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走向了東盟市場。從一本小說、一部影視劇、一杯奶茶,到重達百噸的挖掘機、價值千萬的智能芯片等,這些中國產品在收獲當地消費者喜愛的同時,也遭遇了一些知識產權問題帶來的挑戰。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出口產品商標侵權、產品專利和商標被搶注、產品知識壁壘等方面。
誠然,出海之路并非總是一帆風順,知識產權相關問題無疑是其中極有可能遇到的風浪,與其被拍回岸邊,不如學會如何在波濤中掌舵,以期為中國企業在東盟商海中贏得更多遠航的機會。
東盟各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現況
“中國創意企業要想打開海外市場,做好出海維權工作,進行知識產權布局至關重要,而第一步就需要充分了解所在國的知識產權制度與環境。”針對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產生的問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顧問鄧玉華這樣說,如果將企業出海東盟之路比作百米賽道,那么知悉東盟各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現況,就是賽前必做的熱身運動。
東南亞各國在經貿、人文等方面的國情存在差異,導致其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發展側重點也各不相同。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云集了眾多實力雄厚的外資、跨國企業,但由此帶來的經濟知識產權糾紛也不在少數。目前政府已建成針對解決外企知識產權糾紛的“知識產權交易與管理中心”,不斷強化新加坡知識產權法庭能力建設;同時營造良好的稅收投資環境,為外企知識產權抵押作部分擔保的情況下,引入2021年新型知識產權融資方案等。
而電商發展勢頭正勁的越南在2020年11月,正式通過了打擊電商侵權假冒的新法令。越南知識產權法專家Yen Pham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線購物成為人們的消費首選,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線宣傳展示的許多產品都是假冒產品。新法令不僅有助于減少線上假冒和走私活動,還有助于創造一個更好的投資環境,保護境內外電商知識產權所有者在越的合法權利。”
國際輿論調查公司YouGov在2021年初發布數據顯示,約53%的菲律賓人訪問過國際盜版流媒體網站并消費,且這一數量在東南亞國家中位居前列。針對此,菲律賓知識產權局于近日提出了一份涉及屏蔽網站的新議案。有關負責人表示,菲將建立起一個“滾動屏蔽網站”的機制,遏制盜版內容流通的同時,還會迫使網民必須通過法定的原創訂閱平臺來訪問自己所需的內容。
中國—東盟積極開展區域間知識產權合作
據悉,中國先后與菲律賓、新加坡、印尼、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國家簽署了商標或知識產權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審查、質量控制、審查員培訓、自動化與數據庫建設等方面的交流。
基于此,截至2021年2月底,東盟各國申請人在華有效商標注冊量達6.56萬件,主要集中在以Charles Keith為代表的中端皮具制造業、Mao Shan Café為代表的水果零售業及其他輕工業等;中國企業申請人通過馬德里體系指定東盟國家商標注冊量也已超5萬件,較著名的有廣西柳工、小米智能等機械與電子產品。
為進一步創新知識產權合作模式,每年都會定期舉行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在2020年底落幕的第十一屆視頻會議上,各方肯定了過去進入中國—東盟區域內的企業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并審議通過了2021年度關于中國—東盟知識產權體系改革的工作計劃,讓疫情下雙方的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更富成效、更加務實。
而在2020年11月7日,中國—東盟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正式在廣西南寧上線運行。該平臺利用廣西臨近東盟的地緣優勢,建設起知識產權涉外維權中心、知識產權投融資中心、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等一系列綜合服務平臺,開辟多品類知識產權交易系統,將實現專利、商標、版權、知識產權商品、技術合同登記在線交易。
中國與東盟各國在知識產權領域合作范圍的不斷擴寬,有力推動知識產權國際規則朝著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為中國—東盟區域內企業的經貿合作提供更多保障。
中國企業出海 知識產權布局是“必修課”
實際上,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正是其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力保障,成功的品牌影響力所帶來的價值是源源不斷的,而品牌價值的背后往往需要知識產權保護來支撐——老牌手機品牌諾基亞雖然退出了智能手機市場,但其在全球移動通信領域擁有3萬多件專利,隨著手機用戶的高速增長,這些專利授權依然可以為諾基亞帶來不菲的利潤收入,其品牌影響力也持續牽動著全球手機市場。
正如小米集團首席法務官孫豳博士在倫敦AIPPI世界知識產權大會上所強調的那樣:“無形資產傳遞的是品牌力量,重視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保護,正是更多‘新國貨與‘中國智造得以在全球市場上發出中國聲音的堅實后盾。”
據了解,知識產權保護主要分為線下保護(商標、專利、著作權)與線上保護(域名、產品包裝設計、圖標著作權等)兩部分,中國產品出口東南亞主要集中在機械、新能源、電子產品等新技術領域,相關品牌在進入東盟市場時,可能遭遇商標被搶注、盜用與仿冒商標、侵犯以及假冒專利權或企業無意識侵權等糾紛。例如,此前小鵬、知豆、雷丁、麗馳、智車優行、御捷6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的15枚商標在印度、印尼、菲律賓3國被提前搶注,就給企業利益帶了較大損失。
針對這些問題,閱文集團法務總監朱睿龍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中國企業需提升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意識。比如,開展盡職調查研究、做好知識產權管理清算,及時為在東盟出售的產品取得相關專利,仔細審查中國公司與東盟公司之間的協議等。
第二,善用國際制度保護自身權益。積極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開展類似WIPO PROOF(知識產權證明)、馬德里條約(國際商標注冊)的國際合作活動,借助全球服務體系進行確權和獲權。早年小米在進軍國際市場時,就專門與高通、微軟等大型科技企業簽署了專利交叉授權協議,借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WIPO PROOF安全在線網站進行創作實時性證明,加強了“防御商標”和“聯合商標”的注冊。
第三,提前掌握相關技術在東南亞國家的知識產權分布情況,了解在進入東盟市場后可能出現的知識產權風險,做好監測和預警。例如廣西兩面針集團在注冊東盟市場商標時,提前做好了跟蹤監測與商標檢索,及時發現與之一字之差的異議商標“倆面針”提前搶注的情況,遂向中國以及市場所在國提出上訴申請,成功維護了品牌商標權。
中國企業出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亟待做好的“必修課”,這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更有利于推動中國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