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煥麟,李銀輝,鄭定茹,鄺云航,趙 莉,羅雅艷,倪曉佳,溫預關(通訊作者)
(1廣東省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廣東 梅州 514089)
(2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 廣東 廣州 510370)
精神分裂癥患者因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導致機體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阻斷多巴胺抑制作用,致使機體血清催乳素含量升高,最終引發高催乳素血癥[1]。高催乳素血癥是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反應,也是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過程中的一大挑戰。國內外研究報道,其發生率高達42%~89%[2]。常規的抗精神病藥物使用后,患者可出現泌乳異常等不良反應,致使患者服藥依從性下降,加大了疾病復發風險[3]。氨磺必利作為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常用藥物,治療效果確切,起效迅速,但易致患者催乳素水平升高。本研究驗證氨磺必利治療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后血藥濃度與療效和催乳素的關系,旨在為臨床醫師調整用藥方案提供依據。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120例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年齡18~60歲,平均(33.70±12.2)歲。均符合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4]有關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60分[5];無嚴重軀體合并癥;病程<10年。
1.2.1血樣的采集和血藥濃度測定 采用的高效液相-質譜聯用儀液相為戴安UltiMate3000,質譜為AccessMAX。建立氨磺必利血藥濃度監測項目的色譜條件為:流動相為100%甲醇(5mmol/L甲酸銨):75%甲醇(5 mmol/L甲酸銨)=1:1,流速為0.3 mL/min,柱溫35℃,出峰時間1.2 min。最低定量限為1 ng/mL,絕對回收率≥85%,日內和日間變異系數均小于10%,滿足實驗室監測要求。在入組前和使用氨磺必利治療后1、2、4、8周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靜脈血,測定血清氨磺必利濃度和催乳素水平。
1.2.2臨床評定 于治療前1 d和治療的第1、2、4和8周末利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對患者進行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理和總分評定,治療后各時間量表總分與治療前差值越大則療效越好。
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資料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0例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前、后各時間測定催乳素水平和臨床療效PANSS評分統計,見表1。對治療后各時間催乳素水平和療效PANSS評分與治療前的t檢驗,治療后催乳素水平和療效與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120例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催乳素水平和臨床療效PANSS評分比較(±s)

表1 120例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催乳素水平和臨床療效PANSS評分比較(±s)
時間 催乳素水平/(ng·mL-1) 陽性癥狀/分 陰性癥狀/分治療前 4.36±2.30 29.95±2.41 31.45±2.68第1周末 24.52±3.71 27.65±1.84 29.35±2.56第2周末 35.10±4.5 25.75±1.20 27.05±2.43第4周末 59.98±9.75 21.70±1.03 23.35±1.38第8周末 97.77±14.36 20.85±1.08 22.05±1.73時間 一般精神病理/分 總分/分 差值/分治療前 41.15±2.88 102.55±3.25 0第1周末 37.70±2.53 94.70±3.29 7.85±1.34第2周末 34.35±2.51 87.15±3.37 15.40±2.62第4周末 27.80±1.73 72.85±3.13 29.70±2.36第8周末 26.30±1.49 69.20±2.72 33.35±2.88

表2 治療后各時間催乳素水平和療效PAN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結果
120例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后各時間氨磺必利血藥濃度,與催乳素水平相關性分析,呈顯著相關。見表3。
表3 120例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血藥濃度與催乳素相關性分析(±s,ng/mL)

表3 120例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血藥濃度與催乳素相關性分析(±s,ng/mL)
時間 血藥濃度 催乳素水平 r P治療前 0 4.36±2.30 - -第1周末 125.48±33.10 24.52±3.71 0.478 0.033第2周末 226.34±41.37 35.10±4.5 0.592 0.006第4周末 317.16±37.58 59.98±9.75 0.637 0.003第8周末 384.54±57.58 97.77±14.36 0.764 0.001
120例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后血藥濃度和療效的相關性見表4。療效在前4周與氨磺必利血藥濃度相關性顯著,第8周末(r=0.512,P=0.021)相關性下降。
表4 120例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血藥濃度與臨床療效關系(±s)

表4 120例患者治療前后各時間血藥濃度與臨床療效關系(±s)
時間 血藥濃度/(ng·mL-1)PANSS評分差值/分 r P治療前 0 0 - -第1周末 125.48±33.10 7.85±1.34 0.5280.017第2周末 226.34±41.37 15.40±2.62 0.5940.006第4周末 317.16±37.58 29.70±2.36 0.7800.001第8周末 384.54±57.58 33.35±2.88 0.5120.021
氨磺必利屬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其作用機制與對多巴胺D2、D3受體具有選擇性拮抗作用有關,能夠選擇性作用多巴胺受體,同時對體內5-HT具有拮抗作用,通過邊緣系統中部突觸后DA受體進行高劑量阻斷,從而改善陽性癥狀;同時,還可通過突觸前D2或D3受體進行低劑量阻斷,引起負反饋機制的中斷,進而改善精神分裂抑郁癥狀和陰性癥狀[5-7]。精神分裂癥患者服用氨磺必利等抗精神病藥物,阻斷D2受體,抑制DA分泌,刺激催乳素分泌,致使機體內催乳素水平升高,造成高催乳素血癥[8]。
本研究結果顯示,入組的120例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后催乳素水平和臨床療效差異有顯著性,表明患者接受氨磺必利治療療效確切但易致催乳素升高。對治療前、后各時間段氨磺必利血藥濃度與催乳素和療效進行相關性分析可知,催乳素與血藥濃度呈正相關,療效在前4周與血藥濃度相關性較好,第8周末(r=0.512,P=0.021)相關性顯著下降。前4周快速提升氨磺必利血藥濃度,易獲得顯著療效,第8周末血藥濃度提升后,臨床療效沒有顯著提升,催乳素水平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氨磺必利治療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有效范圍125.48~317.16 ng/mL,致催乳素水平升高等不良反應較小,療效較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