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生
【摘要】以工程案例為視角,探索模板工程在實際應用期間的施工技巧,提出了模板工程應用的具體表現為:標準化作業要求、模板配置、模板施工流程;確定了模板施工應用的注意事項:施工前準備、模板選材、驗收工作,以期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品質,發揮模板工程的作業優勢,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的規范性,促進建筑單位有序發展。
【關鍵詞】模板;選材;驗收
模板施工作業,在混凝土施工建設環節中占據較為關鍵的位置,其施工目標在于保證工程結構整體的施工穩定性,提升構件尺寸相對位置的精準性。為此,在模板施工建設期間,應保障模板性能的標準性,比如強度、剛度。
1、工程基礎情況
某工程為高層建筑,其建筑面積共計為14000平方米,場地施工區域以三類土為主,建筑工程框架抗震能力設計為二級,剪力墻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設計為一級,建筑結構性能安全級別設計為一級。建筑工程地上結構設計為七層,建筑工程高度設計為35米。
2、在施工建設期間模板工程的具體應用表現
2.1標準化作業要求
在案例工程施工建設期間,應保障混凝土結構穩定性,以此提升工程建設品質,維護工程結構安全性,科學優化工程建設消耗的資金成本,提升施工建設效率。為此,在模板工程施工作業期間,應符合的施工標準內容為:
(1)在模板施工建設期間,應保障混凝土作業結構整體穩定性,加強構件作業規范性,比如構件尺寸、相對位置等。換言之,模板在施工建設期間,其安裝位置的具體規格,應嚴格遵循圖紙設計的具體內容。
(2)模板在使用前期,應保障其性能的標準性,比如模板強度。模板強度是保障模板工程施工品質的關鍵因素,用于承受混凝土結構質量、混凝土結構側向形成的作用力。為此,在模板工程施工建設期間,應盡可能地減少模板受力集中性,防止模板受力總和超過其承受能力的問題發生。
(3)模板結構應以簡單性為主,以便于裝拆程序順利完成。在此基礎上,保障混凝土作業規范性,比如澆筑、養護等。
(4)模板在施工建設期間,應采取緊密連接方式,借助加密措施提升接縫位置的緊固性。如若接縫位置存在連接不緊固的問題,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防止接縫位置發生漏漿問題。
2.2模板配置
在配置模板時,應結合圖紙設計的具體規格,以此保障模板配置規范性。針對結構形體具有較高相似性的構件,在配置模板期間,可依據作業圖紙具體內容逐一完成配置。針對模板、橫檔等結構,在開展間距設計、支撐配置等工作時,應符合相關標準規范內容。如若構建具有較為復雜結構,比如樓梯,應采取放大樣形式完成模板配置。放大樣配置形式,即是結合圖紙設計內容,在地面勾勒出構件的外觀形態,繼而精準測量各模板的實際規格,完成模板配置。
2.3模板施工流程
一般情況下,工程模板施工建設的具體流程為:墊層、基礎梁、構造柱、柱等流程。
2.3.1墊層模板施工項目
在開展墊層模板施工建設期間,其施工作業對高度未有較高要求。然而,墊層模板具有較大體積的特點,在其安裝前期應加強基礎參數的精準確定,比如中心線、標高等。與此同時,借助軸線、邊線等設施,加強模板側面邊線規格的核對,在完成模板參數校正基礎上,借助支撐結構完成模板固定程序,以此保障模板結構整體穩定性。
2.3.2基礎梁模板施工技巧
在基礎梁開展模板工程建設時,應對基礎梁土方區域采取壓實施工處理,借助磚砌胎膜,完成水泥砂漿配置,配置參數為1:3。一般情況下,基礎梁具有較大跨度、較小梁寬的特點,以拼裝形式完成外側模板施工建設。
2.3.3構造柱模板施工技巧
(1)外墻區。結合圖紙設計內容,針對構造柱規格完成模板配置,邊長設計為60毫米。在模板縱向高度沿線,采取間隔400毫米的形式,完成螺栓固定,以此完成配置的模板在構造柱區域的固定程序。模板一側預留(170±20)厘米位置,用于垃圾清理。借助海綿完成模板粘貼,以此減少漏漿事件發生。在螺栓位置完成夾木、構造柱兩者的緊固連接,借助鉛錘完成精準度校準工作,保障螺栓緊固狀態。
(2)內墻區。內墻構造柱開展模板施工建設的方法,與外墻施工建設具有相似性。模板工程施工差異性表現在:螺栓固定形式,替換為楞木作箍;楞木固定方式,在構造柱兩側預留孔洞中完成固定,將楞木拼接成柱箍。
2.3.4柱模板
在柱模板施工建設期間,柱體規格整體較小、結構較高。為此,在模板安裝前期,應借助交叉縱橫線、邊線等物質,校對模板兩側與柱斷面長度,完成定型模板拼裝配置。在模板固定期間,應在兩塊模板接觸位置添加海綿條,以此減少漏漿事件發生。柱膜底部應設置清除雜物的區域,模板外區完成柱箍添加與固定的程序,柱箍間距應設計為45厘米。在安裝柱模板期間,應科學完成鋼管架搭設。在鋼管架設立期間,應保持其與柱模之間預留位置的科學性,預留位置以50毫米為佳。
3、模板施工應用其他注意事項
3.1施工前準備
(1)科學完成標高規劃。在模板工程各項施工建設期間,應保障各項參數設計的標準性。為此,在施工建設期間,應在對應位置完成彈線與核對,保障標高設計的規范性。
(2)施工前期的清理工作。針對施工區域、模板表面等位置,應采取清理工作,保持作業面整體的清潔性,防止在安裝模板期間產生滑板現象,保障施工建設流程的有序性。
(3)科學使用脫模劑。脫模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強模板作業固定效果。在涂刷脫模劑期間,應嚴格遵守相關施工規范,提升涂刷均勻性,保障涂刷效果。
3.2模板選材
模板材料性能,直接關乎模板在工程中發揮的作用,對工程建設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為此,加強模板材料品質保障,應關注模板選材的科學性。在模板材料甄選期間,應以木膠合板為主要材料。選擇供應商時,應綜合考量供應單位的企業資質,盡可能地選擇誠信度高、信譽保障的單位,以此提升模板性能的穩定性。木膠合板材料制作而成的模板,其性能順應施工建設的各項要求,存在吸收性能不佳問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混凝土成型的均勻性,引起模板制作品質不達標問題。為此,在實際施工期間,借助防水膜,采取涂抹形式,科學控制膠合板水分吸收問題。
3.3有序開展模板施工驗收工作
在模板工程完成建設時,應有序開展質量驗收工作,以此保障模板工程建設品質。在驗收期間,應加強模板結構質檢,保障其設計的規范性,減少其配置規格存在偏差問題。以此同時,應加強檢驗鋼管材料性能,比如強度、剛度等。此外,針對螺栓予以質檢,保障螺栓處于緊固狀態。如若螺栓未予緊固,應采取必要措施,使其緊固連接,為混凝土澆筑作業提供基礎條件。在模板工程驗收工作完成的基礎上,方可開展混凝土澆筑作業程序。模板工程的質量驗收工作,有助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設有序完成。
結論:
在施工建設期間,應科學使用模板工程各項作業技巧,加強工程建設品質驗收,保障混凝土各程序的作業效果,發揮模板工程的作業價值,以期為工程建設提供諸多幫助,增強建設工程整體性能,促進相關單位獲得有序的發展潛能。
參考文獻:
[1]趙文鵬.建筑模板工程的施工技術應用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2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