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霖

吳明新珍藏的黨徽
家中珍藏著一枚1933年至1934年期間中央蘇區制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徽,這枚黨徽長3厘米,寬1.6厘米,金屬材質。鮮艷的紅旗左上方是一顆五角星,中間是鐮刀和錘子,下方還有中國共產黨簡稱CCP字樣。五角星在旗頂,突出黨的領導地位,鐮刀錘子在旗中央,突出工農階級地位。
這枚中共黨徽是父親吳明新從事兵運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的見證。從父親吳明新、母親琚逸芳生前講述和其他歷史資料表明,這枚黨徽凝結了吳明新為蘇區紅軍反“圍剿”斗爭勝利和紅色根據地的鞏固付出的心血與汗水。
吳明新于1930年在江蘇睢寧縣參加革命,193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睢寧縣從事黨的工作,曾擔任黨支部書記。
八七會議后,江蘇省委發出了一系列關于農民運動和武裝起義的指示,要求徐海蚌特委指導各縣開展游擊戰爭與軍事工作,組織武裝起義。1930年5月,中共江蘇省委指示徐海蚌特委:“要以徐州為中心建立深入土地革命的蘇維埃政權和一支偉大的紅軍。”1931年底,中共睢寧縣委根據江蘇省委的指示,具體籌劃開展游擊戰爭和武裝起義,確定以曲頭、馬淺作為中心起義區域,在黃河套一帶建立政權,進而在九頂山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
1932年3月,中共江蘇省委同意了睢寧縣委的計劃。縣委遂任命吳明新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徐州、連云港、蚌埠地區農民武裝起義軍事指揮。4月16日,200多人的起義隊伍匯集在曲頭村附近舉事,周斌、吳明新擔任起義總指揮。起義隊伍內稱“徐海蚌游擊區第二大隊”,外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第三師”。這次起義影響很大,遭國民黨江蘇省政府瘋狂鎮壓。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以5000銀洋懸賞捉拿吳明新。同年6月,中共江蘇省委在上海召開工作會議,充分肯定了曲頭馬淺農民武裝起義。
武裝起義后,吳明新受黨指派,進入國民黨軍隊做抗日救國兵運工作。吳明新先后在國民黨新兵團,國民黨第四十六師,河南商丘稅警二團、五團,李長江部隊等處從事抗日救國兵運工作。吳明新的工作,渙散了國民黨“圍剿”部隊的軍心,減輕了紅軍的壓力,為蘇區紅軍反“圍剿”斗爭勝利作了貢獻。在此過程中,吳明新兩次組織國民黨“圍剿”部隊投奔紅軍。吳明新后來又隨稅警團參加了淞滬會戰。會戰中,稅警團廣大官兵同仇敵愾,不懼強敵,英勇作戰,重創日寇,稅警團亦付出了巨大犧牲。吳明新在會戰中頭部負傷。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吳明新頒發了革命軍人殘廢證,殘廢證上寫“查吳明新同志在偉大的革命戰爭中光榮負傷致成殘廢特發給此證。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