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紹魁
(海南省儋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濱海新區大隊,海南儋州 571700)
“社區消防安全”是“社區安全”體系的核心指標,關系到社區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實際上,社區縱火事故不斷發生,社區消防仍面臨嚴峻挑戰。隨著國家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化,結構體系的專業化和相關主體權的調整,對加強國家應急救援和消防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具有國家治理能力應用效率的基層社區中,國家對“消防權力”的定義沒有有效地實現社區一級消防權力、結構和關系的改造和變化。因此,解決社區消防工作的現狀,有助于從實際運營角度明確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的社區消防管理,有效突破社區消防治理的困境,重建系統。
隨著國家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化,各機關職權責任關系的調整,必然會引起結構構成和支配主體之間互動關系的調整和變化。與此同時,與黨政體制相適應的基層政權組織結構和形式也將發生變化,各種新的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將被整編并注入社會,社區安全治理的宏觀結構和微觀關系將發生變化。行政體制改革的初衷是實現“制度彈性”和“結構彈性”的國家,但在此過程中,“創造轉換”的治理框架和機構所有權模式帶來了新的組織和制度變革。2018年,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設專業消防救援力量。影響綜合權力、責任、分離的消防責任在公安機關不可避免地分散或導致公安機關權力分散,從而導致不順利的“給與”權力之間的聯系。在實現消防改革專業化、集中化、專業化的同時,提高了公安機關主導的社區消防安全管理的難度。社區公安消防專業知識的缺乏和改造適應性的不足,社區消防安全標準化體系的缺乏,成為阻礙社區消防安全治理體系建立的桎梏和痼疾。如何確定清社區消防主體的責任邊界,定位公安機關的消防責任,建立消防安全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在多元社會主體協同治理的背景下,將社區消防治理有效納入社區安全治理體系,是社區安全治理面臨的重大挑戰。
我國的社會管理模式和經濟發展體制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中,加強開放的社區治理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開放社區治理中,消防安全關系到所有行業、無數家庭的安全。因此,消防安全應充分納入開放社區治理,促進開放社區消防安全建設的發展,提高開放社區的防火能力,保障城市開發和社區管理的安全。
社區一般是指除企業事業單位外,居民聚集在一起,社會組織參與的地區。社區管理活動以是獨立進行的,通常不接受政府部門的直接干預。我國城市社區可以是單位,也可以是居民委員會,主要采用行政管理和地區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以區塊是組合的社區管理結構。社區消防工作主要是以現有社區組織為基礎,建立社區消防安全管理網絡,充分發揮管理和服務功能,形成良好的消防自治,構建新的社會化消防管理模式。社區消防演練如圖1所示。

圖1 社區消防演練
在開放社區治理中,消防安全建設是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對當地居民預防火災和提高社區防火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火災的發生和發展與個人因素有很大關系,社區所有居民必須具備火災、火災安全知識和技能,才能在自己的生活環境、業務部門和產業中發揮作用。社區消防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是預防城市居民家庭火災、提高社區整體防火能力的重要途徑。
開放社區開展消防安全建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精神。開放社區治理要遵循面向居民的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滿足社區居民的社會需求,促進居民文明程度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開放社區治理中要加強社區消防安全工作,明確社區消防管理和服務功能,滿足社區居民的消防安全需求。這樣有助于居民解決生活中的火災問題,營造良好的社區火災文化,優化居民的居住環境,保障居民的生存安全,是人文精神的高度體現。另外,社區消防安全事業也需要社區居民的參與,因此也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
火災是當今社會常見的災害,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火災的發生無疑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積極開展社區消防安全管理,為經濟建設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火災對人們的生活、社會生產、經濟建設等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積極開展開放社區消防安全建設,營造穩定良好的社區環境,確保社區居民生命安全,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消防安全與社區安全、衛生、環境、教育、文化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開放社區治理和消防安全建設中,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充分發揮適當功能,加強合作,建立相互關系,取得良好效果,共同促進社區消防安全建設事業的發展。政府職能部門要充分了解社區消防安全工作,積極預防和控制火災事故,更有力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民政部門要將社區消防安全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內容納入社區基層組織管理及綜合服務體系。與此同時,要與消防部門密切合作,定期溝通協調,完善相關工作機制,與規劃建設部門共同發揮應有的功能。
開放社區治理及消防安全建設中,應成立社區消防安全委員會,規劃和實施社區消防安全工作,組織各種消防安全工作。成立消防安全工作組,積極開展社區消防安全檢查。成立社區消防大隊,提高社區預防和消化能力。另外,消防部門應積極聯系,定期組織培訓,健全管理組織。社區消防安全建設工作中,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預警系統、巡邏系統、消防檢查、宣傳教育培訓、消防安全委員會工作制度等相關管理機制。要充分結合開放社區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
社區服務中心要做好消防安全服務,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社區、街道辦事處應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的社區消防計劃,建設消防設備、消防通信、消防通道、消防供水、消防站等基礎設施。擁有完善的應急照明設備、自救逃生設備、滅火器、水槍、消防用等。社區消防安全委員會和消防安全工作組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消防安全檢查,對現有問題和危險及時進行整備,確保火災及時申報和迅速獲救。另外,要向當地居民宣傳消防安全知識,增強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
在開放的社區治理中,要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提高社區整體防火意識和能力。在社區中廣泛宣傳消防安全知識和消防安全文化,使當地居民認識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在社區設置宣傳陣地,設置公共防火廣告牌、消防安全宣傳窗、宣傳欄,在生活區設置消防安全警告板,營造消防安全宣傳的良好氛圍。利用社區老人活動室、圖書館等定期舉辦消防安全知識教育講座,定期開展消防藝術演出、消防知識大會等多種形式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向社區居民分發消防安全材料,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能力。社區消防安全宣傳如圖2所示。

圖2 社區消防安全宣傳
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形成良好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消防安全建設是開放社區治理中的重要工作,但具體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開展。對此,應采取有效的對策和措施,積極推進和加強開放式社區治理和消防安全建設,提高社區消防安全水平。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社區火災成為社區安全風險的主要來源,引入“閉環治理”的概念,使社區消防參與者的行為邏輯合理化,探索社區消防安全管理的新模式。過渡階段的消防立法、社區消防的治理仍需從法律層面加強權力交叉和責任困境,基層實踐和運營中仍需通過立法技術明確。同時,要認識到社區火災的危險往往與人們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習慣直接相關。也就是說,有效的社會治理和風險防范的關鍵在于安全文化建設。社區消防閉環治理體系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