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濤 田密昌 張團結 尹瑞
西華縣人民醫院消化科,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 466600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以功能性排便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患者長期排便障礙不僅會損傷其腸道,還可誘發腸癌,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安全;這類患者常自行服用各種刺激性瀉劑,因藥物副作用等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1]。臨床上對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療,除要求患者增加食用膳食纖維、多飲水外,主要使用瀉劑如乳果糖進行治療,通過促進患者腸道生理細菌生長,促進排便[2];同時因患者常伴腸道微生態失衡,通過調節其腸道菌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因此微生態制劑被推薦為長期治療的輔助性藥物[3]。為探討乳果糖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100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門診治療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羅馬Ⅲ診斷標準[4],出現相關臨床癥狀6個月以上,排便出現以下2項以上情況:排便費力、排干球糞或硬糞、有排便不盡感、有肛門直腸梗阻感(均為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每周排便少于3次;(2)不使用瀉藥不排松散大便;(3)年齡≥60歲;(4)簽署干預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既往有嚴重緩瀉劑依賴;(2)伴發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3)有腸道手術史;(4)近半月曾使用通便藥物,近3個月內曾使用抗生素、益生菌等藥物;(5)過敏體質。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齡62~85歲,平均(78.41±4.11)歲;病程9個月至7年,平均(2.48±0.56)年;Wexner便秘評分7~13分,平均(9.87±1.42)分。研究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63~88歲,平均(78.43±4.09)歲;病程8個月至8年,平均(2.51±0.54)年;Wexner便秘評分7~14分,平均(9.86±1.38)分。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1)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飲食,早餐食用燕麥(可加入牛奶、雞蛋等),保證每天飲水>2 000 mL;(2)適當運動;(3)在早餐前30 min口服乳果糖(Fresenius Kabi Austria GmbH,生產批號:20190602),30 mL/次,1次/d;1周后改為10 mL/次,1次/d。連續治療1個月。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于早餐后服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吉林天三奇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 20190701),1.5g/次,3次/d,連續服用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治療1個月后,根據《功能性便秘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 (2017年)》[5]評定治療效果。顯效:排便5~7次/周,排便不費勁,無排便不盡感;有效:排便3~4次/周,排便基本不費勁,無排便不盡感;無效:未達到上述顯效、有效標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2 肛門直腸感覺 治療前、治療1個月,使用胃腸功能消化道檢測儀(合肥凱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XDJ-S8型)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肛門直腸感覺變化情況,包括直腸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直腸順應性。
1.3.3 不良反應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如腹痛、惡心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1個月,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0%)高于對照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肛門直腸感覺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肛門直腸感覺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兩組患者的直腸最低敏感量、直腸最大耐受量、直腸順應性水平均顯著降低,研究組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肛門直腸感覺變化情況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研究組患者惡心、腹痛、腹脹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0.0%)略低于對照組(14.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科常見病,患者直腸無明顯器質性病變但長期排便障礙,有誘發腸梗阻、腸癌的風險;老年患者身體機能減退,基礎疾病較多,排便障礙不僅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甚至可誘發心血管等疾病,需給予治療干預[6-7]。慢性功能性便秘多由長期飲食不當導致,但許多患者在調整飲食后仍不能有效緩解便秘癥狀,常需使用瀉劑進行治療,而使用瀉劑患者不良反應較多。文獻[8-9]報道,人體腸道內的菌群與其腸道功能密切相關,因此微生態治療胃腸道疾病患者已成為目前臨床研究關注的熱點。
機體胃腸道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其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有一定聯系,增加胃腸道益生菌的數量、促進腸蠕動可緩解患者的便秘癥狀[10]。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是兩種常見益生菌,可調節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胃腸道菌群,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安全性較高[11]。
為探討乳果糖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100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0%)顯著高于對照組(70.0%);兩組患者的直腸最低敏感量、直腸最大耐受量、直腸順應性水平均顯著降低,研究組患者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提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乳果糖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可顯著提高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臨床療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肛門直腸感覺,緩解便秘癥狀。乳果糖口服后不易被吸收,其到達結腸后,在腸道菌的作用下被分解為乳酸、醋酸等,增高腸內滲透壓,松軟大便;乳果糖可降低腸道內的pH值,促進腸道內雙歧桿菌的生長,加速腸道蠕動,進而加快糞便排泄[12-13]。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屬于微生態制劑,含雙歧桿菌、糞腸球菌等多種益生菌,可補充腸道內微生物群落,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平衡,增強腸道生物屏障作用,阻止致病菌入侵、定植。
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乳果糖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可顯著提高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肛門直腸感覺,緩解臨床癥狀,值得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