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蘭
(信宜市中醫院婦科 廣東 信宜 525300)
子宮腺肌病在臨床中屬常見性、多發性性婦女疾病,30~50歲女性為高發群體。月經期加長、痛經程度增加、小腹脹痛等為此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慢性炎癥損傷內膜,機械刮傷致使內膜受損、子宮內膜異位于宮腔外為該疾病發病原因[1]。子宮腺肌病常見于剖宮產、人工流產婦女中,該疾病具有較強隱匿性,與其他子宮疾病易出現混淆情況?;颊咴陂L期未得到有效治療情況下,宮腔體積逐漸增大,導致大子宮情況出現。臨床資料顯示,近年來,子宮腺肌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患者年齡越來越年輕。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為臨床主要治療此疾病方式,其中,手術是將子宮進行整體切除,此種方式對于有生育要求患者無法實施,而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為此,介入治療目前在臨床應用最為廣泛。本院將30例大子宮腺肌癥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究對其實施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a)聯合曼月樂環治療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大子宮腺肌癥患者3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方式,將入選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患者1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7~48歲,平均(39.64±1.32)歲;研究組患者年齡25~47歲,平均(39.61±1.34)歲。納入標準:(1)符合子宮腺肌病相關診斷標準[2];(2)均存在宮體增大情況;(3)對本研究藥物無禁忌證;(4)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書面協議。排除標準:(1)預計近期有生育行為;(2)嚴重精神或認知功能障礙;(3)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4)存在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
對照組患者僅實施曼月樂環治療,治療方式為:于患者月經結束后5~7 d給予患者相應治療,對患者陰道、宮頸等部位進行常規消毒,而后放置曼月樂環,利用B超對放置部位進行檢查,確保其放置位置正確性。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GnRHa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83)治療,治療方式為:根據患者自身體重進行給藥,患者體重低于55 kg,35 d給予藥物1次,每次3.6 mg,患者體重55~65 kg,則每30 d給予1次藥物,每次3.6 mg,患者體重高于65 kg,則28 d給予藥物1次,每次3.6 mg。共給予6次皮下注射輔助治療。對組間患者進行12個月隨訪,觀察其治療效果。
(1)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患者子宮體積恢復至正常狀態,痛經情況基本消失,月經量及月經時間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子宮體積明顯縮小,痛經情況顯著好轉,月經量及月經時間明顯改善;無效:患者子宮體積、痛經、月經情況均無改善跡象,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3];(2)比較組間患者治療前后糖類抗原125水平及子宮體積變化。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糖類抗原125水平及子宮體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糖類抗原125水平、子宮體積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糖類抗原125水平、子宮體積比較(±s)
糖類抗原125/(U·mL-1) 子宮體積/cm3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15 78.5±16.3 27.7±4.3 299.6±35.4 133.7±26.2對照組 15 78.4±16.5 41.2±7.2 298.7±34.8 189.5±31.3 t 0.016 6.234 0.070 5.294 P 0.493 <0.001 0.472 <0.001組別 例數
大子宮腺肌病在女性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約為5%~70%[4],近年來,臨床病例數量逐漸呈上升趨勢,且患者朝年輕化發展,已然成為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疾病,臨床對其治療方式及治療效果極為重視。該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月經失調、痛經加重等,此疾病病情較為隱匿,患者在發現疾病時一般病情已經較為嚴重,為此,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診斷與治療意義重大[5]。
臨床常用診斷方式為腹部超聲診斷、陰道超聲診斷。其中,腹部超聲診斷,因探頭頻率較低,同時,易受到體內氣體、膀胱充盈度不夠、患者身材肥胖等因素影響,造成誤診或漏診情況,降低診斷準確率;陰道超聲,可有效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探頭頻率更高,且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分辨力較高,對患者子宮壁結構及異常情況可清晰觀察。由于子宮腺肌病和子宮肌瘤可以同時存在,所以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漏診和誤診的情況,對患者的病情造成延誤,錯失最佳治療時間,陰道超聲可快速準確分辨肌瘤與肌腺瘤,提升診斷正確性。手術、藥物為以往臨床常見治療此疾病方式,其中,子宮摘除術對子宮腺肌病可進行根治,將子宮全部摘除,避免病情復發,達到治愈效果,但術后患者將失去生育能力,對于存在生育功能且預計生育患者而言,此種治療方式不被接受,此類患者更愿接收保守治療。臨床常用治療子宮腺肌病藥物為孕三烯酮與達那唑,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影響患者預后,治療效果不盡理想[6]。
曼月樂環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婦產科[7]。曼月樂環屬宮內節育器的一種,內部孕激素含量較高,將其置于宮腔內,可持續穩定釋放左炔諾孕酮,調節脂肪酸及雌激素合成酶,使雌二醇敏感性得以降低,刺激子宮內膜分泌腺得以萎縮,抑制血管,使上皮組織活性消失,內膜增生得以緩解,進而使月經量得以降低,緩解患者痛經情況,該節育器藥效長達5年之久,進而達到治療子宮腺肌病目的。但對于大子宮腺肌病患者而言,易出現脫環、移位等風險,使患者治療效果受到影響。GnRHa對縮小子宮體積、改善患者痛經、月經量效果顯著,對丘腦-垂體傳導敏感性進行控制,垂體促性腺激分泌得以有效抑制,最終使雌激素水平下降。但臨床有學者證實,長時間使用GnRHa,患者易出現發熱、血栓、骨量流失的情況,且此藥物價格相對偏貴,為此,不宜長時間使用。將其與曼月樂環聯合使用,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使用藥物時間將大大降低,不但有效緩解患者經濟壓力,同時增進整體治療效果。糖類抗原125為腫瘤標志物的一種,此指標明顯升高提示體內可能惡性腫瘤或嚴重炎癥,該指標水平降低表示機體健康水平提升。
綜上所述,研究組93.3%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的60%,且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糖類抗原125水平更低,子宮體積更小。說明GnRHa聯合曼月樂環治療大子宮腺肌病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復原子宮體積,改善月經量,緩解痛經,降低糖類抗原125水平,進而促進整體治療效果,可作為臨床主要治療大子宮腺肌病方式,值得臨床應用。但本次觀察例數較少,可能會影響結果判定,還應加大樣本量繼續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