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蘭
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讀”是“寫”的基礎,“寫”能促進“讀”的提高?!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币虼嗽陂喿x教學中讓學生抓住課文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進行仿寫,抓住課文的留白處進行寫話訓練,實現以閱讀帶動寫作,再以寫作促進閱讀,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使語文教學成為一個讀寫結合的整體。
關鍵詞:閱讀教學;結構;語言;仿寫;留白;想象情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文中悟寫法、練表達,在積累與運用中發展學生的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抓住時機設計寫的訓練呢?我在實踐中努力從以下幾點入手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抓住課文的結構特點仿寫
小學課文中有很多結構特點鮮明的文章,可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作者按照一年四季的時間順序寫出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抓住每個季節景物的特點寫寫家鄉哪個季節最美,從而進行寫一段話的訓練。而對于四至六年級學生,可讓學生仿照課文總—分—總的構段方式運用到寫景作文中,進行謀篇布局的訓練。又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燈光》一文,作者運用了倒敘法,由天安門廣場上的燈光想起了舍己為人的郝副營長的英雄事跡。學完課文后,可讓學生為《一把雨傘》《一支筆》《小鬧鐘》之類的作文寫一個提綱,側重交流開頭和結尾。再如人教版五年級課文《釣魚的啟示》一文,課文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寫釣魚的事;第二部分寫從釣魚一事中獲得的啟示。學了此文,可引導學生遇到敘事作文可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先寫事,再寫從事中所感悟到的啟發或道理等。
二、抓住課文語言進行仿寫
縱觀小學語文中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我們可巧妙地設計練筆,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表達技巧,使學生習作有法可依。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第四自然段作者用總—分—總的構段方式,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寫出了魚的種類多、數量多的特點。在教學中,老師可再出示一些不同種類的魚,引導學生抓住魚的顏色、形狀等特點,仿照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又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有的人》一詩中,作者臧克家運用對比的方法表現了兩種人不同的價值觀,兩種人對人民的態度以及人民對這兩種人的態度。學了課文,可讓學生仿照詩歌寫一兩個小節,嘗試運用詩歌的語言。還有《那個星期天》一文中,第四自然段:“這段時光不好挨。我踏著……空空落落?!弊髡咄ㄟ^寫“跳房子、看云彩走、撥弄蟻穴、翻看畫報”這四件事來表現等待媽媽回來時無聊、孤獨的心情??梢龑W生仿照“融情于事,借景抒情”的寫法,記敘自己生活中的一次真實經歷。不僅僅寫“這段時光不好挨”,還可以寫“這段時光真美好”“這段時光過得真快”,如在站臺等公交車、在公園等朋友、和爸爸媽媽在游樂園玩時……
再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匆匆》一文中,也有幾處可仿寫:一處是開頭,可仿寫作者用的排比句;第二處是可仿寫第三自然段作者用幾件平凡小事表現時間的流逝飛快;第三處是仿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連續四個問句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的焦急、苦悶甚至隱隱的恐慌。
三、巧用課文的留白處進行寫話訓練
小學教材中的“留白”很多,在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留白,巧妙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草原》一課中,當學到“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時,可追問:干部、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時會說什么?我們又會說什么?當夕陽西下,蒙漢人民的辭別時又會說什么?引導學生用一段話把當時的情景描寫出來。在《窮人》一文中,當學到“兩個人沉默了一陣”時,先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漁夫和桑娜為什么沉默,再設計小練筆:沉默中,桑娜會想些什么呢?聯系課文內容寫一寫桑娜的心理活動。
小學課文有大量的古詩文,有些古詩可以讓學生在了解它的大意后,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當時的情景寫出來。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作描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的送別畫,表達了作者依依不舍的情感。學生理解詩意后,讓學生想象他們分別時做了什么,說了什么,目送友人離去,李白心里想了什么……
四、抓住課文的句子進行想象寫話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臘八粥》中,寫八兒迫不及待想喝粥時,有一處描寫是“媽,媽,要到什么時候才……””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梢龑W生想象八兒的神態和動作,然后寫成一段話。又如《那個星期天》中,可根據“我就這樣念念叨叨地跟在母親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边@句話,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想象當時的情景,抓住“我”的動作、神態、語言寫具體。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讀”是“寫”的基礎,“寫”能促進“讀”的提高;學生只有領悟了教材的內容,才能有效地進行詞語的積累、句式的把握、篇章結構的學習,才能以閱讀帶動寫作,再以寫作促進閱讀,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使語文教學成為一個讀寫結合的整體。
參考文獻:
[1]宣維鍵.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實現讀寫結合[J]. 語文學刊,2014,000(008):115-116.
[2]孫娟. 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初探[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000(009):203-204.
(廣東省深圳市實驗承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