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英
(茂名市人民醫院導管介入室 廣東 茂名 525000)
食管癌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食管支架置入是治療食管癌的有效手段,但部分患者受到術前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響,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影響患者的依從性,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3]。因此,臨床上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綜合性的、整體性的護理模式,近年來逐漸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綜合護理干預在以往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護理內容和護理形式進行了完善與補充,真正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醫療理念,因此也受到了廣大醫護人員、病患以及病患家屬的認可與接受。本次研究共選取60例惡性腫瘤患者為主要對象,旨在評價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食管支架置入的60例惡性腫瘤患者,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52~79歲,平均(66.38±2.28)歲;BMI為17.51~19.56 kg/m2,平均(18.54±0.15)kg/m2。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3~78歲,平均(66.35±2.42)歲;BMI為17.67~19.84 kg/m2,平均(18.57±0.18)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加強對患者的入院宣教,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前常規禁食禁水,持續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并觀察患者是否發生并發癥,及時發現、及時予以處理。
觀察組開展綜合護理干預:首先開展心理干預。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情況,向患者和家屬耐心的講解關于疾病和治療的相關知識,解答患者的疑問。在開展心理護理的過程中,采用圖片、健康手冊等方式進行宣傳,宣傳食管支架置入術的目的、過程和相關注意事項。同時,向患者介紹既往的成功操作案例,以消除患者的擔憂。其次加強術中護理。輔助患者擺放手術體位,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對室溫進行及時調整,為患者提供保暖需求。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舒緩患者的緊張感,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最后開展術后護理。指導患者取頭高腳低位,避免支架發生移位,進食后叮囑患者要保持坐位或半臥位,保持半小時,睡眠時將床頭抬高15~30°,避免食物發生反流。飲食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流質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性質,并記錄患者的疼痛癥狀持續時間,向患者說明產生疼痛的原因,教患者緩解疼痛的方法,必要情況下可遵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止痛。此外,置入食管支架要讓患者了解更多關于置入食管支架的相關知識及相關注意事項,增強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1)評估兩組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度,主要評估4個方面,分別是疾病基礎知識、手術知識、用藥知識、飲食知識,滿分為100分,各維度均為25分,得分越高表示認知度越高[4]。(2)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評估工具為視覺模擬量表(VAS),總分0~10分,得分越低說明疼痛程度越輕[5]。(3)評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評估工具為滿意度調查問卷,共包括25個條目,每個條目從滿意至不滿意,每個條目賦予1~4分,總分100分。總分≥85分為滿意,60~84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一般滿意度)[6]。(4)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工具為SF-36量表,共評估4個維度,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7]。
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和指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在疾病認知度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疾病認知度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疾病認知度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疾病基礎知識 手術知識 用藥知識 飲食知識觀察組 30 21.16±1.38 21.25±1.16 22.08±1.34 21.33±1.13對照組 30 18.57±1.02 17.84±1.03 18.49±1.08 19.96±1.22 t 8.266 12.039 11.425 4.512 P<0.001 <0.001 <0.001 <0.001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得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30 5.96±0.45 2.63±0.28 24.153 <0.001對照組 30 5.87±0.61 4.87±0.16 22.628 <0.001 t 0.045 38.044 - -P 0.879 <0.001 --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情緒功能 認知功能觀察組 30 81.53±2.31 80.85±2.29 80.33±2.34 84.52±2.17對照組 30 61.28±2.05 62.34±2.24 60.29±2.78 65.59±2.38 t 35.912 31.648 30.207 32.192 P<0.001 <0.001 <0.001 <0.001
食管支架置入是治療惡性腫瘤的常用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具有操作簡單、創傷性小、安全性高等優勢。但部分患者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利于食管支架置入術的順利開展,因此,臨床上要加強護理干預[8]。綜合護理干預的建立與實施均是建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對常規護理的內容進行了完善,并且在護理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每一位患者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工作原則。
本研究比較了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經對比綜合護理干預的優勢更突出,患者對疾病、手術、用藥和飲食的相關知識的認知度更高,患者經護理后疼痛程度更輕,護理滿意度更高,可達到96.67%,生活質量評分更高,無論是在軀體功能、角色功能,還是在情緒功能和認知功能方面,均有一定優勢,充分體現了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護理模式,同時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提升患者治療信心;加強患者術中護理可進一步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給予患者術后護理,告知患者術后正確體位、飲食原則、緩解疼痛的方法及相關術后注意事項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在惡性腫瘤食管支架置入中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緩解疼痛程度,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生活質量佳,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