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昀昀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人員來往受限、貿易受阻、工廠停產等情況比比皆是。而與國際貿易體系緊密相連的東盟國家自然也難以幸免。無論是東盟本身,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都預測2020年東盟經濟將總體下滑4%左右,為22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除了慘淡的經濟增速,東盟部分國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令人擔憂。
在此背景下,推進疫苗采購和研發進度、安排民眾接種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疫苗多渠道解燃眉之急
現距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已一年有余,由中國研發和生產的疫苗已成功問世。早在2020年10月8日,中國就已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承諾中國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而東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中國國家領導人更是在多個場合上承諾,東盟國家在疫苗分配問題上具有優先位序。這為東盟國家提供了除英美等發達國家之外的另一選項。且中國向其承諾提供2.5億劑疫苗,這個數字占據了中國向全球供應總劑量的44%?!爸袊呙缬型蔀椤l展中國家的生命線”,美國《紐約時報》評論稱。
援助與采購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疫苗合作的主要方式。截至目前,文萊、柬埔寨、老撾、菲律賓、緬甸等國獲得了中國政府援助的疫苗,而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則通過商業渠道進行購買。僅2021年2月的最后幾天,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疫苗(以下簡稱中國科興疫苗)就陸續運抵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
為了增強民眾對疫苗接種的信心,推動接種工作,東盟數國領導人率先接種疫苗,為中國疫苗投下“信任票”。
一直以來,中國致力于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用實際行動點亮全球疫情防控的更多希望。務實之舉得到了許多東盟國家的點贊。2月26日,印尼發行了新冠疫苗主題郵票,在郵票的方寸之間,永遠定格了中印尼兩國共同抗疫的這份情誼。
2月28日,由中國援助的首批60萬劑新冠疫苗運抵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稱:“中國的疫苗援助彰顯了兩國之間的友誼和團結,我要向中國人民和政府致以衷心感謝”。
技術合作解決生產難題
在東盟國家大多尚不具備自主研發和量產疫苗的背景下,加強技術交流合作同樣成為中國與東盟疫苗合作的亮點。
印尼是東盟國家中疫情蔓延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推廣疫苗接種被視為重振經濟的重要手段。早在2020年7月,印尼就與中國共同開展了疫苗三期臨床試驗。此外,藥物研發和醫護人員交流合作也在進行中。2021年1月11日,印尼食品監督管理局宣布,給予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克爾來福新冠疫苗緊急使用許可。這是該國首次給予新冠疫苗使用許可。印尼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彭妮·盧基托介紹道,這款疫苗已在印尼萬隆市完成了Ⅲ期臨床試驗,有效性高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50%門檻。
另外,北京科興中維與印尼國營制藥企業PT Bio Farma已簽署協議,達成2021年全年疫苗半成品供應意向,Bio Farma將負責在印尼完成疫苗的灌裝、包裝與分銷。
2021年1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印尼與中國疫苗合作動態進行評價,稱中方愿繼續推進同印尼在疫苗研發、生產和采購方面的合作,支持印尼打造區域疫苗生產中心,深化醫藥衛生合作,推動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除了印尼,2020年5月,泰國衛生部下屬的國家疫苗研究所就與中國清華大學簽署了疫苗研發諒解備忘錄。泰國衛生部、一些制藥機構等也都與中國疫苗企業保持良好溝通。北京科興中維也同馬來西亞制藥集團發馬公司達成協議,科興將逐步向馬來西亞提供1400萬劑新冠疫苗半成品,與發馬公司合作,在當地完成疫苗最終生產。新加坡方面,也與中國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與公共衛生合作納入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議程,其中,兩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包括了疫苗的研發。
推動東盟國家實現疫苗本土化生產,不僅有利于降低當地民眾接種成本、為其提供穩定的疫苗保障,還有利于這些國家推動疫苗產業鏈轉型升級,樹立起自己的防疫屏障。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的第30個年頭。這30年里,許多合作項目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轉變,真切反映了中國—東盟關系不平凡的變遷。疫情非但未阻斷雙方往來,反倒為中國—東盟關系注入強勁動力。疫苗雖小,卻反映了雙方攜手深化公共衛生領域合作,共克時艱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