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冬冬
摘? 要:在我國養豬業的長期發展中,病毒性疾病所致的風險相對較大,疾病頻發會增加養豬的生產成本,造成食品安全隱患。豬病毒性疾病的防控與治療始終是養豬業的重點話題,通過分析干擾素的作用和應用價值,研究干擾素在治療病毒性疾病中的應用方法,不僅可促進養豬業的發展,而且能降低養豬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干擾素;豬;病毒性疾病;防治;應用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1)01-0035-02
干擾素按照基因組成、蛋白質功能可分為Ⅰ類、Ⅱ類和Ⅲ類,每一種干擾素的使用特性不同,在養豬生產中的應用價值也有較大差異。干擾素可有效解決豬病毒性疾病只能防不能治的問題,有助于提高養豬生產的經濟效益。
1? 干擾素
1.1 干擾素的主要分類
干擾素最早發現于1957年,是一種對同種細胞有廣譜抗病毒性能的活性蛋白,與RNA和蛋白合成息息相關。干擾素對病毒具有抵抗和干擾能力,即能夠有效阻止病毒增殖,并能調節適應性免疫應答。現階段已經研究出的干擾素根據其蛋白結構可分為Ⅰ類、Ⅱ類和Ⅲ類。其中Ⅰ類干擾素在酸性條件下穩定,能夠發揮較高的抗病毒性能,同時能夠結合同種細胞的表面受體[1]。
1.2 干擾素的作用
干擾素進入細胞后,能夠刺激細胞產生抵抗病毒增殖的特殊蛋白,且病毒能與細胞中的干擾素抑制物結合,使細胞發揮出一定的病毒抑制作用,進而通過產生特異mRNA合成干擾素來影響病毒增殖。
干擾素的作用一般可分為四個方面:首先是抗病毒作用,該方面主要由Ⅰ類干擾素主導,在病毒侵入機體早期,Ⅰ類干擾素能夠在抑制病毒生長與增殖的基礎上激活免疫細胞,同時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達到抗病毒的效果;其次是抗菌作用,Ⅱ類干擾素尤其是IFN-γ能夠誘導巨噬細胞中的吞噬小體發揮溶酶體作用溶解細胞,從而實現對細菌的處理和控制[2];此外,IFN-γ還能夠有效調節蛋白受體實現對細菌的處理;第三是抗寄生蟲作用,Ⅱ類干擾素可以激活巨噬細胞,使精氨酸產生NO,從而發揮抗寄生蟲作用;最后是免疫調節作用,干擾素可以激活中性粒細胞,使其參與免疫調節,最終實現對機體的免疫控制。
2? 干擾素在豬病毒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2.1 治療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
利用干擾素治療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時通常采用肌肉注射,連續使用3 d,并配合使用復方穿心蓮注射液與雙黃連注射液等藥物,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3]。
2.2 治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豬圓環病毒病
對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豬圓環病毒病,干擾素可肌肉注射,劑量為每千克體重0.1 mL,早期治療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若疾病到達后期,此時病毒已經大量復制,單一采用干擾素治療效果不明顯,應配合使用抗病毒中藥劑。
2.3 治療口蹄疫
治療口蹄疫時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每天? 1次,連續3 d~4 d,配合使用轉移因子。同時,可使用復方靈芝多糖注射液進行配合治療。需注意的是,在干擾素治療期間,為充分發揮干擾素的治療效果,應配合使用五毒康注射液、天王大敗毒注射液等預防心肌炎類的藥物,進而大幅降低死亡率。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干擾素在治療豬病毒性疾病時,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通過抗病毒和免疫調節作用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需注意的是,不同豬病毒性疾病的發病原因不同,合理利用藥物間的協同作用是提高干擾素治療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張明偉. 豬治療病毒性疾病中干擾素的應用分析[J]. 畜牧業環境,2020(8):68.
[2]陳秀娟. 淺析豬干擾素在治療病毒性疾病中的應用[J]. 農村科學實驗,2020(6):113-114.
[3]董彩梅. 干擾素在豬病毒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