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淄博市臨淄區婦幼保健院<齊都醫院> 山東 淄博 255400)
小兒腹瀉屬于臨床常見且多發的兒科疾病之一,其主要是不同病原體、不同因素導致的以大便增多、大便性質改變為主要癥狀的消化道綜合癥。本病的發病率僅排名在小兒呼吸道疾病之后位居第2位,其會導致營養不良的嚴重后果,也會阻礙兒童成長發育[1]。常規靜脈輸注、禁食、蒙脫石散的治療方案,無法在短期內讓患兒腹瀉癥狀得到改善,同時會因為應用抗菌藥物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加重,將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誘發出來。因此,對于小兒腹瀉必須慎重選擇治療藥物和方法。本文抽取本院2019年1—12月的48例小兒腹瀉患兒作為試驗對象,詳見如下報告。
抽取本院2019年1—12月的48例小兒腹瀉患兒作為試驗對象,均符合《兒科學》中小兒腹瀉的臨床診斷標準[2]。參照紅藍球法分為對照組(n=24)和研究組(n=24)。對照組:男、女患兒比為13:11;患兒年齡7個月~5歲,平均(3.2±1.3)歲;病程15~54h,平均(28.6±4.5)h;其中12例輕度腹瀉,7例中度腹瀉,5例重度腹瀉;研究組:男、女患兒比為14:10;患兒年齡6個月~6歲,平均(3.1±1.4)歲;病程14~56 h,平均(28.9±4.7)h;其中14例輕度腹瀉,6例中度腹瀉,4例重度腹瀉。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試驗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兒的基礎治療如下:常規補液降溫,糾正水電失衡,嚴格控制飲食。對照組:溫水送服蒙脫石散,1~3歲者,劑量標準為1~2袋/d,<1歲者,1袋/d,分3次給藥。研究組:口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2歲者,劑量標準為0.5 g/次,>2歲者,劑量標準為1 g/次,3次/d。兩組的1個療程為7 d,共進行1個療程的治療。
比較兩組患兒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性狀恢復正常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嘔吐緩解時間、腹痛緩解時間。療效評價標準:臨床癥狀在治療3 d內徹底消失,大便性狀恢復到正常標準,為顯效;臨床癥狀在治療3 d后徹底消失,排便次數、排泄物水分比治療前減少明顯,為有效;臨床癥狀、大便性狀無變化或病情加重,為無效;使用顯效百分比與有效百分比相加的方式對總有效率進行計算[3]。利用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定兩組患兒家長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總分值設定為100分,其中80~100分者,視為非常滿意,在60~<80分者,視為基本滿意,<60分者,視為不滿意。以非常滿意與基本滿意百分比和相加的方式對滿意度進行計算。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n(%)]
研究組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嘔吐緩解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體征恢復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體征恢復時間比較(±s)
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d組別 例數 體溫恢復正常時間/h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d對照組 24 26.21±8.20 2.55±0.94 3.91±1.53研究組 24 18.24±5.06 1.43±0.54 2.58±1.00 t 4.0522 5.0614 3.5647 P 0.0002 0.0000 0.0009組別 例數 嘔吐緩解時間/d 腹痛緩解時間/d對照組 24 3.02±0.67 2.70±0.87研究組 24 2.04±0.50 1.86±0.61 t 5.7428 3.8729 P 0.0000 0.0003
研究組患兒家長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上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長滿意度的比較[n(%)]
嬰幼兒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各項功能還未完善,再加上營養需求量比較大,腸道消化酶較少,所以因病毒或細菌侵入會導致腹瀉[4]。小兒腹瀉主要是不同病原體、不同種誘因導致的消化道疾病,其典型癥狀是大便性狀改變、次數增多,不及時治療則會導致酸堿度失衡、水電解質紊亂、脫水等嚴重后果,甚至直接危及患兒生命健康。慢性腹瀉病會導致患兒生長發育緩慢、營養不良,還會造成機體免疫力明顯降低。通常病程介于2周~2個月者,屬于遷延性腹瀉病,病程在2周以內者,屬于急性腹瀉病;病程在2個月以上者,屬于慢性腹瀉病。對于尚未明確病因的小兒腹瀉患者,臨床將其統稱為“腹瀉病”,而對于明確病因的小兒腹瀉患者,比如輪狀病毒導致的,臨床一般將其稱之為輪狀病毒腸炎。小兒腹瀉的病因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1)嬰幼兒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完善,胃酸、酶活性均處于比較低的狀態,再加上對營養的需求比較大,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胃腸負擔;(2)嬰幼兒的自身免疫力、IgG、IgA水平均比較低,所以患上消化道疾病的幾率較高;(3)嬰幼兒內分泌、神經系統、肝腎功能發育及循環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不具備良好的調節能力;(4)嬰幼兒體液分布不同于成人,細胞外液具有較高的占比,加之水分代謝比較旺盛,所以電解質、體液紊亂的發生概率高;(5)感染因素的影響,主要為消化道內感染、腸道外感染。治療本病的關鍵是快速緩解臨床癥狀,預防和減少發熱、脫水[5]。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主要組成包括糞鏈球菌、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其屬于活菌制劑的一種,可有效殺滅和抑制腸道有害菌,對消化道有益菌進行快速補充,促使腸道生物屏障重建,讓腸道內環境得到改善,促使消化道免疫功能得以增強,控制病情發展,降低復發率[6-7]。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可較好的抑制大腸桿菌和沙門菌,將存在于消化道中的致病因子有效消除,并對益微生物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在小兒腹瀉治療中運用本品,有利于快速緩解和減輕臨床癥狀,加快腸營養的吸收與分解,提高止瀉速度和臨床治療效果[8-10]。
根據本次試驗所得結果:研究組相比于對照組的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嘔吐緩解時間、腹痛緩解時間短,其治療總有效率、患兒家長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高,兩個組別以上各項數據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可見,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應用具有良好的止瀉效果,安全可靠,滿意度高,值得借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