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煌
由于當下生活節奏很快,現代人所面臨的生活工作壓力較大,很多人長時間處于亞健康狀態——其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指標遠低于同年齡段人群正常水平。這類人群抵抗力差,易患病,生活質量也會隨之下降。因此,從提高我們自己幸福水平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極為必要的。
很多醫學研究表明,影響個人身體健康的因素除客觀存在的遺傳、醫療條件、氣候等以外,最重要的是個體生活方式。個體生活方式積極健康,機體狀態便會處于正常水平。反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便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步危害人體健康。
較為常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長期吸煙、嗜酒等都會影響人體健康狀態。同時,肥胖、長期缺乏鍛煉、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高鹽飲食、膳食結構單一,喜食燒烤、油炸制品,不吃或者很少吃新鮮果蔬,都屬于不健康生活方式,會導致機體健康水平大幅下降。此外,情緒不佳,長時間焦躁、郁悶、疲勞、緊張、失眠、作息無規律,也會令人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長期吸煙的人群,患上肺癌、喉癌、口腔癌的風險較之不吸煙群體概率要高。對于喜歡吃肥肉的群體而言,結腸癌、直腸癌的發病率會變得不可控。喜食燒烤、煙熏、油炸、高鹽類食物的群體,發生食道癌、胃癌的概率會有所增加。長期高脂肪、高熱量膳食則會致使結腸癌、乳腺癌、直腸癌、胰腺癌、腎癌等疾病發病風險持續上升。嗜酒群體發生病毒性肝炎乃至肝癌的風險也會遠高于正常人群。
而長期不做有氧運動,出行多以車代步、以電梯代步也會增加大腸癌發病風險。長時間吸入二手煙、長期從事烹飪工作,其肺癌、胃癌、膀胱癌的發生率會持續上升。而長期處于負面情緒(憂郁、緊張等),脾氣暴躁的群體,患上胃癌、肝癌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做的并不復雜——合理膳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但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達到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可先從改善日常膳食結構做起,比如每天堅持喝一杯牛奶或酸奶,以改善人體鈣元素的攝入量。每天所進食碳水化合物的總量控制在350克以內,可依據自身狀況適量增減,增減范圍為50~100克。蛋白質的攝入標準為:每天進食3份不同類型的蛋白食物,比如瘦肉、雞蛋、魚蝦等,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達到250克即可。三餐必須做到粗細糧搭配,口味應適中或者清淡,鈉鹽攝入量控制在6克內,每餐吃到七分飽就好。除此之外,新鮮果蔬也是不可或缺的,每天盡可能吃夠生重500克左右的新鮮應季果蔬。健康飲食需長期堅持方可有效改善自身機體狀態,維持健康水平。
適度的規律運動也是養成良好生活方式的核心內容。現代臨床醫學以及相關營養學調研發現,適度運動對于人體健康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經常適度運動、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進心肺功能,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對于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等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效果。除此之外,適度運動還能改進人體神經系統的功能,提升人體消化水平,加速各種營養素的吸收利用。比如,每日可慢跑、散步20~40分鐘,或是騎行40~60分鐘等。每周至少要運動5~6天。
您可以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運動方式,以每次訓練適度,不會感到疲勞為宜。如能長期堅持,身心健康狀態都會得到大幅改善。需要注意的是,身體素質差、免疫力低、肥胖群體,運動鍛煉應循序漸進地開展,且不可選擇幅度大或者過于劇烈的運動方式。需知運動過量或者過度反而會損害健康。
戒煙、嚴格限酒是構建健康生活方式不可缺失的一環。吸煙不僅致癌率高,還會污染空氣、引發火災。對于戒斷困難的吸煙者,可先從限制抽煙開始,每天依次減少吸煙根數,直至完全戒煙。嗜酒或者酗酒者,也應盡可能限制酒精攝入量,難以戒除者可將每日酒精飲用量控制在15克內。
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學會自我調節,時刻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建議您多培養一些可陶冶情操的興趣愛好,比如釣魚、看電影、彈琴、繪畫等。良好的審美素養有助于豐富內心情感,從而令人擁有更加充實的獲得感。除此之外,如果生活中遇到煩心事,要學會主動轉移注意力,不可鉆牛角尖,應嘗試從多角度換位思考去看待事物,不斷提高自身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