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娜,范冬嬌,王青娥,戈 鑫
(1.長沙理工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2.中南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5)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后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1-2],是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世界級跨海通道。其所推行與實施的科學HSE管理理念,降低了工程健康、安全與環境問題的發生,有效調動各方資源、減少安全事故,及時解決風險的預防預控,實現公眾對建設工程的高規格需求,確保工程建設過程中健康、安全與環境不出大的紕漏,工程高質量、高效益完成,做到人、機、料、法、環的和諧發展[3]。港珠澳大橋將集成化、持續改進、風險前置、責任明晰的職業健康和工程安全環保先進管理理念融入工程實施中,實現“工程優質安全、環境優美和諧”的百年工程建設任務,及“建設世界級跨海通道、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成為地標性建筑”的終極建設目標。因此,本文將其作為代表性案例分析對象,重點探究該工程HSE管理的成功實踐經驗,系統凝練出港珠澳大橋HSE管理模式的基礎理論,旨在豐富及拓展HSE管理理論的基本意涵、范式體系及應用實踐。
自1974年HSE概念首次提出后,各國大型石油公司相繼制定契合自身企業發展的HSE管理體系。而我國HSE管理最早亦是在石油行業引入、過渡、發展及推行開來,三位一體的HSE管理系統在中國石油化工領域逐漸被認可并推廣[4]。方圓等[5]通過研究發現HSE管理體系是指實施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機構組織、職責、做法、程序、過程和資源等構成緊密聯系的系統,這種聯系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一種有機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制約的聯系。HSE管理體系的主要要素包括領導和承諾、方針和戰略目標、組織機構、資源與文件管理、評價和風險管理、規劃、實施和監控、審核和評審等,其中領導是HSE管理體系的核心;萬又鋮等[6]、胡敏濤等[3]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港珠澳大橋的HSE標準化管理遵循“PDCA”循環的工作模式,主要體現在項目制度建設、組織建設、應急管理、評價考核、檢查整改、預防預控和宣傳培訓等方面;Azadeh等[7]、Tehrani等[8]通過研究HSE管理體系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強調從項目建設整體出發將健康、安全及環境等因素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Yousefi等[9]認為識別和評估潛在風險,做到風險先行,有利于提高HSE管理水平;Javad[10]發現HSE管理有助于解決環境污染、工業副作用及職業病等問題,減少建設工程中的人員傷亡事故。
目前國內學者針對工程項目建設HSE管理雖已提出部分理論,但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等生產行業,而對跨海大橋HSE管理卻鮮有探究。此外,鑒于當前不少在建項目的HSE管理體系運行中仍存在著責任模糊[11]、功能結構不明確[12]等問題,特別是港珠澳大橋工程此類具有建設規模大、施工工期短,工程技術新、作業經驗少,工序多等特點,其HSE事故風險相對較高,施工管理難度加大。本文聚焦港珠澳大橋,研究跨海大橋HSE管理研究議題,深入探尋其基本理論與應用實踐。
扎根理論由最初的從資料中建立理論的方法演化為如今的基于質性資料分析的理論建構模式[13]。其不是原始資料的堆砌,亦不等于字頻的統計或內容的分析,是以研究資料為基礎,通過不斷比較和意義追尋促進理論構建,連接實證研究與理論構建之間的鴻溝[14]。
根據研究需要,搜集并整理關于港珠澳大橋的HSE管理的訪談、觀察、文字等相關研究材料。此外,對施工管理人員和領導進行逐一訪談,本文選取26個樣本,涵蓋項目總經理、設計總工程師、工區經理等職位,同時覆蓋項目中國交建下屬的設計和施工單位、國內外咨詢公司等港珠澳大橋工程參與方。對項目總工程師及各部門負責人進行個人深度訪談或小組焦點訪談,訪談時間40 min左右,重點圍繞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的領導、制度、組織、過程、舉措及實施效果等方面展開訪談,訪談后整合所有一手及二手資料,并結合已有文獻,進行再度訪談、質證與補充。最后隨機選擇22份訪談記錄進行編碼分析,剩余訪談記錄用來檢驗理論是否飽和。繪制被訪者的基本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被訪者的基本分布情況
開放式編碼是對資料再次進行整合和分析,通過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形成開放式編碼,在此基礎上將原始資料概念化、范疇化,用相關范疇來正確反映資料的內容,從而防止個人的主觀認知和固有思維對研究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以原始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從中發掘對象以及相關概念。由于初始概念的層次比較低,而且存在重疊部分,所以在進行編碼之前需要對原始資料進行剔除和整理,刪除那些對項目研究無效的資料。由此共得到29條文本或訪談資料原始語句,將其概念整合后匯集,共得到12個范疇。
開放式編碼得到的范疇彼此間相互獨立,通過對范疇化概念進行再度解析和聚類整合,主軸式編碼將不同類屬概念聯系起來,重新排列被分裂的數據,使分析結果連貫。本文根據各范疇概念進行組合分析,得到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的主軸式編碼及其內在意涵、作用力關系及行為表象,如表1所示。
表1 主軸式編碼結果
本文從主軸式編碼中得到港珠澳大橋HSE管理實踐體系中相互作用影響的主范疇,通過選擇性編碼,對未完善的范疇補充完整,建立包含各范疇與相應概念之間的關聯構思,通過分析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的各主范疇的作用力關系,系統描繪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的7條實踐路徑,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主范疇的HSE管理實踐路徑
此外,本文以剩余的6份關于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文本資料作為補充進行飽和度檢驗,發現不存在新的編碼及范疇隸屬類別,理論構建普適性已達到驗證標準,且發展較為豐富,由此推演出港珠澳大橋HSE管理作用力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港珠澳大橋HSE管理作用力關系示意
港珠澳大橋秉持著“以人為本,全員參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保護環境,清潔生產;科技創新,持續改進”的方針,以“零污染、零事故、零傷害”作為3大目標,結合質性分析的研究過程及初步結論,歸納推演出港珠澳大橋HSE管理實施框架模型,如圖3所示。其HSE管理主要依靠5個維度的作用效應全面保障運行,主要包含情境維、范式維、組織維、過程維及措施維。情境維主要通過“智慧引領”及“以人為本”,而范式維主要通過“責任理念”及“制度建設”,協同驅動過程維與措施維并行實施HSE管理。組織維主要通過“內部三級雙控,外部協調聯動”的組織管理模式,對項目建設進行全方位管控。運用過程維的“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PDCA”循環,對項目建設進行動態糾偏,并借助措施維的“技術創新、資源整合、風險驅動、環境保護”等策略,全面推進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目標完成。
圖3 港珠澳大橋HSE管理實施框架模型
1)范式維—牽引力
港珠澳大橋HSE管理在思想層面表現出由上至下的牽引力。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HSE管理堅持做到“全員、全面、全覆蓋”。項目責任人積極踐行健康、安全及環境的領導承諾,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保障員工的健康與安全,凝聚人心;且項目部根據島隧工程特征和目標,在島隧精神、人本思想的引領下,項目經理部制定相應的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對員工行為進行積極的引導和規范[15],實現島隧工程建設行為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制度化;HSE管理委員會對HSE管理體系文件不斷進行升級優化,確保管理指導理論與施工實踐相適應,牽引著HSE管理的實施。
2)情境維—驅動力
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強調領導先行,進行智慧管控。考慮不同層級員工職責、能力和文化差異及其面臨的風險,為員工提供不同層次的培訓和教育,讓所有建設者在工程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保持持續高漲的干勁,投身建設生產一線;并為廣大員工提供安全舒心的生活、生產環境,領導持續關注項目內部員工隊伍和諧、項目團隊與各方關系和諧、項目建設與人文環境及自然環境和諧問題;在東、西人工島和桂山島“三島”開展常態化定期現場慰問等活動,致力打造“人心工程”,形成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的氛圍,讓一線員工充滿歸屬感、成就感及幸福感,驅動HSE管理的實現。
3)組織維—組織力
實行“內部三級雙控,外部協調聯動”的管理模式。項目總經理部、工區、作業班組實施三級HSE管理,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各級HSE管理人員、現場作業班組和作業人員負責各自崗位工作及業務職責范圍內的HSE管理任務;項目部聘請AECOM國際施工管理咨詢公司,嚴格監控本項目的HSE管理狀況,實現內部雙控;并與白海豚保護局協作,進行白海豚保護知識與技能培訓,對白海豚施工區域人員及船舶進行嚴格監管;同時,項目部接受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監理單位及其他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等對港珠澳大橋HSE工作的指導和監管,形成HSE管理的良好局面。
4)過程維—執行力
在港珠澳大橋修建過程中,遵循“策劃、實施、檢查、改進” 的PDCA循環模式,施工全過程嚴格貫徹預防預控、實施運行、檢查糾正及審核評審等流程。在島隧工程建設過程中,堅持每周、每月進行時時安全檢查和安全例會,及時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貫徹到位、安全保障措施落實到位、安全防護設施齊全有效及現場施工安全有序進行[16]。在建設管理過程中,大橋管理局建立風險控制適應性機制,確保應急管控高效化;還強調行為規范,統一選購配備施工安全裝備,確保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并堅持以考核為導向,對優秀突出工作人員進行獎勵激勵,強化落實HSE管理。
5)措施維—保障力
在港珠澳大橋HSE管理過程中,項目部和各工區持續改進HSE管理實施策略,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包括防護設施、人力資源、專項技能、技術資源、財力資源及信息資源等;并堅持項目資源優化配置,在資源融合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通過宣教培訓提高環境保護責任意識,強調職業衛生健康、勞動防護管理、后勤保障服務及防暑降溫部署等,全方位、有針對性地保障施工人員的健康與安全;并預先進行動態風險分析,優化調整施工方案,確保做到預防、預控,全過程實行6S標準化管理,加大海洋生態保護力度,做到綠色施工、安全施工,全力保障HSE管理。
1)借助扎根理論及案例研究方法,梳理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的寶貴經驗及豐富成效,萃取出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的5大主范疇,并推演出牽引、驅動、組織、執行及保障5個作用力及7條實踐路徑,厘清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的內在作用關系,成功構建港珠澳大橋HSE管理實施框架模型,總結出范式維、情境維、組織維、措施維及過程維5大維度,全方位推進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目標的達成。
2)為持續保障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的高效運行,未來需從多層面、多主體、多方向著手,保持戰略先行、目標一致、步伐協同方可實現,主要遵循以下5方面進行重點延展:以范式為運行規律,積極引導港珠澳大橋HSE管理理念更新;以情境為耕耘氛圍,堅持營造港珠澳大橋HSE管理良好景象;以組織為實施載體,穩中求進攻克港珠澳大橋HSE管理創新難關;以過程為執行抓手,確保實現港珠澳大橋HSE管理實施效果;以舉措為運行保障,全方位推進港珠澳大橋HSE管理效益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