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芳
【摘? ? 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建立起數學學習的框架,根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題目中的信息,這將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數學世界。然而,當下的數學教學卻由于學生年齡過小、過于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的情況,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對此,本文將綜合分析當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結合數學教材創新數學教學方式,提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的方法,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培養;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4-0050-02
Study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Liulin No .2 Primary School,Zhuoni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YAN Fang
【Abstract】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llow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for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find information in questions based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mathematical knowledge, which is conducive to students'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world of mathematics. However, the current mathematics teaching has affected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efficiency because the students are too young and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basic mathematics knowledge.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will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e mathematics textbooks to innovate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s,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Logical thinking;Cultivation; teaching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的綜合性學科。因此,數學的學習就應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嚴密的數學知識中分析出當下的數學問題,深入探究和鉆研數學知識,進而達到促進學生數學學習進步以及綜合數學能力的提升的教學目的。
一、數學邏輯思維的特點和體現
“邏輯思維”具有多樣性,主要包括:正向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
(一)正向思維
在小學數學中的正向思維指的是常規思維,即用常規的方式以及方法去解決問題。例如路程問題,就是“利用路程=速度×時間”的思維來進行解題,學生需要找出題目的關鍵知識點,構建數學公式,通過數學知識來解決。
(二)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指學生通過非常規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問題的相反面來解決問題。比如某時裝店的經理不小心將一條高檔呢裙燒了一個洞,其身價一落千丈。即使用織補法補救,也只是蒙混過關,欺騙顧客。這位經理突發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圍又挖了許多小洞,并精于修飾,將其命名為“鳳尾裙”。一下子,“鳳尾裙”銷路頓開,該時裝商店也出了名。在數學中從問題的反面來思考問題,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創新。
(三)發散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指學生根據題目條件,從多個方向去思考問題,進而結合其他類型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像上文提到的問題就是根據路程的公式結合方程、分數的概念以及特點來解決問題。
二、當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教學,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在課堂中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學習過程無具體計劃且雜亂無章。學生僅習慣于跟隨教師腳步進行學習,缺乏自主思考,這樣的學習方法加大了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難度,也不利于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不僅如此,教師完全按照教材的固定章節來開展教學,在學生還未完全理解的基礎上便開始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這一模式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中思考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從而不利于學生自主搭建數學學習框架,影響了學生數學綜合文化素養的培養。除此以外,當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單一,氛圍過于壓抑,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影響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數學氛圍,促進數學教學工作的進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思維角度去思考數學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全力促進課堂教學的創新,可以讓數學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促進數學教學的多樣化,全力促進數學教學的質量提升。
四、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及方法
(一)扎實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
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應該從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出發,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學會理解和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進而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建立一定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在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思考并解決問題。例如,學生在解題時,若根據常規的思維找不到題目問題的關鍵點,教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問題,從題目的反面或者其他面去尋找解題點,找到解題的思路。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時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并及時引導,扎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轉變解題思維,以此來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
(二)創新數學教學方式
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使用往往跟課堂的教學方式的使用息息相關。若是在數學教學中采用的數學“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學生的思維可能會因此固化,甚至變得模板化。這樣一來,學生在使用教師的解題方法以及學習方式得不到實際的效果后,他們面對難題便會略顯迷茫,進而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難度。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創新數學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多個方向去思考,進而培養學生多思考、多探究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更進一步,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在進行三角形面積的教學時,若學生通過利用三角形的特性解決不了問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三角形的知識脫離出來,結合多邊形的特點去解決問題,以此來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注意數學知識框架的搭建
數學的學習,在于知識點的融會貫通,需要把數學各章節的知識結合起來 去理解和學習,才能建立一定的數學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形成慣性。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僅應該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應該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搭建起數學知識的框架,找到各個知識點的聯系,進而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進步和發展。
(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文化修養
發散思維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基于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形成發散思維,豐富其數學文化知識,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去探究數學知識的來歷。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讓學生深入了解了數學知識,也讓學生在學習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變換教學場景,讓學生認知到不同數學事物的不同屬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從數學知識點出發,把知識延伸到生活問題中,在生活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以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上一層樓。
(五)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教師分析數學問題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正常思維,更是應該學會從反面去分析事物,以此來快捷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解決數學方式的多樣性。例如,一農婦去市場賣雞蛋,第一次賣去全部雞蛋的一半又半個;第二次又賣去剩下雞蛋的一半又半個;第三次賣去前兩次賣后所剩下雞蛋的一半又半個,最后又賣去所剩下雞蛋的一半又半這時雞蛋恰好賣完,問農婦原有多少雞蛋。如果題目是一道選擇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選項出發,代入題目條件認證,這類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逆向思維的培養,推動學生的成長。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應創新教學方法,利用數學的邏輯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此達到綜合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瞿佳奇.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21(03).
[2]蔣小玲.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創新教育[N].永州日報,2013.
[3]張穎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初探[J].教師教育論壇,2020(12).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