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賀巖
“反教”應該是我們這的一種方言,很多時候似乎更像個貶義詞。
司世男小時候和父親司建國頂嘴惹父親生氣時就常常被父親罵,“混蛋!你還反教了?”然后司世男慢慢的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老子教育孩子是正常的,是“正教”,而孩子“教育”老子是不被允許的甚至是有些大逆不道的,那叫“反教”。只是司世男近些年總會有一種感覺,現在這一代孩子可不像自己小時候那么“傻乎乎的”好管教了,一個個好像比誰都聰明,有時自己稀里糊涂地就被兒子“反教”了。
司世男的兒子司睿10歲了,上小學三年級,在班里還是班干部,用老師的話說,品學兼優。曾經異常嚴厲的司建國在他的寶貝孫子面前再沒有了往日的嚴厲,還經常警告司世男不能打罵孩子!告訴他孩子有錯要好好說,好像司世男小時候挨的罵挨的揍不存在似的。
“我小時候犯錯您咋不好好說呢?”有一次司世男和父親司建國開玩笑似的發牢騷,“說揍一頓就揍一頓的。”
司建國臉色一沉,“咋的?你有啥想法啊?”嚇得司世男趕緊解釋一番,哎!這兒子和孫子的待遇差距也太大了。
這天司世男休班,中午和媳婦打了個招呼到學校門口接放學的兒子。
兒子早就不讓他們兩口子來接了,說自己一個人回家一點兒問題沒有,可是司世男和媳婦還是擔心孩子路上的安全,能接盡量接。來的早了些的司世男在校門口閑逛無事,看四下無人,掏出口袋里的香煙抽了起來,并在抽完煙后把煙頭隨手扔在了校門拐角處。
準時放學的兒子遠遠地就看到了他,向他開心地擺了擺手。佩帶著紅領巾的兒子是那么可愛、那么朝氣蓬勃,讓司世男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表的幸福和滿足。
兒子牽起他的手剛要走,卻一眼看到了他扔在拐角處的兩個煙頭。兒子松開他的手,快步走到煙頭前把它們撿了起來,又認真地觀察了一下,看煙頭確實已經熄滅了,然后將其扔到了校門口不遠處的垃圾箱內。
沒等司世男開口,兒子已經先發聲了,“爸爸你說現在這人是不是素質太低了?咱這林區進入防火期后一再宣傳不讓在室外吸煙,可是你看還是有人不當回事。抽完煙后還隨意亂扔煙頭,既違反防火規定,又影響環境衛生,真該好好教育一下!”
“啊——這個,這個嘛——”有些心虛的司世男忙解釋道:“煙頭隨意亂扔吧是影響環境衛生,確實不太好,不過在咱這城區內吸煙和扔煙頭輕易不會引發火災的,畢竟周圍沒有多少可燃物,你說是吧,兒子?”
司睿一聽這話不服氣了,一本正經地教育司世男,“爸爸,您這么說是不對的!老師說了,每個人都要在平時注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好的行為習慣對人對社會的危害是難以估量的。如果您現在在城區里養成了隨意吸煙隨手亂扔煙頭的習慣,將來到了山林里可能還會這樣,習慣成自然嘛!我們學校前幾天還給我們播放了防火宣傳片呢,其中有一場森林火災就是因為有人隨手亂扔煙頭造成的,后果很嚴重的!那個扔煙頭造成火災的人后來還被判了刑,這種行為既不文明又很危險,我們要一起同這種行為做斗爭才對!”
兒子的一番話讓司世男心頭一凜,防微杜漸,兒子說的話沒毛病,啥“反教”不“反教”的,誰對聽誰的!他臉露微笑,豎起大拇指對兒子說,“說得好,堅決同不良行為作斗爭!”
爺倆手牽手開開心心地往家走去。學校門口兩端設置在高處的攝像頭像眼睛一樣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