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向
我知道網絡的溫情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但也需要承受帶來的殘酷。
我第一次接觸到社交平臺這種玩意兒約莫是在2015年,那個時候我還只是個小學部低年級學生。我只知道有QQ、微信,但我卻沒有賬號。有個朋友便向我提起她們學校有交友平臺,好奇的我也偷偷地下載了一個。
那個軟件大約是讓學生交流學習的,但里面的內容完全不是,盡是些論壇,什么“粉絲后援會”等亂七八糟的。但對于從前的我卻像開啟新世界的大門。我開始去加一些網友,但其實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只能尷尬地問“早上好”。
這個打著學習旗號的軟件讓我和很多不相識的人成為了網友。我聊得最久的是一個叫“Q寶”的女網友,她比我大三個年級,住在重慶,我們聊了很多,其間還視頻過,我知道這很荒唐。我也知道網上交友需謹慎,但那時候沒想那么多,而且騙子只是少部分人,這世界也有它陽光開朗的一面。
另一個比較好的網友叫“旺仔小饅頭”,我和“饅頭”認識的時間沒有“Q寶”長,但我們聊得很不錯。不知道為什么她還發個5塊錢的紅包給我,讓我驚訝不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還幫我注冊了個QQ,我們依靠網絡,在網絡彼端向對方問好。這無疑十分美好。但是后來“饅頭”把我刪除了,說是只加身邊同學,我理解她也尊重她,況且我們素不相識。但我記得網絡使我們成了網友,也有一段無法遺忘的友情。而“Q寶”一直躺在我的QQ里,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刪掉網友,但還是沒刪。這代表我的過去,也算是個紀念吧。
關于為什么會退出這個軟件,我心里是清楚的。那時候我被論壇里的粘土手作所吸引,于是自掏腰包買了很多的工具用品,然后學著大神制作美美的粘土蛋糕。起初反響還非常熱烈,很多粉絲都來追捧我。哪怕這無法讓我得到什么,無非是日漸膨脹的虛榮心。
由于日漸熟練,我做的粘土手作也越來越成功,但卻意外地沒人關注。我當時很氣憤:為什么我辛辛苦苦做出的成果沒人支持?在氣憤和心灰意冷兩種情緒的作用下,我做出決定:我要離開這個軟件。然后我發表帖子自己宣布退網,就把這個軟件注銷了。
我知道網絡的溫情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但也需要承受它帶來的殘酷。去年,我再次登陸了那個軟件,發現還有一些以前的網友惦念著我,簡單回復后,我再次下線離開。
哪怕我還是會懷念那段網絡時光帶來的溫暖。它是我的一段記憶,也只能成為記憶。
我們懷念的,它還是悄悄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