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坤
蔡和森少年時代因家道中落做過三年學徒,經常遭受店主的欺辱和剝削,對勞動人民的苦難感同身受,萌生了改造社會的最初愿望。1913年,蔡和森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習,一年后毛澤東也來到這所學校,兩人相識,并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后,蔡和森和毛澤東共同發起組織新民學會,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和革命活動。
為探求革命之道,新民學會一成立就決定盡快促成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并由蔡和森和蕭子升負責。經過一番艱苦努力,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與其母葛健豪、其妹蔡暢和向警予等中國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共50多人,從上海出發經過35天的航行來到法國蒙達尼城。隨后,蔡和森進入蒙達尼男子中學學習。在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他憑借一本法華字典,刻苦自學法文,“猛看猛譯”《共產黨宣言》等大批馬列主義著作和宣傳各國革命運動的小冊子。
到法國留學后,來自各方面的豐富信息,使蔡和森大開眼界。他在給毛澤東的信中說:“我到法后,魯莽看法文報,現門路大開,以世界大勢律中國,對于改造計劃略具規模。現搜集各種重要小冊子約百種,擬編譯一種傳播運動的叢書。”通過認真閱讀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反復思索,蔡和森成為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對中國如何建黨的相關重大問題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1920年7月初,蔡和森和向警予在蒙達尼主持召開了赴法勤工儉學的新民學會會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蔡和森就主張組織共產黨,進行階級斗爭和實行無產階級專政。蔡和森在會上說:“我以為現在就要做組織俄式共產黨的準備。我們的同志可以到工廠去做工,聯絡工人;可以去留俄勤工儉學,以俄為大本營,培植人才;我們新民學會的會友可以與少年中國學會、工學勵進會的朋友開一聯合討論會。我將擬一種明確的提議書,注重‘無產階級專政與‘國際色彩,在這基礎上組織共產黨。”9月16日,蔡和森給毛澤東的信中更明確地提出,在各項準備工作之后,“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由此可見,蔡和森關于成立共產黨的提法是明顯地早于早期領導人的。
盡快地制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使完成黨的當前任務與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是黨的二大的重要使命。正在黨中央籌備二大期間,1921年冬,蔡和森從法國回到中國。鑒于他具有較深厚的馬列主義理論素養,中央局書記陳獨秀決定讓蔡和森留在上海,主要從事黨的理論宣傳工作。在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召開的黨的二大上,蔡和森不僅出席大會,還參加了由陳獨秀主持的政治宣言起草委員會。
在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把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和奮斗目標單列一章,重申了一大制定的黨的最高綱領,并且制定目前的奮斗目標即最低綱領。據當事者回憶,在起草組對宣言文稿進行討論時,“蔡和森提出了許多補充和修正的意見”。例如宣言中關于中共的性質、作用和如何進行革命斗爭的內容就吸收了蔡和森的重要意見。
摘編自《北京日報》 202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