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景 韋文合 劉玉妮 梁妍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河池市 547000
骨質疏松癥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60歲以上人群的骨質疏松發病率約為56%,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凸顯,人群骨質疏松癥發病率不斷上升[1]。阿侖膦酸鈉是一種雙膦酸鹽類藥物,能夠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對骨轉化產生明顯影響,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2]。研究發現,阿司匹林能抑制Fas抗體誘導的骨髓間質干細胞死亡,誘導活化T細胞凋亡,在提高糖尿病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和促進骨形成方面起著重要作用[3]。為探討阿侖膦酸鈉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對骨代謝水平的影響,本研究選取了102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4]中的診斷標準,經相關檢查確診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2)年齡≥70歲;(3)簽署治療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骨折、骨腫瘤等骨科疾病;(2)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病變等對骨代謝產生嚴重影響的慢性疾病;(3)入組前半年內曾接受糖皮質激素類或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4)對本研究治療藥物過敏。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1例。觀察組患者男19例、女32例;年齡60~79歲,平均(71.32±4.56)歲;體質量指數22.0~26.0 kg/m2,平均(23.12±1.45) kg/m2。對照組患者男20例、女31例;年齡60~79歲,平均(70.69±4.95)歲;體質量指數22.0~26.0 kg/m2,平均(23.65±1.57) kg/m2。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基礎治療:口服鈣爾奇(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06),600 mg/次,1次/d;口服骨化三醇軟膠囊(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11),0.5 μg/次,1次/d。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加用阿侖膦酸鈉(涿州東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179)治療,10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口服阿司匹林(沈陽奧吉娜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051)治療,0.1 g/次,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年。
1.3 觀察指標
1.3.1 骨密度 治療前、治療1年后,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DXA骨密度)分別檢測比較兩組患者的腰椎L2-L4、股骨頸、全髖的骨密度。
1.3.2 骨代謝指標 治療前、治療1年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分別檢測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Ⅰ型膠原交聯羧基末端肽(β-CTX)、骨保護蛋白(OPG)水平。
1.3.3 臨床療效 治療1年進行評定。顯效:患者自覺疼痛癥狀明顯好轉,DXA骨密度檢測顯示股骨頸、腰椎L2-L4、全髖的骨密度較治療明顯上升,無新發骨折,β-CTX水平降低;有效:患者自覺疼痛癥狀減輕,DXA骨密度檢測顯示股骨頸、腰椎L2-L4、全髖的骨密度有所上升或穩定,β-CTX水平下降;無效:患者自覺疼痛癥狀加劇,DXA骨密度顯示骨密度明顯下降,或有新發骨折發生,β-CTX水平上升。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腰椎L2-L4、股骨頸、全髖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年后,兩組患者的腰椎L2-L4、股骨頸、全髖骨密度均顯著增高,觀察組的骨密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比較 (g/cm2,n,x±s)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骨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ALP、β-CTX、O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年后,兩組患者的BALP、OPG水平均顯著提高,β-CTX水平均顯著降低;觀察組患者的BALP、OPG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β-CTX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骨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1年,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1%)顯著高于對照組(80.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n(%)]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機體骨量減少為特征的代謝性骨骼系統疾病,發病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患者容易發生骨折。目前臨床上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常用藥物是鈣爾奇和骨化三醇軟膠囊等,但單純采用骨質疏松基礎治療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5-6]。阿侖膦酸鈉是臨床抗骨質疏松的雙膦酸鹽類治療藥物之一,具有較強的骨吸收抑制作用,能促進骨礦化,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加快骨形成[3,7]。阿司匹林具有促進礦物累積的作用,能誘導骨髓間質干細胞增殖,抑制成纖維細胞生成,上調骨髓間質干細胞端粒酶的活性,抑制κB受體活化因子及其受體活化因子的配體通路,預防骨質疏松;此外還可加速退化磷酸蛋白的降解,促進骨形成[8-9]。王建超等[10]報道,阿司匹林能有效地改建去勢骨質疏松大鼠的骨小梁,增加骨密度;尹立等[11]報道,阿司匹林能有效提高絕經期冠心病婦女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
本研究將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102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阿侖膦酸鈉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阿侖膦酸鈉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結果顯示,治療1年后,觀察組患者的腰椎L2-L4、股骨頸、全髖骨密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阿侖膦酸鈉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能明顯增加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密度,抑制其骨吸收。BALP作為一種成骨細胞特異性產物,其表達水平上升表示機體的骨形成活躍[12];OPG是一種破骨細胞抑制因子,能夠抑制破骨細胞分化[13];β-CTX是一種Ⅰ型膠原蛋白降解產物,其表達水平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出機體骨吸收的水平[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年后,觀察組患者的BALP、OPG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β-CTX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阿侖膦酸鈉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能有效抑制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破骨細胞功能,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