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
“下屬用塑料袋、拉桿箱裝錢交給他,說是一點心意,他客氣了一下就收下了……”這是裁判文書網上公布的一則關于浙商銀行原行長顧清良受賄案的細節。
起訴書顯示,對顧清良的受賄指控多達13條,其中有6項來自下屬的“進貢”。顧通過為下屬提供職務晉升、工作調動、業務支持等方式牟利。
2016年至2018年春節前,顧清良先后三次收受浙商銀行上海分行(以下簡稱“上海分行”)機構信貸部(房地產金融部)總經理吳某所送現金,分別為30萬元、30萬元、40萬元。根據吳某的證詞,這些現金是為了感恩顧清良的提拔及工作上的支持和幫助。2015年5月,顧清良把吳某安排到上海分行資產營運中心綜合業務部擔任總經理。2017年,上海分行金融同業業務轉型,顧又把吳某安排到機構信貸部擔任總經理,主要從事地產金融業務。同樣在上述三年春節期間,顧清良先后“笑納”了上海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葉某所送人民幣20萬元、30萬元、40萬元的大額禮金。2015年6月,顧清良對上海分行金融同業業務進行改革,把葉某提拔為金融同業部總經理。2017年11月,由于上海分行金融同業業務面臨轉型,顧把葉某安排到國際業務部擔任總經理。
于某先后在浙商銀行寧波分行、上海分行兩地任職,他曾“進貢”給顧現金80萬元和價值25萬元的購物卡。根據顧、于二人的供述,2012年,顧清良推薦于某到寧波分行金融同業部,擔任副總經理并主持工作,2012年底于某被任命為總經理。同時,顧清良對寧波分行金融同業業務工作很支持。2015年,顧清良把于某調到浙商銀行上海分行工作,并讓他擔任上海分行資產營運中心兼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還指定一些金融同業業務給于某,幫助于某提高業務提成。

受賄千萬的拜金主義者官員(圖/視覺中國)
2014年至2018年,顧清良收受浙商銀行上海分行黨委委員李某所送購物卡30萬元、現金60萬元。李某表示,送錢是為了讓顧清良向總行推薦自己擔任上海分行黨委委員,同時安排自己分管業務工作,從而提高自己的收入。2015年9月,經顧清良推薦,李某被提拔擔任上海分行黨委委員兼任人力資源部總經理。2019年3月,顧清良收受浙銀協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李某的賄賂款42萬元。2009年,顧清良根據李某的業務特點,將其推薦到浙商銀行總行評審部,使其成為總行評審部專職審批員,后李某調到浙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屬浙銀協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銀協同公司”),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2018年12月,顧清良在上海分行離職前,還幫浙銀協同公司協調了一筆與中建四局的保理業務,業務量為3個億。
顧清良成了一個拜金主義者,不僅對內受賄,對外也大肆斂財。
2016年至2017年,顧清良為上海通盛公司解決貸款,并在業務方面予以關照,謀取利益,這兩年中秋節期間,顧在辦公室收受該公司董事長潘某所送價值7.41萬元勞力士女表一塊及美元10萬元。潘某稱:“顧行長”在貸款方面一直對公司予以支持,特別是在開發房產中能提供低息貸款,我們應該“意思意思”表示感謝。
2018年上半年,上海綠杉置業公司準備向浙商銀行上海分行貸款,顧清良帶領銀行團隊前往該公司考察,過程中結識了該公司的總經理施某。據施某稱,上海綠杉置業公司在浙商銀行上海分行自貿區支行申請12億元的貸款,最后浙商銀行批準了10億元貸款。但是這筆貸款只發放了6.6億元,剩余的3.4億元被凍結了。2018年9月,施某想通過顧清良幫忙解決這個問題,便拿著裝有50萬元現金的一只黑色塑料袋,來到顧清良的辦公室放在茶幾下面,“顧行長,我那東西放在了您桌底下,請收好。我們公司的事您多關照。”顧微笑著點了下頭。2018年10月,顧清良在上海洲際大酒店包廂內,收受寶礦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趙某所送價值15.7萬元的翡翠掛墜一件。此前,顧清良曾在提供貸款方面為該公司謀取利益。
在顧清良收受的贓物中,價值最高的是一套房產。2016年至2018年,顧清良授意浙商銀行員工通過信托通道業務渠道為寶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謀取利益,并于2018年前后收受公司董事長高某所送房屋一套,價值479.24萬元。高某回憶道,有一次他和顧清良聊天,談到房地產企業的稅收比較高。顧清良表示,“可以做一個通道業務,將利潤轉移到母公司避稅,這樣對浙商銀行上海分行也有利,我可以幫忙操作”。2017年底,顧清良說起他兒子從國外留學回來了,想在上海買一套房,問高某開發的房子能否給他推薦一套?“后來顧清良在購買我公司位于上海普陀區某小區某弄某號201室時,就收受了我贈送給他的201室樓下建筑面積102.81平方米的無產權證房屋一套,價值人民幣479.24萬元。”
2020年5月28日,顧清良受賄案在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鄞州區人民檢察院指控:在2004年7月至2018年12月,顧清良先后在擔任浙商銀行市場拓展二部總經理、資金部總經理,上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等職務期間,利用職務便利,接受他人請托,在為銀行客戶單位提供貸款、下屬工作調動、職務晉升、業務支持等方面謀取利益,并收受請托人送予的現金620萬元、美元10萬元(折合人民幣65萬元)、購物消費卡55萬元、建筑面積102.81平方米房屋一套(價值479.24萬元)、翡翠掛墜1件(價值15.7萬元)、勞力士女表1塊(價值7.41萬元)。上述賄賂款物共折合人民幣1242.35萬元。
一審庭審時,顧清良翻供了。他只承認收了貸款客戶的一件翡翠掛墜和一塊勞力士女表。對于檢察機關指控的其他一千多萬元的賄賂款,顧清良是“堅決不認可的”。不過,法院經審理認可了公訴機關的所有指控,并沒有接受顧清良的這番辯解。2020年7月14日,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法院對被告人顧清良作出一審判決。法院一審判處顧清良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50萬元。同時,扣押顧清良違法所得現金人民幣22萬元、翡翠掛墜1件、勞力士手表1塊、中銀通支付卡310張、購物卡550張予以沒收,上繳國庫;查封顧清良違法所得房產,繼續追繳其違法所得。
顧清良不服一審判決,向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理由中有兩個細節值得關注:國家工作人員身份是如何認定的?購房時收受贈送的無產權證房屋是否屬于受賄范圍?二審法院評判,顧清良收受高某的房產中部分未取得不動產權證,但開發商對該一樓架空層進行了合圍建造,并進行了裝修,形成居住環境,符合居住條件。顧清良對該部分房屋實際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屬于刑法意義上的財產性利益,系受賄犯罪的對象。
那么,曾擔任浙商銀行總部(杭州)資金部總經理、浙商銀行上海分行行長的顧清良究竟是否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呢?寧波市中院經審理給出了權威答案。依據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等規定,經國家出資企業中負有管理、監督國有資產職責的組織批準或者研究決定,代表其在國有控股、參股公司及其分支機構中從事組織、領導、監督、經營、管理工作的人員,應當認定為國家工作人員。二審法院表示,經查,本案上訴人顧清良的身份符合上述規定的情形。
同時,經二審法院查清,顧清良收受于某等十余人的現金及購物卡的受賄犯罪事實,有相關證人證言、書證等證據證實,顧清良本人在偵查階段亦供認不諱,并自書供認材料,且所供內容穩定一致,多起受賄事實屬先供后證,與證人證言、書證等證據相互印證,形成證據鏈條。最終,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原判定罪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依照相關法律條款,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面對下達的終審裁定書,顧清良長嘆一聲。
(本文除被告人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