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世利,陶冶,宋吉明(.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廣東 深圳 58067;.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深圳分公司,廣東 深圳 58064)
伴隨著油氣田開發技術的不斷提高,國內外的鉆井工技術逐漸向高效、優質、快速的方向發展。PY34-1氣田位于中國南海北部海域珠江口盆地番禺33自營區塊,區域上位于中央隆起帶的中部番禺低隆起,南部緊鄰白云凹陷北緣[1]。地質層系自上而下分別為萬山組、粵海組、韓江組、珠江組和珠海組。上部地層以松軟的沙泥巖為主,少量含礫灰質夾層,抗壓強度從20.68~62.05 MPa不等,可鉆性較好,但頻繁的巖性變化和礫巖較強的研磨性導致轉差震動和切削齒磨損,嚴重影響鉆頭壽命。下部珠江組有大段的硬質灰質砂巖,抗壓強度137.90~275.79 MPa,且具有極強的研磨性,導致鉆頭機械鉆速低,鉆井經濟效益低下[2]。
近年來,隨著常規PDC的廣泛應用,PDC鉆頭的型號和質量上都進行了較大的改進,已經在軟到硬的地層中逐漸使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PDC 鉆頭就是聚晶金剛石復合片鉆頭,它以金剛石為原料加入粘合劑在高溫燒制而成。復合片為圓片狀,金剛石層厚度一般小于1慢慢,PDC鉆頭采用圓形弧面進行破巖,鉆遇礫巖鉆井參數稍有不當將造成高速切削狀態下礫石沖擊損傷,導致刀翼外椎體破損或切削齒崩齒,如長期處于該狀態將導致鉆頭損壞,降低了單趟鉆進尺,加大了作業的成本。
PY34-1氣田開發初期,12-1/4″井段主要使用常規PDC鉆頭和牙輪鉆頭,平均機械鉆從速15.2~21.9 m/h不等,一次作業通常需要3~5只鉆頭才能完成該井段作業,單趟進尺523 ~1 012 m,出井鉆頭崩齒的現象較為普遍,個別鉆頭縮徑現象嚴重。鄰井12-1/4″井段鉆頭數據如表1所示。
為了進一步提高機械鉆速,降低鉆頭磨損,提高鉆頭的經濟效益,技術人員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通過對該區塊地層特征和前期鉆頭使用情況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優選斧形齒專利PDC鉆頭。
為保證同時提供出色的切削效率(機械鉆速)和耐磨性(鉆頭進尺)。基于鄰井分析,采用了專利技術的剛性金剛石材料的5刀翼、16 mm切削齒、鋼體鉆頭設計。為了在各個巖性地層中取得出色的機械鉆速表現,新的鉆頭設計采用了攻擊性的冠部形狀(斧型)和切削齒后置角[3]。

表1 鄰井12-1/4″井段鉆頭數據
鉆頭設計導入4D有限元動態模擬系統與普通的PDC鉆頭進行模擬對比。對比使用了6組巖性,使用不同的鉆壓、轉速模擬了實際鉆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結果顯示新的鉆頭設計在不同鉆進參數下,機械鉆速整體提高了8%~31%[4]。新鉆頭設計的電腦輔助設計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新鉆頭設計的電腦輔助設計模型
斧型齒鉆頭改變了常規齒僅靠切削破巖的機理,利用壓碎和切削復合破巖,能有效提高鉆頭破巖效率,極大的提高了機械鉆速。這個鉆頭的作用原理為先通過切削齒凸起部斧型結構接觸地層,預壓碎巖石,再通過后部切削齒平面部分切削,同時斧型齒刀口兩側的傾角設計使切削力減少,更有利于切削地層減小鉆進扭矩[5]。
PY34-1-A1H井在南海東部首次引用進口新型斧形齒PDC鉆頭,實現了2趟鉆完成12-1/4″井段作業,單只鉆頭進尺、ROP和鉆井日效率均有比較明顯的提高,其中鉆井日效率較A2和A5H井平均水平提高了31%,達到了該項目的預期目標。
后續連續應用4口井,該鉆頭均有不錯的表現,并且創造了該區塊單只鉆頭、單趟鉆進尺最多紀錄,機械鉆速、鉆井周期、鉆井日效率均屢創新高。其中番禺34-1-A6H井以鉆井周期43.77 d的驕人成績,打破了中國海油石油總公司6 000~6 500 m水平井鉆井周期紀錄。
通過同區塊常規齒和斧型齒鉆頭鉆頭使用情況對比分析,新型斧形齒PDC鉆頭較常規齒平均單趟進尺提高144.1%,單趟最大進尺提高44.3%,平均機械鉆速提高73.5%,鉆井日效率提高82.7%。新型斧形齒PDC鉆頭提速效果明顯[6]。
PY34-1氣田斧型齒鉆頭使用情況如表2所示。
PY34-1氣田12-1/4″井段鉆頭數據對比如表3所示。

表2 PY34-1氣田斧型齒鉆頭使用情況

表3 PY34-1氣田12-1/4″井段鉆頭數據對比
斧型齒PDC鉆頭在保證了鉆頭良好的切削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鉆頭的抗研磨性,提高了鉆頭的機械效率和壽命。說明斧型齒PDC鉆頭對番禺34-1地層有較強適應性。
番禺34-1氣田下部高研磨性地層機械鉆速雖有提升仍然有待提高,可以考慮加入提速工具如超級馬達、水力振蕩器等工具,進一步增加硬地層鉆頭切削效率,減小鉆頭磨損實現一趟鉆完成12-1/4″井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