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清
(容海川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當前,我國建筑行業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贏得空前的發展機會,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則是我國建筑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過混凝土結構預先拆解為各個構建,在運送構建到建筑現場,通過成熟的連接構件工藝技術來進行拼裝處理,從而滿足現澆形成建筑物的要求。由于在材料管理、施工工藝等方面具有工藝簡單、安全性較高等特點,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將其和BIM技術相互融合發展,能展示出智能化的工程項目管理特點。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特別是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環節中,則應從實際出發落實好相應的管理重點問題,進而體現出BIM技術的優勢,全面開展高質量的施工管理工作。
1.1.1預制內剪力墻施工技術
在預制建筑物的建造環節中,從構筑物的整體抗震要求以及項目質量角度考慮,則應保障實現預制構件的有效連接。通過預制結構的高精度的連接,能滿足預期的建筑要求。在進行具體的連接環節,則應重視下層隔板,并結合實際需求來將螺栓孔預先留在內壁預制板中,這些都是為今后的安裝預制組件的考慮。在具體的安裝環節,可以通過水泥砂漿來進行螺栓連接,能有效實現滿足把剪力墻可以有效連接到其他部件,從而保障整體的牢固性。為了滿足整體的可靠性、穩定性要求,則可采用連接支撐壁螺栓。
1.1.2預制疊合板安裝施工技術
在預制建筑項目中,采用預制復合板的裝配技術則較為常見。結合相關的預制層壓板的組裝要求來看,則應保障工作層和預制層壓板留出至少30cm的間隔,并明確復合板的安裝方向,以便有效進行施工安裝工藝的合理化調整,有效控制偏差。在具體的預制懸掛板的安裝環節,則應選擇有效的方式,可以借助于模塊化方式來進行吊裝預制懸掛板。一般來說,結合實際情況,大都在復合板底部來進行臨時支撐的安裝,以保障其結構穩定的要求。
1.1.3預制窗體施工技術
結合提前組裝式項目施工的特點來看,制定窗體則應結合實際來提前預制,大都是利用螺栓來進行連接工作,主要是通過窗體上的螺母與螺栓來進行相互連接。在具體的建筑施工中,則應從實際出發來實現窗體方向的調整,滿足螺孔、螺栓的無縫對接要求,從而實現項目的整體質量要求。
1.2.1施工材料
從裝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材料應用來說,大都是選擇養護好的構件成品的方式,大都是從廠房直接運送到現場組裝環節,并能體現出材料環保的特點。比如,對預制的夾心保溫外墻板來說,具體的制作環節中,則是選擇混凝土和保溫材料一次澆筑的方式,能起到良好的保護外墻保溫層的要求,體現施工材料的先進性、環保性。
1.2.2施工工藝
從施工工藝的角度來看,具體施工實踐中大都體現出吊裝作業為主的方式,這樣來進行預制構件的吊裝措施,具體環節中,則是采用實現合理化的吊裝連接方式,并按照規定位置方可以開展組裝工作。在具體的實踐中,則應重點通過安全防護欄的設置,積極開展臨邊防護措施,從而有效滿足相應的防水條焊接、鋼筋焊接的要求。結合不同的施工方案的要求,則應實現層頂現澆的基礎上開展套筒灌漿,或者實現能夠在本層墻板吊裝中完成。總體來看,則是吊裝后焊接,方可以開展套筒灌漿,再次構件吊裝,并進行循環。
1.2.3施工安全性
如果施工方案沒有準備周全,則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平面布置則應重點落實預制構件堆放情況,避免造成堆放不當則造成吊裝不方便、車輛堵塞等問題。同時,施工中還需要注意地面指揮和操作人員在吊裝環節中予以默契配合,盡可能避免碰刮事故。吊裝環節中的安全問題也應引起足夠重視,避免出現脫鉤等問題,引發安全事故。
工程建模則是BIM技術中最關鍵的內容,特別是可以結合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特點,積極開展各種BIM模型,便于充分發揮相應的技術模型、成本模型及工程模型的優勢和特點。借助模型來快速判斷管理人員、設計人員中存在的設計圖紙問題和實際施工中存在的差異性問題,并有效保障管理優化的總體目標。
預制裝配式符合市政項目的特點,能有效體現精細化設計的特點,使工程項目的整體性能得到改善。結合上述分析了預制裝配式建筑的工程質量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則應重視如何有效地將BIM技術融入預制裝配式建筑環節,更好地全面提升市政項目的總體質量水平。具體來看,借助于BIM技術融入施工管理,能保障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更好地提升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水平。
借助于BIM技術的優勢,有效借助全方位的參數數據優化,更好地服務于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并能具體構建相應的數據庫,并結合施工管理大數據相連,有效滿足施工管理中所涉及數據實現共享的要求,從而有效滿足相應的管理工作內容的合理化分配,進而保障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聯動性得到全面提升。
結合建筑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質量管理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借助BIM技術的優勢,能全面提升市政項目的質量管理水平,具體來說,能有效應用于碰撞檢測和管線綜合等環節。結合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施工的特點來說,必然要涉及較多的管線情況,特別是預制構件往往的精度要求較高,利用BIM優勢能滿足生產及吊裝環節中的精確化優勢,并合理有效地開展碰撞檢測工作,另外,還能直觀地實現管線布設情況,滿足整體上優化的要求。BIM施工質量控制模型構成如圖1所示。
結合BIM技術的建模優勢,能有效從實際情況出發來實現進度控制體系的模型構建,合理化開展進度管理工作。借助于BIM技術的優勢,能滿足現代化項目中的精細化管理要求,更好地滿足于施工進度管理的現代化要求,便于更好地保障施工進度動態化管理要求,特別有助于滿足于關鍵性的施工要求,能全面分析影響關鍵因素。同時,在精細化分解施工目標的基礎上,合理化推進BIM進度目標,更好地動態化實現進度控制,為后續施工奠定良好基礎。

圖1 施工質量控制模型構成
結合建筑施工管理的實際情況,存在不夠重視成本管理的情況。發揮好BIM技術的優勢,能有效保障各項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落實到位,能從實際出發來構建精準化的工程量報表,更好地實現成本計算的精準化要求。在具體的成本管理中,BIM技術則是應從實際出發,落實好相應的工程量清單,并在此基礎上構建BIM模型,滿足精準化的要求。通過數據聯合,可以在預制裝配式施工的安裝環節中進行逐一排查漏項,避免造成工程清單的遺漏。具體的成本管理環節,則應保障施工資源的優化配置,以便更好地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目標。
結合當前快速發展的建筑行業的特點,預制裝配技術則是建筑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應該重視相應的標準和規范的逐步完善,加強BIM技術多方面的研究,從而能全方位有效提升項目的整體安全性、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