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豪
(佛山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000)
現在,城市規劃正在朝著生態城市,綠色城市和宜居城市發展。因此,一些城市已經將影響住房的工廠和復雜建筑遷至郊區。工廠中復雜的辦公樓不僅代表著企業形象,而且還是整個工廠運作的中心樞紐,在整個企業中發揮關鍵作用。因此,如何設計復雜的辦公樓并滿足適用性、安全性、衛生性等方面的要求是建筑師必須面對的挑戰。
聚集在大樓中的大量上班族將對其鄰居產生重大影響。辦公樓的建筑形式考慮企業性質的特征,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力求表達出建筑的莊嚴氣質,同時體現人性化特征。項目的場地設計利用辦公樓南邊的中央部分,與入口形成了中軸線,廣場位于前面,而庭院則緊靠主要入口。建筑物的左右兩端完全對稱,彎曲的車道與入口和大臺階的流線順暢連接起來。特別是在立面的設計中,重點使用簡潔明快的垂直線條,強調了建筑物的威嚴和直截了當。建筑的外墻干掛高品質的淺色花崗巖,強調出建筑的沉穩。同時搭配大面積的淺灰色玻璃窗,使建筑獲得良好的通風采光。整個建筑各部分的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并相互協調。頂部形狀向前和向外傾斜,營造一種舒展、優雅和氛圍的感覺。
在辦公環境中,員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適是最重要的問題。在新興的新一代尖端辦公室中,這些問題被制定為標準并納入建筑規范,例如使用無毒且環保的材料和系統提高新鮮空氣的流通率。用戶舒適度是工作場所滿意度的重要方面。隨著時間的流逝,高效的辦公室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氣候控制,使用戶可以設置自己的本地溫度,空氣循環速率和空氣量。盡管很難衡量滿意度,但為上班族提供鼓舞人心且充滿活力的工作環境時,他們可以從提高的工作場所滿意度中受益,部分原因是他們可以親近大自然,擁有廣闊的視野,具有相互交流的能力,還可以控制自己的周邊環境[1]。
可以在交通便利、通訊便利、污染影響最小的區域內建造位于工廠范圍內的復雜辦公樓。應綜合考慮工廠入口,面積和環境等因素,并進行合理布局,明確分區和交通順暢。還應該考慮綠化景觀設計,以美化環境并凈化空氣。合理布局辦公區與生產區,使兩者之間既能便于溝通聯系,也避免相互干擾。根據該經濟開發區項目的地勢進行規劃和設計,廠區的主要入口位于主要道路的一側,對于整個基地的出入都更加方便。有一個約50m深的綠色景觀區和側邊停車位,辦公樓對著主入口,這樣外部人員一眼就可以找到廠區重要的辦公區。辦公樓的背面是生產車間和附屬場所,通過以這種方式布置出入口及功能分區,可以將辦公空間與生產空間分開,并人和車輛之間的流線避免交叉。此外,辦公大樓位于迎風一側,自然風非常干凈,這有助于減少車間和其他制造區域對辦公大樓的影響,圖1為廠區辦公樓建筑模型。

圖1 廠區辦公樓建筑模型
2.2.1平面功能分區
在廠區的綜合辦公樓中,除了辦公室部分,通常還有會客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員工娛樂場所等,將各個功能組合起來非常困難。因此,功能平面分區的可行性對于復雜的辦公樓非常重要。功能內容應根據使用性質、主要和次要、內部和外部、靜和動等進行分類,并嘗試使各種功能空間分層和分離。在用于辦公部分的復雜建筑物中,應根據用途、建筑規模和標準定義不同類型的處所,通常包括辦公場所、公共場所、設備用房。在辦公室部分的功能、功能分區、人員疏散、空間統一以及與外部環境的連接方面,存在幾個重要的關鍵問題。當然,辦公樓中的平面功能問題決不限于上述問題。其他的例如大小、形狀、朝向、日照、通風等,這些都是設計中應考慮的問題,應予以充分考慮。辦公樓通常是辦公樓的核心,應盡可能從最佳角度位于辦公樓的中心。公共場所、設備用房等(例如會議室、衛生間、變配電房、泵房等)使用較少,因此可將其放置在方向不佳且偏遠的位置。在配電房、泵房等設備用房中,還應考慮采取隔音措施和減震措施。變配電房、消防控制室、泵房等用房,如果可能,可以將其布置在地下室中。其他地方,例如會客廳、展覽廳、多功能廳、員工娛樂場所等,那里的人流相對密集且功能較為復雜,最好將它們與辦公室分開布置,以便避免具有不同用途的房間之間相互干擾。各種功能的房間的出入口宜分區設置,以便人員管理和安全疏散。
2.2.2空間劃分
多功能廳、餐廳和其他部分需要較大的開放空間,但辦公室部分的空間分隔取決于多種形式,包括單室、開放、半開放、組合和其他形式。我國的第一批辦公樓是基于自然通風和采光的,并組織成小空間,具有較小開口和深度的特點。傳統辦公室的優勢是其強大的私密性,員工可以控制自己的工作環境,缺點包括空間較小和辦公家具布置缺乏靈活性。目前的現代化辦公大樓的特點是面積大、空間開敞。較大的工作環境具有相對開放性和高生產率的特點,缺點是缺乏私密性。鞍山天立一世設計的綜合辦公樓具有早期辦公樓的特點,辦公室為較小的房間,隱私性強。其他大型開放式空間,例如多功能室、餐廳設在低層,使功能分區更合理。另一個項目,遼寧酸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綜合樓,正好相反。為創建一個大型辦公空間,毫不猶豫地應用常規的方法,增加柱子之間的跨度,立柱之間的最終距離達到大約17m,這使所有者可以創建一個多功能的工作環境。此外,在中間設計了一個中庭,使所有辦公空間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連通,這有點討人喜歡。中庭裝飾有一些草圖、美化環境等,因此整個辦公室都有共同的交流和共享空間[2]。
根據辦公室規模、當地氣候、使用的好處,能源最小化策略包括減少負荷(通過充分考慮建筑物和現場條件并充分利用建筑物圍護結構,例如減少透光率和改善隔熱性);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的相應技術條件;安裝高性能設備,如燈具和家用電器。
充分利用廢熱或天然氣燃料電池技術等替代能源系統的使用已成為高效率建筑設計的標準要素,例如使用太陽光,與建筑物集成的光伏電池、風力發電及充分利用余熱或天然氣燃料電池技術的獨立發電策略。公用事業公司和高性能辦公室應使用經濟生命周期模型和材料評估模型進行評估。在設計階段,建筑設計師必須充分利用工程經濟學來考慮替代方案,以確保在項目完成后可以實現預期的成本效用。工程經濟學可以通過降低生命周期成本,同時保持或改善結果來提供選擇。應該考慮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集成到建筑物中的光伏系統,該建筑物可以為建筑物提供照明和電力;太陽能采暖系統可以為生活提供熱水、地熱泵系統、散發熱量、改善高壓輸電系統等的運行性能[3]。
面對使用主題的不確定性,辦公空間的多樣化和多樣化已成為設計的主要因素。該設計基于最新的設計概念,并輔以最新的信息技術,最新的材料技術和最新的技術。那么自然而然的結構技術,便是外部圖像處理的飛速發展。使用各種新材料和各種高科技技術,使建設辦公大樓更具現代感。
作為建筑師,必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職責,并實踐“低碳節能辦公樓”。有必要結合地區、氣候和領土來促進節能,資源節約,設計和建設。只有在人、建筑物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建立良好的系統,建筑物才能實現節能,真正實現辦公環境化。
在以人為先的前提下,辦公樓高度重視高科技的可用性和普及性,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技術含量并為未來的發展預留空間。在垂直時間軸方面,所有高科技方法均用于實現低能耗,低維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水平空間方面,所有高科技方法均用于實現室內目標。環境與人機工程學-協調并結合起來,創造一個回歸自然并反映人性化的辦公環境。
每個業主對于采用哪種形式的設計和功能安排會有不同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企業的類型和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的內部組織并與業主進行更多的溝通,我們才能確定每個部門所需的占地面積并設計出反映辦公大樓風格和特征的綜合性辦公樓。同時,建筑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吸收新知識和新技術,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使用功能合理,能代表廠區形象的綜合性辦公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