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稱,美國農作物價格上漲正在使基本的大宗食品價格明顯變得更為昂貴,這些成本可能很快會外溢至食品雜貨店的貨架上。罪魁禍首是主要生產國的惡劣天氣。
4月下旬的上漲導致一些分析師警告說投機泡沫正在形成后,作為世界大部分人口飲食骨干成分的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價格紛紛飆升至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報道稱,罪魁禍首是主要生產國的惡劣天氣。干燥天氣正在破壞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的小麥以及巴西的玉米長勢。阿根廷的降雨正在破壞大豆收成。此外,人們擔心今年夏天美國農業區會出現干旱。
報道指出,糧價上漲正在激起人們對食品通脹的擔憂,因為從面包、比薩面團到肉類甚至汽水等各種食品的價格都將受到顯著影響。近期,追蹤重要農產品的彭博農業現貨指數出現了近9年來的最大漲幅。
報道稱,隨著鈀和銅等金屬的價格由于世界各地工業活動復蘇而上漲,價格昂貴的農作物也正在助推大宗商品價格的全面上漲。
小麥價格4月26日攀升至2013年2月以來的最高點,收盤上漲3.8%,達到每蒲式耳7.395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5元)。
玉米期貨價格觸及上漲25美分的限額,以每蒲式耳6.575美元的漲停價收盤,創下2013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大豆一度漲至2013年6月以來最高價位,隨后收盤時上漲1.5%,達到每蒲式耳15.392美元。
投資銀行杰富瑞集團本月早些時候在給客戶的提示中說:由于北達科他州和南達科他州的旱情持續惡化,2021年種植季節面臨的風險增加,這可能給本已緊張的市場帶來供應壓力,加劇了人們對全球玉米供應的擔憂。
(據《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