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
錢大伯在搬家時,將腰扭傷了,到中醫院推拿科就診。一位中醫大夫用手摸了摸,說他是“骨錯縫”,要給予整脊手法治療。錢大伯不明白什么是“骨錯縫”,是不是骨頭或關節脫位了?中醫大夫給他“整脊”妥當嗎?有什么比較好的藥物口服?
何謂“骨錯縫”?
“骨錯縫”是中醫特有名詞或專用術語。它既屬于病名,又屬于骨及關節在受傷后的病機變化。中醫認為,外傷勞損、濕之邪,使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而不能約束骨骼和穩定關節,產生“骨錯縫”。
骨錯縫,即骨與骨之間靠臼或縫隙相連,通過軟組織(肌腱、韌帶、軟骨、關節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維系而穩定有序,由于外力損傷或體位改變、肌肉強烈收縮、持續勞損等原因而使骨縫發生錯亂,從而出現功能異常者稱為“骨錯縫”。
中醫師用手摸出了脊柱“骨錯縫”,也就是西醫常說的“小關節紊亂”,給予整脊手法治療是必要的。如果能事先拍個腰椎正側位X線片將更好。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脊柱解剖位置變異或小關節紊亂并非完全是一種病理現象,因為大多數椎體小關節紊亂是脊柱正常生理活動和退變引起變化的一種“亞生理”現象。只要脊柱在正常的或仍在“亞生理”區代償的位置時,就不會引起臨床癥狀。所以對處于代償狀態下的關節紊亂,不能認為是病理表現。如果盲目地將所有小關節紊亂當成病理現象來校正,很可能進一步破壞脊柱的力學平衡系統及代償反應,導致疾病的發生及加重。而只有找到了椎體周圍的陽性(壓痛)反應點,給予正確的整脊手法治療才有意義。手法若能做到“點、椎、癥”三者相應,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此,整脊手法治療必須以調整脊柱的內外平衡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有諸內必行于諸外”,找到了壓痛點就等于找到了該調整的椎體及所對應的臟器部位,如此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另外,在施術前,一定要排除腰椎結核、腫瘤、膿腫、骨折等疾患,女性月經期及孕期也應禁忌。較嚴重的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病、骨質疏松癥等疾病患者,要慎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