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潔,李 倩,葉志芹(通訊作者)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腫瘤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PICC置管是通過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上腔靜脈的導管,常用于需要化療的腫瘤患者中。PICC置管傷害小且操作簡便,能夠彌補腫瘤患者化療和服藥治療的不足,降低化療給患者造成的痛苦,但是在PICC置管臨床應用中,由于患者對置管操作了解不足[1],護理依從性低,患者容易隨意走動,進而導致導管堵塞或移位等,誘發感染,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采取健康教育護理,提高患者對PICC置管的認知程度和護理依從性[2],延長置管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此,本次研究特選80例腫瘤PICC置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健康教育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80例腫瘤PICC置管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常規組40例,男女患者各20例,年齡46~78歲,平均(62.94±3.26)歲;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45~78歲,平均(62.41±3.1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常規組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做好患者病情監測,日常開展心理疏導、制定飲食方案等護理工作。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主要從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以及帶管出院四方面開展。(1)置管前:為患者實施置管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充分講解,PICC置管穿刺與普通靜脈穿刺不同,患者往往心存恐懼心理,擔憂置管后會產生各種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務必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以溫柔、誠懇的語氣與患者進行溝通,解答患者疑慮,講解如何預防并發展,提高患者配合度和治愈信心。(2)置管中:護理人員在置管過程中需要陪護在患者床邊,時刻關注患者體位同時通過語言溝通穩定患者情緒。在幫助患者改變體位前,可以指導患者進行適當放松和休息,使患者情緒穩定且信心充足時再行體位轉變。為提高置管成功率,護理人員需要囑咐患者放松置管部位,重視患者舒適度,導管長度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造成不適感,同時,需要保證患者高度配合置管工作,避免患者肢體亂動導致導管偏移或發生感染問題。(3)置管后:置管結束后,護理人員可以給予患者鼓勵與肯定,幫助患者建立治愈信心。為了避免置管部位滲血,置管結束后需要在穿刺位置實施加壓包扎,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者避免劇烈活動,以免造成再次滲血或導管移位。包扎處的敷貼需要每天定時更換,保持置管部位的干燥、潔凈。患者體內攜帶導管后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需要避免提、舉重物或高強度體育鍛煉,尤其注意避免置管側上肢過度伸展或彎曲,以免導管脫落。攜帶導管患者可以正常淋浴,但是淋浴前需要使用保鮮膜將置管部位包裹起來,淋浴后及時擦干并檢查置管部位有無潮濕現象,指導患者如何穿衣、脫衣,避免穿脫衣服時導致導管脫落。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自我檢查,一旦發現置管手臂發生疼痛、腫脹等癥狀需要及時就醫,切勿自主撕扯置管處貼膜,發現有污染和卷邊情況需要請專業護理人員進行更換操作。(4)帶管出院:部分腫瘤患者在化療間隙需要攜帶導管出院,因此需要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充分帶管出院指導,需要重點為患者講解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護理置管處,叮囑患者定期到醫院檢查置管部位并更換敷貼。可以為患者發放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手冊,囑咐患者一旦發現置管處發生紅腫、疼痛癥狀及時前往醫院處理。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導管留置時間和并發癥(導管堵塞、血栓、靜脈炎)發生概率。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包括心理功能、活動能力、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四項,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心理功能 活動能力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觀察組 40 79.81±3.04 75.36±3.42 82.06±3.81 81.83±3.45常規組 40 74.26±3.77 70.79±3.14 76.52±4.13 75.43±3.93 t 7.2479 6.2253 6.2357 7.7402 P<0.05 <0.05 <0.05 <0.05
干預前,兩組患者留置導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留置導管時間長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比較(±s,min)

表2 兩組患者導管留置時間比較(±s,min)
組別 例數 導管留置時間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15.92±2.35 31.92±2.37常規組 40 15.24±2.61 27.83±1.56 t 1.2245 9.1168 P>0.05 <0.05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PICC置管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操作簡便且治療效果好,可以減少患者因反復靜脈穿刺產生疼痛,避免產生藥物外滲等不良反應,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但是在實際PICC置管過程中,由于患者缺乏對疾病和置管流程的認知,容易導致導管移位、堵塞等問題發生[3],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需要對患者實施全面健康教育護理干預,使患者了解置管注意事項,避免并發癥發生,鞏固治療效果。
對于罹患腫瘤且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來說,實施健康教育護理是一種可行性和參考性比較顯著的護理模式。健康教育是為滿足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知識需求而開展的護理工作,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臨床操作的認知度,從而加強患者治療配合度[4]。本次研究根據腫瘤患者PICC置管特點,實施分層次的健康教育護理,可以通過置管前健康教育緩解患者緊張、恐懼情緒,通過健康教育護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使患者意識到遵從醫囑定時換藥并沖洗導管的重要性[5]。對患者進行規范的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理解不遵循醫囑定時更換敷貼、導管,會導致患者出現靜脈炎、感染等并發癥,不僅會致使患者醫療費用大幅增加,同時會提高患者疼痛感,降低其生活質量[6]。PICC導管是一種靜脈置入物,會對靜脈產生極大影響,若不經有效護理,容易生成靜脈血栓,患者留置導管時間短,處理不當甚至會誘發腦栓塞,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7]。因此,在患者留置PICC導管期間,務必為患者充分講解注意事項,尤其是避免置管肢體的高強度活動,以免發生置管后并發癥。經過護理人員有針對性的規范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置管時間得到明顯延長,靜脈置管利用率高,避免多次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可以降低藥物滲漏導致的靜脈炎等并發癥發生概率,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健康教育護理可以使腫瘤患者正確認識PICC置管,降低患者對置管的恐懼、緊張情緒,能夠提高患者依從性,使患者保持良好身心狀態接受治療,提高患者對并發癥的預防意識,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更高,留置導管時間更長,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綜上所述,在腫瘤PICC置管患者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留置導管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