的民宿逐漸向商業化的方向轉變,以經濟模式的方式搭配商業的發展模式進行民宿的活動,一部分具有景區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的民宿,便逐漸向景區式民宿發展,利用優越的旅游條件進行新型的民宿經營模式發展。僅有一下部分民宿還存在民俗的風味,保存著原有的歷史風情,繼續傳承歷史民族文化。
其二;傳統民宿以及新型民宿之間存在的碰撞以及問題。傳統民宿雖具備了悠久的歷史文化,但缺少可持續發展的措施,以及建筑結構形式較為老舊,難以吸引現代的旅游人流,在難以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這類型的民宿將逐漸向商業化的趨勢發展,從而減少了陽朔地區的歷史文化形式的民宿,不利于民族歷史的傳承以及發展。而新型的民宿缺乏當地民族歷史的文化,因此本研究將給出適合多種形式發展的改造建議。
其三;民宿的文化和商業的矛盾性質,在新時代的基礎上,大部分民宿轉向了商業的模式,從而缺少了民族歷史的文化性,但在保存民族歷史文化的同時,又缺少了商業模式的經濟收入,因此在文化和商業兩者之間的融合將是不可或缺的。利用設計的優勢,將文化和商業進一步的融合,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民宿經營模式。
結語:
本研究主要為陽朔地區的民宿設計帶來具有價值的參考以及改造方向,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以及優良的自然資源,從而將陽朔的民宿設計更具特色,并且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為民宿產業鏈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和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盤州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全域旅游的盤州模式[M].中國旅游出版社,2019
[2]戚山山.民宿之美[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7
[3]周開保.桂林古建筑研究[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2
作者簡介:
肖銘浩,單位:桂林旅院學院,廣西桂林。
唐旭軍(通訊作者),單位:桂林旅院學院,廣西桂林。
桂林旅游學院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淺析全域旅游視域下的民宿設計—以桂林陽朔地區為例,項目編號:2019XGDC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