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思敏
在某項單次任務中,能夠較好完成任務的干部,往往會被領導“持續點名”,甚至久而久之成為一種默認模式。
一名縣委書記說,在交辦任務時,他會重點考慮干部的責任心、能力、政治素養等幾方面的素質。有幾類干部,是他不會在交辦任務時考慮的人選,比如得過且過,消極工作的干部;不懂基層,缺乏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干部。
在一些基層單位,因為人手緊張,需要不同崗位密切協作,領導“逮著誰好用就用誰”的現象很常見。那么,哪些人是領導眼中好用的人呢?一名曾在多個崗位擔任領導職務的官員介紹,領導交辦事情,通常喜歡三類人。
第一類是積極上進的人。體制內的工作,薪酬相對固定,故而,每個人不管工作強度多大,是否被領導交辦了事情,收入上差別不大。那些到了一定年紀,沒有上升空間,并不渴望領導提拔的人,完成領導交辦工作的積極性自然不大。那些有進步空間,希望在領導面前展現自我的人,往往會被領導交辦更多的事情。
第二類是身上沒有特殊標簽的人。許多交辦的事情,在領導眼中是比日常工作更重要的。領導認為重要甚至不便過早公開的事,自然不能交給那些身上有特殊標簽的人。比如在一個單位內,某某人被視為和一名領導走得近,其他領導大多不會交辦事情給此人。
第三類是確有辦事能力的人。領導交辦事情,當然還要考慮到此人的辦事能力,而且辦不同的事,還需要不同的能力。在辦公室幫領導寫各種材料,需要較高的文字功底與理論水平,幫領導接待客人則需要較強的交際協調能力。
一名機關干部表示,更常見的情況是,在某項單次任務中,能夠較好完成任務的干部,往往會被領導“持續點名”,甚至久而久之成為一種默認模式。
筆者認識一名機關人員,此人工作刻苦,完成領導交辦的事盡心盡責,但就是喜歡炫耀。為了體現自己與領導關系親密,經常說自己幫領導辦了什么事,陪領導見了哪些人。久而久之,不僅同事對他的做派有些反感,領導也對他疏遠。
一名官場人士表示,完成領導交辦的事,要遵循一條原則,就是不要到處宣揚,除非領導主動說出來,否則自己不要說。
在一個單位里,有人對領導交辦的事無比積極,也有人只想完成按部就班的工作,對任何交辦的事持抵觸態度。老李是某單位一名臨近退休的處級干部,常被交代要代替領導去出席各種會議,后來他就把這些事全轉交給單位里的年輕人。領導一看,怎么交代給老李的事,后來全是小劉、小趙在干?領導心里固然不高興,但也無可奈何,以致不大會再給他交辦其它事了。
摘編自《廉政瞭望》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