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交通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王軼蘇
2016年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首次提到了“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對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采取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加強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下簡稱:雙重預防機制)。2021年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雙重預防機制被正式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汽車維修企業需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修改實施后盡快落實雙重預防機制建設。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雙重預防機制?安委辦〔2016〕3號文和安委辦〔2016〕11號文中明確指出,雙重預防機制就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就是日常工作中的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辨識、風險評價分級、風險管控。即辨識風險點有哪些危險物質及能量,在什么情況下可能發生什么事故,全面排查風險點的現有管控措施是否完好,運用風險評價準則對風險點的風險進行評價分級,再由不同層級的人員對風險進行管控,保證風險點的安全管控措施完好。隱患排查治理,就是對風險點的管控措施通過隱患排查等方式進行全面管控,及時發現風險管控措施潛在的隱患,及時對隱患進行治理。
其次就是需要知道什么是雙重預防?將風險管控好,不讓風險管控措施出現隱患,這就是第一重“預防”;對風險管控措施出現的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治理,預防事故的發生,這就是第二重“預防”。
最后就是需要明白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相互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之間其實是相互包含的關系,隱患排查治理包含于風險分級管控中,及時發現并消除風險分級管控措施存在的隱患,保證風險管控措施處于完好狀態,就是對風險的管控。
筆者依據上述法律法規要求,結合多年來對汽車維修作業指導和安全生產管理經驗,梳理總結出汽車維修企業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的工作方法和實施步驟。具體包括明確汽車維修企業在風險點劃分、風險判定、控制措施及分級管控等具體原則,確定汽車維修企業常用的風險點辨識方法、風險評價方法和風險控制措施及相關配套制度、記錄文件等內容,供汽車維修行業的安全管理專家和汽車維修企業各級人員共同交流與參考。
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包括風險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管控3個過程(圖1)。
第1個過程是“風險辨識”,辨識風險點有哪些危險物質和能量(這是導致事故的根源),辨識這些風險點在什么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什么事故。
第2個過程是“風險評價”,利用風險評價原則,評價風險點導致各類事故的可能性與嚴重程度,對風險進行分級。這個過程涵蓋了隱患排查的過程,對風險點現有管控措施進行全面排查,需要排查管控措施是否齊全,是否處于良好狀態等,如果風險點管控措施出現缺失或缺陷,就存在隱患,可能會構成較大或重大風險,影響風險分級結果。
第3個過程是“風險管控”,包含在風險分級過程發現隱患的治理及對風險點現有管控實施全面、持續的隱患排查,及時發現隱患,及時治理隱患,保證風險隨時處于可接受的范圍內。
風險點的劃分應有利于風險辨識的實施,對于汽車維修企業來說,生產經營的風險點可以分為2類。一類是作業場所和設施設備,另一類是設備操作及維修作業活動。
當汽車維修企業在對作業場所和設施設備相關的風險點進行劃分時,針對汽車維修企業大型生產設備設施較少、功能用途單一、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較少但影響范圍較大的特點,可以將作業場所劃分為調漆間、漆料間、中涂間、鈑金整形工位、打磨工位等,同時將汽車維修過程中存在的重要設施設備單獨作為風險點進行劃分,如烤漆房、舉升機、金屬切割及焊接設備(包括二氧化碳保護焊機)、氣泵動力設備等。
在對設備操作及維修作業活動相關的風險點進行劃分時,應著眼于汽車維修設備操作及維修作業活動的風險辨識。如汽車維修技師在使用調漆設備進行調漆作業;進入噴烤漆房進行噴涂作業;使用手持電動工具和焊機設備進行切割和焊接作業;使用舉升機對車輛進行舉升作業;使用各類電子診斷設備和機械維修工具設備對車輛進行故障診斷和拆裝;使用吸油等設備對車輛內的高溫油料和化學物質(如冷卻液、制動液)的處置等。
在進行風險辨識時,應充分考慮現階段汽車維修企業安全管理實際水平和本行業存在的風險環境,制訂風險辨識、風險評價的方案及準則。風險辨識時應依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 13861—2009)的規定,充分考慮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等4種不安全因素,重點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1)可能導致火災的風險點。如明火、電氣打火、靜電火花等點火源;吸煙等動用明火的行為。
(2)可能導致職業病危害的風險點。如粉塵、噪音、焊接煙塵、紫外輻射、油漆中的有毒有害成分、膠類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電動/氣動工具的振動等。
(3)設施設備中的風險點。重點關注特種設備(如大型汽車維修企業可能使用運載車輛的貨梯)、舉升機、運輸備件的舉升平臺、維修作業用到的二氧化碳保護焊機、手持電動工具、尾氣分析儀、噴烤漆房內的加熱設備及烘烤設備等高風險設備。還需注意設施設備中的風險辨識,包括設施設備正常狀態下的風險點及設施設備失效下的風險點。
(4)日常作業活動中的風險點(或循環操作中的風險點),日常作業活動根據崗位指導書或維護計劃進行梳理。
(5)非常規作業中的風險點。這是很多汽車維修企業較為容易忽視的一項風險辨識環節,這里涉及汽車維修企業內部生產經營存在的非常規活動,包括各類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維修工藝臨時修改;停產維護及復工復產;雷雨、大風等異常天氣等。此外還需要充分認識到汽車維修企業在委托承包商對房屋、設施設備等進行檢查、維修作業過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如對房屋修繕、裝修改造、房屋處理;對噴烤漆房等重要生產設備的檢修及拆裝;各類非常規作業任務中涉及到的登高、動火、吊裝帶能源作業的風險辨識等。最后還需要對想進入汽車維修企業工作場所的外來人員(如顧客、服務商、供貨商等)的行為和活動區域進行風險辨識。
風險辨識前應搜集好設施設備的工藝圖紙、技術說明書、安全操作規程、危險化學品等內容。在風險辨識過程中,應發動更多員工參與到風險辨識中來,從多個視角來查找風險點。對于汽車維修企業來說,可以由最熟悉風險點的班組長和老員工先行開展車間和崗位的風險辨識,再由不熟悉這個風險點的新員工對車間和崗位進行風險辨識,去發掘班組長和老員工可能對作業場所和作業流程的熟悉而忽略的風險點。
有了初步的風險辨識結果后,應由班組長召集班組人員一起對已經辨識的風險點進行討論,找出遺漏或描述不當的部分,最后由安全員、車間主任、班組長和老員工一起,逐條評審風險點的風險辨識結果,通過橫向對比等方式進行糾偏。
對于作業場所和設施設備的風險辨識,可以建立風險辨識清單(表1)。還可以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SCL)進行風險辨識、分析及評價,該方法主要用于對設施設備的檢查。針對汽車維修企業部分作業場所存在職業健康危害的可能,同樣需要通過對現場工作環境的觀察,發現存在的危害因素,并根據檢查項目、標準、不符合標準情況及后果、現有控制措施、風險評價、風險分級、管控層級、建議改進(新增)措施等8個方面編制設施設備安全檢查表,其中現有控制措施中包含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及應急處置措施等5個方面;風險評價包含可能性、嚴重性、頻次、風險值及評價級別等5個方面;建議改進(新增)措施包含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及應急處置措施等5個方面。
對于操作及維修作業活動風險辨識,可參考工作危害分析法(Job Hazard Analysis,JHA),及針對每個風險點的詳細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建立作業活動清單(表2)。
當發現與操作及維修作業活動相關的風險點時,可根據作業步驟、風險點或潛在事件(人、物、作業環境、管理)、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后果、現有控制措施、風險評價、風險分級、管控層級、建議改進(新增)措施等8個方面編制工作危害分析評價表,其中現有控制措施中包含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及應急處置措施等5個方面;風險評價包含可能性、嚴重性、頻次、風險值及評價級別等5個方面;建議改進(新增)措施包含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及應急處置措施等5個方面。

表1 作業場所和設施設備風險辨識清單

表2 作業活動清單

表3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判定標準
本文根據汽車維修企業相對固定的作業流程、環境和事故案例,通過作業條件危險分析法,對風險進行定性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按照從嚴從高的原則判定風險評價級別。
作業條件危險分析法從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表3)、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表4)及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表5)等3個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個分值的乘積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表6)的高低,分值越大,說明該作業活動危險性越大。
按照風險評價出的最高風險級別作為該風險點的級別,風險評價級別的確定界限值并不是長期固定不變的,汽車維修企業可以在不同時期,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風險等級的界限值,以體現持續改進的承諾。

表4 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判定標準
汽車維修企業在制訂風險管控措施時,應從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應急處置措施這5類中進行選擇,同時應考慮風險管控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進性、安全性、經濟合理性等內容。
針對設施設備類風險管控通常采用安全屏護、報警、聯鎖、限位等設施設備自身固有的控制措施,此外還需要對設施設備進行檢查、維護保養等常規管理措施。對于維修作業活動類風險管控需要從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完備性、管理流程的合理性、作業環境的可控性、作業人員技術能力等方面考慮。
不同級別的風險需要結合實際采取1種或多種措施進行控制,對于極其危險及高度危險的風險點,應在第一時間停止相關作業,進行區域隔離,并立即報告安全員和部門經理,其風險控制策劃應由部門經理進行組織,最后上報企業安全管理委員會,企業安全管理委員會需下發相關的管理文件。
汽車維修企業風險管控措施可以采用以下2種方式,一是消除或減弱危害,如在調漆間使用防爆電氣設備,消除作業過程中靜電火花與油漆、稀釋劑產生的蒸汽,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二是封閉或隔離,對容易造成危害的風險點進行封閉或隔離,通過設立車輛維修專用設備操作間、在車間內設置動車作業與固定作業隔離帶、舉升機工作過程中設置防護欄等方式,將維修技師、顧客等與危險點隔離開。

表5 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判定標準

表6 作業條件危險性判定標準
汽車維修企業風險管控措施包括制訂實施作業程序、安全許可、安全操作等規則;對汽車維修生產設施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性能檢測維修工作;對移動電氣設備和手持電動工具開展絕緣性能檢測;在噴烤漆房、調漆間、危廢間等必要場所設置報警裝置和警示信號。
對于員工的風險防護意識培訓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新員工入職時,對新員工進行入廠三級培訓,對于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并定期開展如消防專項安全培訓。對于部分作業,需要發放防護服、耳塞、聽力防護罩、防護眼鏡、防護手套、絕緣鞋、呼吸器等設備。還需要加強緊急情況分析、應急方案處置的制訂,并提供必要的應急物質。通過采用應急演練、設置較危害因素告知牌、重點崗位應急處置卡等措施,確認和提高相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以防止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汽車維修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宜采用以下方法,并需按規定及時更新。
(1)維修作業班組負責維修區域內所有風險點管控,并針對不同的風險點根據風險等級設置對應的顏色警示。
(2)汽車維修企業應制訂措施強化顯著危險及以上風險點的管控,編制基于車間平面布局圖的“紅、橙、黃、藍”4色風險點空間分布圖,并根據環節或部位、風險有害因素、事故類型、后果、影響范圍、風險等級、管控措施、應急措施、責任人、有效期及報告電話等11個方面制訂實施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對高度危險及以上風險點應設置危害因素告知牌(表7)。
(3)汽車維修企業應建立文件化的安全風險告知制度,制作企業級、車間級及崗位級應急處置卡,標明主要的安全風險、可能引發的事故、管控措施及應急措施等內容。對存在的重大安全風險的工作場所和崗位,要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志,并強化風險點檢測和預警。同時,根據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將設施設備、作業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及應采取的措施通過培訓的方式告知各崗位人員,使其掌握規避風險的能力。
汽車維修企業每年至少對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進行一次系統性評審,并對評審結果進行公示,維修企業也應主動根據標準法規、組織機構情況、作業活動的變化及新增功能性區域、設施設備等對風險管控的影響,及時開展風險分析,更新風險信息,適時開展風險辨識和風險評價,且當風險程度變化后,需要對風險控制措施進行調整。

表7 危害因素告知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