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過,給我的感覺還是秋天。在這個“乍寒還暖”的季節,我有幸以市作協會員的身份參加宿遷市第七期文藝家讀書班,其中一項活動是現場采風。
也許是組織者想留點懸念和神秘,采風活動沒有給我們路線圖,上車后才知道要去的第一站是宿北大戰紀念遺址公園。從市委黨校出發,差不多半個小時到達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側一輛龐大的坦克和右側的“紅色白鹿湖,蘇北井岡山”標牌。走下車來,迎面是解放軍浮雕群像,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讓人肅然起敬,跟隨解說員的節奏,我們移步前行,七十四年前的那場殊死搏斗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在宿遷來龍庵打響了宿北大戰主戰場的第一槍,投入兵力約十萬五千人,歷時七天六夜。在圖片、文字、雕塑以及講解員的講述中,我們領略了那段艱苦歲月。四名解放軍戰士正在進行射擊戰斗的雕像,最為逼真,戰士們神情堅毅,勇敢頑強,充滿了必勝的信念。我仿佛聽到槍聲大作,殺喊聲震天;還有“敵我裝備對比”“來龍庵阻擊戰”“戰地日記”“烈士事跡”“支援前線”“半條被子的故事”,讓我們既了解了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又深受革命傳統教育。
下一站是高新企業尼吉康電子(宿遷)有限公司。我們去采風的這家企業很特別,進入現代化生產車間要經過企業食堂的一角。餐廳長方形的白色餐桌,黃綠兩色的方凳子,沒有一處損壞掉色,地板磚上一塵不染。此時是午餐時間,統一著裝的員工排著長隊領取午餐,沒有嘈雜的聲音,但每個人都有自信的笑臉。進入車間通道,透過玻璃清楚地看到現代化的設備和放置整齊的產品,車間任何一個角落沒看到一點雜物。我們都想拍下這場景,隨同的一名工作人員微笑著提醒我們車間不要拍照,其他地方隨便拍。通過參觀,給我最大的觸動是企業的宣傳方式和管理手段。車間通道的文化墻有很大一部分是宣傳安全生產的內容,而且還有開展“地面垃圾為零活動”的場景,他們倡導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禁止亂扔垃圾,做好垃圾分類。“今天你微笑了嗎”的笑臉墻,每名員工的照片都貼在墻上,貼成一個大大的“心”字。他們說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才叫團隊。還有“員工交流墻”“生日祝福墻”“榮譽墻”等,有人說,沒有愉悅的員工就沒有愉悅的顧客,也生產不出好的產品。尼吉康電子(宿遷)有限公司是第一家進入蘇宿工業園區的日本企業。據了解,他們生產的高分子固態電容器憑借其優越的頻率特性、溫度特性和長壽命特性,在電腦領域全球市場占有相當的份額。美女翻譯在給我們介紹時總是笑聲朗朗,陪同的其他人員也十分熱情,傳達著善意,就像似曾相識的老朋友,拉近彼此的距離,形成融洽的氛圍。
來去匆匆。我們上車時,公司老板帶領管理人員站成一排微笑著和我們揮手告別,而且揮了好久。
作者簡介:趙金浩,現供職于江蘇省沭陽縣南湖街道辦事處,系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宿遷市作家協會會員,宿遷市散文學會會員,文學百家簽約作者。作品散見于《宿遷日報》《宿遷晚報》《齊魯文學》《中國文藝家》等。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