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固平,李昭會,陳麗融,何紅梅
(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 四川 達州 635000)
異位妊娠是臨床常見的婦科急腹癥,早期癥狀隱匿,不易察覺,隨著妊娠包塊體積增大,可引起輸卵管破裂出血等嚴重后果,死亡風險較高,需盡早診斷、盡快治療。對于已破裂的異位妊娠患者,需及時行手術治療,而未破裂異位妊娠患者可嘗試保守治療,西醫主要采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藥物治療,促進妊娠包塊脫落、排出,但是療效有待進一步提升。中醫對未破裂異位妊娠治療的研究較多,多采取活血化瘀方劑辨證治療,可輔助提升西藥治療效果,為進一步明確其具體療效,本次研究擇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未破裂異位妊娠患者180例,對比分析了中西醫結合方案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未破裂異位妊娠患者180例,年齡21~36歲,平均(28.6±2.4)歲;180例患者中,有停經史162例,陰道不規則出血153例,腹痛125例;病程30~57 d,平均(42.8±3.9)d;附件包塊直徑1.6~4.0 cm,平均(2.9±0.6)cm;孕次1~4次,平均(2.2±0.6)次;尚未生育103例,已經生育77例。納入及排除標準:(1)符合異位妊娠診斷標準,且未發生破裂;(2)經B超檢查、婦科檢查等確診;(3)均具有生育要求;(4)具備保守治療的適應癥;(5)排除伴有西藥(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使用禁忌證患者;(6)排除伴有肝腎病史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0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僅采用西醫治療。方法:連續服用米非司酮3 d,2次/d,規格50 mg;甲氨蝶呤,一次性深部肌肉注射50 mg。
觀察組:西醫治療與對照組相同,在治療過程中再輔助以中醫治療。中藥方劑組成:丹參20 g,黃芪18 g,三棱、莪術、熟地各15 g,川芎12 g,炙甘草10 g,桃仁、延胡索各9 g,紅花、當歸各6 g,赤芍5 g;每天1劑,水煎服,分早晚服用,連續服用7 d,檢測血HCG水平,如未出現明顯降低,間隔7 d后再繼續服用7 d。
(1)兩組的治療效果。痊愈:HCG轉陰,消除或明顯縮小附件包塊,無陰道出血、腹痛等臨床癥狀表現;好轉:降低HCG水平,縮小附件包塊直徑,減輕陰道出血、腹痛等癥狀;無效:未達到上述治療標準,或患者附件包塊破裂行手術治療。(2)記錄兩組患者HCG轉陰時間、陰道流血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妊娠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95.6%,高于對照組的8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患者HCG轉陰時間、陰道流血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妊娠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s,d)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s,d)
住院時間觀察組 90 11.2±2.9 9.5±5.1 5.5±2.2 25.3±9.5 20.8±7.5對照組 90 16.4±3.8 15.2±5.7 8.9±2.6 33.9±8.7 25.1±8.3 t 6.023 8.526 4.153 5.632 4.201 P<0.001 <0.001 0.012 0.008 0.011組別 例數HCG轉陰時間陰道流血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妊娠包塊消失時間
近30年來,異位妊娠發病率已經提高6倍,異位妊娠發病率高達2%以上[2]。通常,異位妊娠患者多比較年輕,尚未生育或生育要求比較強,因此,臨床中一直十分重視異位妊娠治療方案的研究。異位妊娠患者附件包塊破裂后,必須要及時的給予患者手術治療,以挽救患者生命,但患者附件包塊并未破裂時,可行保守治療的方法,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滿足患者的生育要求[3]。
當前,治療異位妊娠的藥物在不斷研究、研發階段,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并應用于臨床實踐中,獲得的治療效果也較為理想。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治療未破裂異位妊娠患者的藥物包含兩種,一種為米非司酮,一種為甲氨蝶呤,通常二者聯用,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米非司酮是新型抗孕酮的藥物,可競爭性和受體相結合,發揮強效的抗孕酮作用,促進妊娠絨毛組織和蛻膜的變性,釋放內源性前列素來減少黃體的生成素,把黃體溶解,囊胚發育則無法再依賴黃體來進行,使囊胚壞死,形成流產;甲氨蝶呤有效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對二氫葉酸的還原發生干擾,防止其變為四氫葉酸,有效阻止DNA的合成,可有效抑制滋養細胞的增殖,減少T淋巴細胞浸潤數量,避免局部免疫損傷效應的發生,達到治療的目的[4]。
近年來,臨床上開始廣泛的采用中醫方式治療未破裂異位妊娠患者,治療效果較好,且不良反應少,患者接受程度高,逐漸的凸顯出中醫保守治療的價值。中醫認為,女性沖任處于調和狀態時,可以正常受孕,但如果不和、氣血失調,受精卵運行受到阻礙而導致的異位妊娠。異位妊娠屬于中醫“淤證”范疇,為“少腹血瘀”之實證,將瘀血阻滯沖任后阻礙氣血運行,引起疼痛,若不能去除瘀血,新血難安,出現陰道不規則流血的癥狀,長時間淤積后,氣血結聚,發展為盆腔包塊[5]。臨床應用中醫治療異位妊娠患者時,中心應為活血化瘀,無論方劑中具體選擇何種中藥類型,均需對患者中醫證型詳細分辨,以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本研究治療中,所采用組方為桃仁、當歸、紅花、丹參等所構成,其中,丹參、莪術、桃仁可將患者微循環狀況有效改善,促進血管透通性的提升,加速新陳代謝,提升包塊的吸收速度;三棱、莪術可以增加血漿纖維蛋白、血漿膠原酶溶解活性,把血塊、胚胎組織有效軟化,分離消散,較大程度上將盆腔與輸卵管粘連情況改善,避免異位妊娠的再次發生;桃仁、紅花、川芎及赤芍均能夠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促使氣血順暢的運行,消除腹部疼痛及陰道出血癥狀;當歸、熟地、黃芪、炙甘草屬于該方劑中的佐藥,具有活血、養血、益氣、建中的功效,能夠使氣血運行的更為順暢;上述多味中藥合用在方劑中,不僅能夠活血化瘀、養血行氣,而且瘀血不會殘留,正常的組織不會被損傷,可有效吸收并消散盆腔內的瘀血,可以避免患者遭受手術創傷的影響,減輕患者治療期間的痛苦程度。
在中藥方劑的基礎上,聯合應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異位妊娠患者時,西藥和中藥可發揮聯合作用,將因輸卵管妊娠引發的炎癥及粘連更為快速的消除,并促進患者輸卵管功能的恢復,使輸卵管功能被保留,滿足患者的生育要求,相關文獻報道顯示此種中西醫結合的保守治療方式,治療效果較為理想,總有效率可達到90%以上,而單純西藥治療者總有效率僅為80%~90%。本次研究也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95.6%)顯著高于對照組(8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文獻報道一致,可知中西醫結合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有助于改善未破裂異位妊娠患者預后。中西醫結合之后,中藥方劑能減少西藥治療引發的不良反應,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便于患者接受。但臨床采用中西醫結合的保守方式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患者具有生育要求時,如果患者停經時間比較短,且附件包塊的直徑比較小時,可以采用藥物治療,治療期間,對患者狀況嚴密觀察;保守治療過程中,應定期的檢測血HCG水平、附件包塊大小等,有效的評估治療效果,必要時,及時的給予患者手術治療,避免患者預后情況比較差;此外,患者具有比較大的附件包塊,或比較長時間的停經后,短期內,完全吸收附件包塊的難度比較大,輸卵管腔狹窄、阻塞、盆腔粘連的發生風險在附件包塊激化后明顯提升,此時,即使可以采用保守方式治療,但并不能滿足患者的生育要求,因此,應慎重的選擇具體的治療方法。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藥方劑聯合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療后,其血HCG轉陰時間、腹痛及陰道不規則流血消失時間、附件包塊吸收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中西醫聯合方案可有效促進癥狀消退,縮短療程,提升治療效果,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患者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未破裂異位妊娠患者時,與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的西藥治療效果相對比,加用中藥方劑后,可以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縮短患者陰道不規則流血等癥狀的消除時間、血HCG轉陰時間及附件包塊消失時間,促使患者盡早痊愈,并能夠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滿足患者的生育要求,改善預后情況,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