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珍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教育的一大趨勢,應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為導向,挖掘課程內容中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逐步具備適應終身發展的數學關鍵能力和數學思維品質。
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提升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此說一說我的幾點思考。
一、發現數學之美,引領學生用數學視角看世界
數學核心素養就是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東西。如何讓學生用數學的視角看問題呢?我認為,得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讓學生發現數學之美,學會用數學的視角看問題。
在數學課中,我讓一年級的學生說出生活中和數學相關的事物,大多數學生說的都是買賣東西時用到的數學,答案相對單一。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實物:課桌、黑板是什么形狀?吃飯的盤子是什么形狀?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有多遠?步行需要多久?坐車需要多久……學生會從這些問題中認識到:原來數學與生活中事物的形狀、時間、距離都有關系,從而讓學生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參透著數學,同時數學又是服務于生活的。
學生眼中的事物都可以用數學的語言描述出來,學生就會對世界有了初步的認知。比如他們會這樣描述教室:“我們的教室有前后兩塊長方形的大黑板,兩個長方形的門,52張長方形的課桌,每張桌子坐1人,共52名學生……”這樣的描述離數學又近了一步,但還不具備數學的思維認知,需要老師加以引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為什么黑板和門都是長方形,但卻不一樣?為什么課桌面要選擇長方形而不是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當學生開始嘗試用數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時候,思維的火花就會迸發出來,讓學生認知的世界與數學元素進行對接,以后在學習和生活中就會自然而然地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了。
二、手腦并用,在專項訓練中培養數學思維
思維是需要訓練的,而數學思維則是要在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進行專項的學習和訓練。在數學思維的專項訓練中,教師可以借鑒奧數的相關知識和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會覺得枯燥無味而厭學。
在教學中我運用簡單的題型來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通過幾種常見的數學思維來表述,如求同、求異、遞進、逆反、激化、類比、轉化、系統等。如求異,在低年級除法學習中,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從A地到B地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各需要多久,價錢分別是多少。當學生算出各類交通的費用和時間的時候,我再作進一步的引導,如果你的工資一個月是3000元,你假期需要從A地到B地度假3天,你會選哪類交通工具?學生們給出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讓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與數學是有緊密聯系的,讓學生感覺數學是有趣的,也是好玩的,需要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數學。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實踐拓展,在解決問題中發展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的培養和滲透,足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這一過程為主線。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最終都是要將知識內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對學生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往往決定著給予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提升能力的機會也會不同。
時代在變,如果我們還簡單地向學生提出“雞兔同籠”的問題讓他們解決,只會從知識層面加強學習,卻很難在思維能力上有所鞏固,因為這道題離他們的生活有點遠。在教六年級時我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無論你是外出旅游還是在家,請詳細記錄每次外出的交通費用、餐飲費用,在假期結束后統計出總數,再算出占當月家庭支出的比例。如果再將這些開支的3倍給你用作新學期的零花錢,你會買必需品,還是作其他選擇?學生看到這樣的作業都非常感興趣,作業讓學生運用了數學統計、數學運算、數學分析、直觀想象等,所有作業中涉及的數都不是千篇一律定的,都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統計計算的。每一個數據都是生活中的真實寫照,每一份數學作業都是獨一無二的,展現著學生的個性,閃現著學生數學思維的火花。
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思維的火花。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得出1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同時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得出這一結論的方法與過程,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的經驗,并自主進行推算平方米與平方分米的進率。
眾所周知,在數學教學中教知識容易,但教方法、教思維卻不容易。給人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一池水。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業務素養。作為教師必須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在有趣的教學教研路上,不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會不斷的努力和探索!
站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去嘗試感悟數學思維教學的真諦,只有感受真實的課堂,才能真正感悟教學。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深深地懂得:好的數學教學需要潛心關注兒童學習的認知起點;需要系列有價值問題的導向與引領;需要凸顯數學知識的建構性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更具有內涵和深度,從而彰顯課堂教學的精彩與魅力!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