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疫情的蔓延,在疫情期間,教育已經全面從線下轉為線上,中職的《機械制圖》課程也同樣在線上進行課程教學。在中職學校,老師已經成為教學平臺的主播,對于《機械制圖》這一課程,線下轉線上需要的建設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去摸索和實踐。本文以打造優秀微課精品課程課程為例,就中職《機械制圖》微課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和如何設計進行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機械制圖》;微課精品課程;設計與開發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09-0226-02
0 ?引言
《機械制圖》是學習機械專業制圖的標準規范,因為機械是關乎生命安全的,所以規范是機械制造的必要遵守準則。所以在培養這些人才時,為了能更好的培養,需要對課程進行重視。
1 ?《機械制圖》微課精品課程設計和開發的必要性
《機械制圖》這一書是專門的機械類或者相關的教科書,主要是為了用圖樣來展示機械的結構還有整個的大小和技術的必修課。為了適應現代制造業快速發展下機械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要求,有必要不斷改革和探索機械工程專業的教學體系和方法[1]。
以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的機械制圖課程為例,在2019年就全面開放為線上課程,線上課程也主要就是微課為主。其學校主要是在超星學習通這個平臺上進行建設課程。當然其在摸索過程中,還運用了騰訊課堂和QQ群,來協助進行線上教學。與線下課程學習相比,在加上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安全性,并且沒有空間限制,對整個教育的公平性都是有利的。教學平臺在現在的環境下,可以說是飛躍的進步,平臺豐富教學功能豐富并且強大,對教學的資料整理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現在信息技術提高了,平臺的統計功能對教學效率有直觀的提高。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線教學有著眾所周知的不足,比起線下教學,老師和同學的互動性效果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的,假如進行小組的討論,學生之間參與的行為會受到限制,特別是對于機械制圖這種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還有就是課堂的輔助工具,在家進行也就是在非課堂進行課堂學習時,需要用到的設備和儀器是無法在線提供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就會降低。由于無法直觀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的進度進行把握[2]。
2 ?《機械制圖》微課精品課程的設計與開發的具體實踐
2.1 做好充足的課堂準備
對于學生來說,在課前通過各種網絡資源、學習指南的主要內容和學習要求,為學習做好準備。上課前發出預先通知,提醒學生準時上課。提前設置好騰訊教室,發送到QQ群。在課程設計中,應將整個課程教學任務劃分為任務,按點命名,細化教學內容,適應當前的在線教學模式。整個過程被劃分為相對獨立和完整的任務點。每個任務點的教學視頻都是一個小微課,教學時長控制在3-15分鐘。因此,有很多教學內容需要進行分析和探討。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教師采取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活動。在給定的主題下設置內容,根據相應的知識點組織討論,對表現突出的給予獎勵。對于小問題,發布第一個答案任務,并選擇前幾個回答問題在線。上學很大程度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成長,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專業是非常重要的。在機械專業上其中機械制圖指導更是重中之重,需要進行深入探討[3]。
2.2 運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內容
為了滿足“知識面廣、學習時間短、內容好”的要求,可以自主開發了該課程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教與學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和有意義的。如果課件中有太多的信息和太多的單詞,學生往往會專注于閱讀屏幕上的內容,而忽略了對內容的理解,而不是做筆記。現有的機械專業《機械制圖》教材體系和內容長期保持不變,偏重過程理論,較少關注制造業的實際生產。所以可以重新整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努力引導學生學習,實現內容精細化、知識面廣、適應性廣。一方面,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注意學生基本技術知識在實際處理中,應用擴張代表特殊處理的先進制造技術方向,高速和超高速加工,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和微加工,高新技術和方法的內容。另一方面,根據課程的性質,合理安排理論學習課時和實際學習課時。當然,理論與實踐結合會更加好??梢员M量減少理論學習課時,增加進入實際操作的學習課時,能在實踐中吃透理論課程的內容[4]。
2.3 加強實踐課程的鍛煉
在“機械制圖”課程結束后,可以進行了一周的實習。培訓課程培養學生掌握全面知識的機器零件設計過程,熟悉相關的手冊,對機械制圖工藝設計,掌握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在生產加工質量、生產率和成本,還有其中的設計原理還有方法進行更深入的理解。我們也能理解,在這樣的一個教學中,不管對老師也好,對學生也好,都有更好的影響。對老師來說,可以更輕松教學,對學生來說,可以將學到的東西應用于生活,應用于實際。在整個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不是只是空有理論,卻不知道那到底是做什么的。在整體上,我們要根據政策走,大方向走對,再根據實際需求,去制定和學校還有學生相對應的學習計劃和內容。就目前的學習教材,主要是王幼龍主編的《機械制圖》,這本教材基本上暫時滿足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要求。教材有了,如何去學,如何去應用,才是整個課程需要學到的[5]。
發展圖形識別能力的核心是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由于機械制圖理論強,實際應用不足,一些學生對學習機械制圖失去了信心。因此,應從實用性和實用性出發,簡化其內容,將重點轉移到閱讀任務上。根據相關數據指明,機械專業畢業生是就業的主力軍之一,規模較大。但是由于專業能力缺乏,像是機械制圖規范學不到位,有時候在不知道的時候,犯了大錯,直接就吃很大的虧。學校針對這些問題,去對大學生加強教育,讓大學生成長,與社會進行友好接軌,成長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6]。
2.4 加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結合生產實踐,加深理解,化理論為實踐。他們將在機械工程方面實習。通過系統的實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教材知識聯系生產實踐,更好地服務于未來的生產勞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習問題可以直接來自于就業企業,面向實際生產,可以在學?;蚱髽I中完成,也可以由企業技術人員和教師共同指導。使實習學生不僅能完成相關的理論學習,還能提前了解和體驗所服務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受限于同化主義的吸收,從而抑制了創造性潛能的開發。中等職業培訓是滿足畢業后社會需求,能夠促進社會快速發展的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師在職業中學應該建立一個面向多元化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開放和創新思維。因此,教師應該首先創新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概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對象,激發學生的強烈愿望去探索,讓他們以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由于圖畫課具有較強的空間和抽象的特點,創建一個多層次、多視覺學習的主題空間,創造一個開放式創新教學模式,注入新的生命元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2.5 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課程中不斷開展互動式課堂測試和評價,并提出各種小問題和作業,鼓勵學生參與課堂知識點的測試和評價。這種評估以小知識點或小問題的形式出現。學生一次可以快速回答一到兩個問題。通過逐個批改作業,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也給學生課后一個復習鞏固的機會。學生可以查看作業統計,了解學生的薄弱環節,合理設置各環節的權重和分數,形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整體評價。教學改革過程中,如果忽視考核方法和考核體系的改革,將難以取得真正的效果。為了規范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策略、應用和創新能力。這種輕視過程的情況直接阻礙了學生圖片閱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測試可以采取自測與自我評價、互測與互評的形式,使學生參與到整個測試過程中。通過改變考核形式,可以使學生更積極地掌握基礎知識,進一步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3 ?微課的設計與實際應用
3.1 教學內容結構設計階段
微課內容主要利用視頻的形式向學習者傳遞各種各樣存在有價值的信息,其主要包含三個步驟:導入、講解以及復習等,縱觀微課時間,發現其較短,因此進入主題之前不需要實施太長的“緩沖”,需要快速的切入到主題當中。導入的方法也存在多樣性,僅僅的設置一個話題即可,把上一知識點當作基礎實施后續性的思考。其關鍵可以使得課程內容更加緊密以及連貫,與此同時存在一定的新穎性。比如:關于內燃機的學習,在內容學習中,如果使用微課的形式實施課程導入,可以把內燃機當中的零件全剖圖片、局剖圖片,半剖圖片的形式進一步展現給學生,鼓勵學生對于這些圖片進行思考,促使學生思考能力得以挖掘,進而引出內燃機的概念,完成課程導入之后就逐漸引入到講解環節,教師一定要把課程的主線確定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對于內燃機的主要問題進行理解,包含:內燃機的啟動,內燃機的工作過程等。教師一定要做到深淺層次以及循序漸進的實施課程的講解,最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2 微課的教學制作以及錄制
機械制圖的微型課程主要指的是教室的一種錄制方式。通過教師在教室的講解以及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錄制當中,可以利用繪圖工具向學生進行描述以及演示,以保障學生更好的理解繪圖過程。在這其中,通過有效的整合多種多樣的設備以及材料,和師生之間互動式的現場拍攝結合起來,進一步突出機械制圖的內容重點,這樣非常利于學生重點的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師使用微課教學時,語言需要做到簡潔明了,內容一定要突出,保障學生有一個易于理解的學習環境,避免對機械內容的學習存在厭煩性。伴隨著微課的普及以及使用,教師可以逐步將其角色從之前的講師轉變為指導者,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自主性,并使得微課教學成為校園文化發展中的一個主要文化。
4 ?結束語
課程建設和實踐是需要不斷前行的,需要一代一代共同努力,只有這樣,個人才會變得更優秀,國家才會更強大,社會才會更加進步。以《機械制圖》這一學科為例,很多專業的書籍都在不斷變化,更新越來越快。教學只有追上實際的運用,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其他行業取代。教學是傳承的載體,不斷發展的教學才能不被時間洪流淹沒。
參考文獻:
[1]張煒煒,魏紅梅,趙榮榮.《機械制圖》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決策探索,2020(004):70.
[2]李玲,李卉,于水琴.機械制圖在線開放課程助力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107(11):19-22.
[3]黃玉.項目教學法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時代,2019:151.
[4]于敬華.技工院?!稒C械制圖》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20(001):95-96.
[5]郝麗燕.《機械設計基礎》網絡精品課程建設的認識與實踐[C]//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年會.2018.
[6]唐勝菊,袁慧,馮立,等.遠程教育下以學生技能培養為主的《機械制圖》課程資源改革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3):143-144,149.
作者簡介:陳麗敬(1976-),女,江蘇溧陽人,高級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為《機械制圖》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