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棟
(陽江市人民醫院,廣東陽江 529500)
帕金森病 (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發病率約為300/10萬[1]。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帕金森病通常會伴發睡眠障礙,而睡眠障礙大多與認知能力、生產力、情緒和生活質量的下降,社交活動有關[2]。PD睡眠障礙可分為兩類:睡眠障礙和覺醒障礙,包括失眠、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 (RBD)、日間過度嗜睡 (EDS)、不寧腿綜合征 (RLS)、睡眠呼吸紊亂 (SDB)和晝夜節律紊亂,其中節律失眠被認為是一種與睡眠開始、持續時間、鞏固或質量有關的持續性困難[3]。因此,本研究選取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兩種藥物進行治療,旨在分析佐匹克隆的臨床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陽江市人民醫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案分為試驗組 (40例)與對照組 (40 例)。試驗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 (67.17±4.90)歲;病程3~28個月,平均病程 (16.90±5.71)個月。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 (68.54±5.07)歲;病程4~31個月,平均病程 (17.13±5.99)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陽江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中華醫學會制訂的關于睡眠障礙、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4],具有多夢、入睡困難、失眠、嗜睡等癥狀;②患者參與本研究前1周均未接受任何藥物治療;③無認知障礙者。排除標準:①患有惡性腫瘤者;②患有繼發性帕金森病者;③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過敏 者。
1.2 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艾司唑侖治療?;颊哂谌胨敖o予艾司唑侖 (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3047,規格:2 mg)溫服,1次/d,1 ~ 2 mg/次,共治療4周。②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給予佐匹克隆治療?;颊哂谌胨凹佑米羝タ寺?(吉林金恒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411,規格:7.5 mg)溫服,1次/d,7.5 mg/次。老年患者每日應用劑量為3.75 mg,無異樣后可調整為7.5 mg/d,共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狀況觀察,分別為治療前、治療后2周以及治療后4周。觀察指標為白天嗜睡狀況 (ESS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其中ESS評分共4個等級,總分為24分,分數越高證實其嗜睡狀況越為嚴重;PSQI評分共4個等級,總分21分,分數越高證實其夜間睡眠質量越差。精神行為癥狀中主要對智力損害和思維障礙兩個方面進行評估,共計4分,分數越高則其精神行為越差。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口干口苦、頭暈、記憶力下降以及食欲缺乏,對其進行統計并分析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夜間睡眠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而治療2周和4周后,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SQl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PSQl評分比較 (,分)
組別 n PSQl評分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對照組 40 13.45±2.4212.74±1.89 9.04±1.17試驗組 40 13.59±2.7010.81±1.44 6.83±1.24 t 0.214 4.833 6.524 P 0.890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白天嗜睡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E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2周和4周后,兩組患者的ESS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ESS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ESS評分比較 (,分)
組別 n ESS評分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對照組 40 14.81±3.6012.56±2.03 9.14±1.01試驗組 40 14.73±3.5110.08±1.91 7.16±0.96 t 0.191 4.175 6.540 P 0.874 0.000 0.000
2.3 兩組患者精神行為癥狀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精神行為癥狀方面的智力損害及思維障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而治療2周和4周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精神行為癥狀比較 (,分)

表3 兩組患者精神行為癥狀比較 (,分)
思維障礙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對照組 40 3.02±0.63 2.79±0.43 2.22±0.41 2.67±0.58 2.51±0.46 2.01±0.41試驗組 40 3.09±0.66 2.27±0.40 1.73±0.37 2.63±0.56 2.20±0.44 1.75±0.33 t 0.517 2.123 2.504 0.626 2.060 2.743 P 0.602 0.030 0.027 0.519 0.036 0.022組別 n 智力損害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0.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相關研究表明,PD伴發睡眠障礙的發病率高達90%,比沒有帕金森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同齡人群高出1.5~3.5倍[5]。而睡眠問題是PD患者中一個不被重視的致殘原因。PD患者常見的睡眠問題包括EDS、REM睡眠行為障礙、睡眠相位后移和RLS。其中EDS可能是一種功能下降導致的睡眠障礙,獨立于疾病發展,或僅僅是抗帕金森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因為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困難大多是由內在和外在兩種因素影響,。國際睡眠障礙協會認為睡眠障礙應被歸類為內在性睡眠障礙,而外在性睡眠障礙與晝夜節律紊亂相關。其中內在性睡眠障礙本質上是由內部線索受損引起的,通常與結構病理學無關。內在性睡眠障礙是普通人群中偶爾失眠的常見原因,通常由日常壓力引起,生活中有睡眠障礙的可能更多的是抑郁癥患者?;颊呖赡軙г顾卟蛔悖R床測試證實睡眠時間是充足的。RLS也可能發生在PD患者中,可能表現為原發性睡眠障礙或在服用左旋多巴后血漿濃度下降時出現。
外在性睡眠障礙的環境因素包括噪音、床伴頻繁醒來、夜尿癥等,這是正常人群與帕金森病患者失眠的常見原因。而PD患者的胃排空延遲、左旋多巴吸收的潛在蛋白質競爭導致行動能力差,這也會進一步影響睡眠。藥物經常在正常人和帕金森病患者睡眠中段起作用,這進一步使帕金森病住院患者的情況更加復雜,因為抗帕金森病藥物會導致患者血漿濃度下降,從而導致活動或運動障礙。震顫通常被認為是在睡眠中出現的,但在第1或第2階段睡眠時出現的幅度較小,而在喚醒之后及在睡眠階段的過渡過程中,這些喚醒更有可能延遲睡眠的恢復,使患者在喚醒過程中出現僵硬狀態,導致不適和發生延遲睡眠[6]。輕度的帕金森病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呼吸功能障礙,但晚期患者在睡眠期間可能會出現阻塞性或中樞性呼吸暫停和動脈氧飽和度減少。除了使用塞來吉林 (deprenyl)之外,其他抗帕金森病藥物也會有誘發EDS的可能性,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左旋多巴。在服用左旋多巴30~60 min內,患者會有不可抗拒的睡眠欲望,從1級睡眠過渡到2級睡眠。盡管PD睡眠異常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睡眠調節系統的晝夜節律異常大多與該疾病有關[7]。藥物治療與PD相關的睡眠障礙不僅有助于促進睡眠并減少睡眠問題的嚴重性,而且還將有助于減緩PD的進展,并使PD 患者 REM 睡眠的發作和時間大大降低。而佐匹克隆屬于第三代安眠藥,在失眠治療中價值顯著。該藥物在應用后的5~6 h處于半衰期,不會在患者的機體造成蓄積。佐匹克隆為γ-氨基丁酸 (GABA)受體激動劑,發揮出強抑制效果[8]。該藥物可用于緩解失眠,主要表現為有效地縮短患者的入睡時間,使患者夜間驚醒次數減少,用藥后即可迅速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和峰值,將藥物作用發揮完全,有助于患者更快地入眠。且該藥物比傳統鎮靜藥物效果更好,夜間可完成徹底代謝,患者晨起后狀態無明顯改變。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在治療2周和4周后的ESS評分、PSQI評分、智力損害評分、思維障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
綜上所述,采用佐匹克隆治療帕金森病遲發性睡眠障礙,可以有效提升其臨床療效,使患者的睡眠障礙、精神行為癥狀得到明顯緩解,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