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宏蕾
近日,一份由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12月21日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在網上“火出圈”了。
這份處罰決定書,全文逾15000字,文字嚴謹,邏輯清晰,附有多張圖表,運用多個經濟學工具及模型進行了假定壟斷者測試,被網友認為堪比學術論文,是“教科書級”法律文書。
處罰決定書顯示:針對上海食派士商貿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食派士”)在互聯網餐飲外送平臺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的壟斷行為,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處以其2018年銷售額3%的罰款,合計116.86萬元。
資料顯示,“食派士”作為英語在線餐飲外送平臺,通過公司網頁、手機App“食派士”等媒介連接用戶與線下餐飲企業,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以習慣使用英文的目標用戶需求為導向,整合并向用戶提供餐飲外送服務資源信息以及外送服務,業務范圍涵蓋上海、北京、蘇州等地。
截至2019年10月,食派士日均訂單市場份額占比99.75%,月均在線商戶市場份額占比達到84%,銷售額市場份額占比為99.99%,用戶市場份額占比為97.61%。這意味著,在上海提供英文服務的在線餐飲外送平臺中,食派士無論是訂單量、銷售額,還是用戶數和在線商戶數均一家獨大。
在法律上,食派士這種市場優勢有一個專業稱謂,即“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依據反壟斷法,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可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上海開創先河
根據其他競爭者和商戶舉報,2019年6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依據反壟斷法對上海食派士商貿發展有限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開展調查。當年8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依法決定對食派士正式立案調查。
經查,食派士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間,利用其在上海市提供英文服務的在線餐飲外送平臺服務市場的支配地位,對平臺內合作餐廳商戶提出“二選一”要求,與所有合作餐廳商戶簽訂含有“排他性送餐權條款”規定的合作協議,并通過制定實施“獨家送餐權計劃”等形式,要求合作餐廳商戶立即停止與其他競爭對手平臺合作,否則從食派士平臺下架該商戶。
調查表明,食派士通過實施上述“二選一”行為,鎖定了相關市場內大量合作餐廳商戶資源,嚴重削弱了競爭對手的競爭能力,損害了平臺內商戶和消費者利益,具有明顯的排除、限制競爭效果,且沒有正當理由,構成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禁止的“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關鍵是如何界定企業實施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近期針對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執法下發的《行政指導書》中明確提出,“不得利用技術手段、平臺規則和數據、算法等,實施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由于平臺經濟業務類型復雜、競爭動態多變,因此平臺企業市場界定比較復雜,除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和《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相關市場界定的指南》所確定的一般原則外,考慮平臺經濟的特點,通常還需要借助經濟學分析,根據不同的生態圈、平臺功能、應用場景等因素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界定。
這次上海市場監管局發布的處罰決定書中也表示,調查期間進行了現場檢查、詢問調查,提取了相關書證等資料,同時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經濟學分析和市場調查。相關機構對在上海市場提供英文服務的4家在線餐飲外送平臺經營者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歷史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借助經濟學工具進行了假定壟斷者測試。
這也是平臺經濟領域第一起以服務語言類型為市場劃分維度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執法案件。“以應用語種為市場細分維度,這一創新的市場界定方法,上海開創了先河。”律師柴志峰說。
從重從嚴處罰
據了解,處罰書公布后,食派士公司官網已發布聲明,稱“對于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在互聯網餐飲外送平臺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食派士公司誠懇接受,并在調查過程中積極配合,已于2019年11月主動完成整改。”同時,公司表示將加強與監管部門合作,助力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作為全國首個引導企業全方位開展競爭合規建設的推薦性地方標準——2020年11月上海市場監管局發布的《經營者競爭合規指南》成為上海強化競爭政策實施試點的最新成果,不僅促進國內反壟斷法律法規的全面實施,同時對接國際規制環境,有望成為上海標準國際應用的范例。
上海一直是中國反壟斷執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此次上海市場監管局明確了有權“依法對本市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監督,依法開展調查”。“這樣的執法力度,未來無疑將擴大未依法申報經營者的線索來源。”柴志峰律師分析。隨著企業反壟斷合規意識不斷增強,經營者集中申報(包括未依法申報后的補充申報)數量必將持續上升,地方局去承擔相關審查和調查職責符合這樣的預期。
自2020年以來,國家對反壟斷的執法力度不斷加強,一直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領域成為反壟斷監管的重點領域。2021年4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召開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議,會議要求各平臺企業要在一個月內全面自檢自查,逐項徹底整改,并向社會公開“依法合規經營承諾”,接受社會監督。市場監管部門將組織對平臺整改情況進行跟蹤檢查,整改期后再有發現平臺企業強迫實施“二選一”等違法行為,一律依法從重從嚴處罰。
“平臺經濟領域是目前反壟斷執法機構的重點關注行業,今后針對平臺經濟的反壟斷監管調查會成為常態。”柴志峰說。
摘編自《瞭望東方周刊》2021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