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芳,姚麗安,錢靜燕
(青浦區中醫醫院 上海 201700)
癌癥是當下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隨著近些年來人們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惡性腫瘤疾病的發病率顯著提升,但尚未明確惡性腫瘤疾病的有效治療手段,多通過化療、放療等手段來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1]。中醫艾灸是一種常用的疾病治療方法,其原理是通過灸火的熱力來刺激患者,促進患者體內經絡腧穴發揮功能而改善病情[2],現抽取我院80例癌癥患者就中醫艾灸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及護理干預對策展開研究,分析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80例癌癥患者,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女患者各20例,年齡32~74歲,平均(53.5±4.1)歲;觀察組內男21例、女19例,年齡33~75歲,平均(52.4±4.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治療方法 以化學藥物療法聯合中醫艾灸的方法治療患者,其中中醫艾灸治療中選擇關元穴、足三里2個穴位,首先對穴位進行定位并做好標記,按照操作規范對穴位進行消毒并選擇生姜切成薄片,薄片的大小應當與穴位區域情況相吻合。在姜片上穿刺多個可以通過艾柱的孔,放置在對應的穴位上點燃艾柱,連續灸療3根艾柱,觀察患者皮膚紅潤但未起泡為最佳。艾灸治療結束后可使用紅花油涂抹在艾灸部位,作用是防止皮膚灼傷和增強艾灸療效。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整個護理過程均在患者理解的情況下開展,確保患者的舒適度,同時注意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綜合護理,如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放化療期間護理干預等,主要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癌癥患者多合并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面對化療、隔姜艾灸治療時可能因為負面情緒的作用而出現治療配合度較低等問題,需要安排相關的護理工作人員來分析患者現存的負面情緒,制定干預對策。主要包括認知干預、情緒干預、行為治療、社會支持等方面[3]。認知干預方面要求護理人員主動去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使用患者能夠輕松聽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述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癌癥的發生原因、發展方向以及病癥表現等,以便患者對自身病情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對于患者提出的各項問題,護理人員要及時作出回應,給予患者足夠的尊重和支持。情緒干預方面,要認識到治療效果與患者負面情緒之間的關系,利用積極的治療效果來促進患者的情緒改善,另一方面,護理人員要充分尊重患者存在的負面情緒,鼓勵患者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疾病。行為干預以放松訓練為主,讓患者平躺的病床上緩慢放松身體,進行肌肉的收縮和放松交替訓練,肌肉收縮時間在10s左右,肌肉放松時間在30 s左右,每日進行一到兩次。社會支持干預由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導,引導患者家屬參與到護理工作中,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患者,給予患者精神上、情感上的安慰,促使患者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意義[4]。另一方面,護理人員可以邀請努力與疾病抗爭的其他癌癥患者錄制積極向上的勵志視頻,播放給其他癌癥患者觀看,讓患者在同類人的行動激勵下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癌癥相關知識、藥物治療及中醫艾灸治療的作用原理等,讓患者對自身病情和治療方案存在更為深刻的認識,以至于患者正確認識到癌癥的存在以及藥物治療對病情發展的抑制影響,能夠做到抵抗藥物不良反應,耐受治療過程中的生理不適反應,主動配合治療工作,最后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為治療效果進一步提升打好基礎。(3)基礎護理干預:隔姜艾灸治療前由護理工作人員與患者取得聯系,告知患者即將開始治療,詢問患者是否存在疲憊、饑餓等情況,及時安排需要就餐或者入側。做好患者的準備工作后,檢查患者足三里、關元穴等穴位的皮膚情況,無任何問題方可開展治療工作。隔姜艾灸治療期間,安排護理工作人員看管患者,以便患者燙傷等情況發生,如果患者出現頭暈、眼花、惡心等不良癥狀,需要及時停止治療。治療結束后也要安排護理人員檢查患者的艾灸部位,詢問患者的是否存在不適反應,打開病房的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幫助患者身體快速恢復至最佳狀態。(4)放化療期間的護理干預:放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正常機體組織,中醫艾灸同樣會給患者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感,護理人員要耐心講解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在正確認識治療方案對病情積極影響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耐受性。治療期間由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共同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治療后可通過早期下床活動、外出散步等方式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促進患者的身體恢復。
采用焦慮(SAS)、抑郁(SDS)自評量表對護理期間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測定,以對比分析的方法總結作用效果。多維度的生命質量量表-諾丁漢健康量表(NHP)[5]為研究中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標準,其包括飲食、疼痛、情緒、睡眠、社會活動、整體活動等多個方面,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研究中所得數據均接受SPSS 22.0進行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觀察組 40 42.3±5.4 42.0±5.7對照組 40 47.8±6.2 48.3±6.6 t 6.831 7.327 P<0.001 <0.001
護理后觀察組內患者的NHP評分(18.3±1.2)分,低于對照組的(24.7±3.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231,P<0.001)。
癌癥作為當下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臨床上以放療、化療治療為主,雖然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但對患者身體傷害較大,直接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加之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識,多數患者在面對癌癥時會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進一步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探索癌癥的治療方法及護理方法是當下研究的重點,也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與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6]。
隔姜艾灸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黃帝內經》《千金翼方》等均有關于隔姜艾灸的記載,其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腫消結的作用,用于各類疾病的治療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注意的是,隔姜艾灸治療前要做好辯證,切記不能對有實火、虛火的患者使用。在癌癥患者的治療中隔姜艾灸選擇關元穴和足三里,其中關元穴為足三陰經和任脈的交界處,直接連通任脈,足三里則是足陽明胃經,位于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之間,通過這兩個穴位隔姜艾灸可以增強身體免疫能力,進而控制癌細胞的發展[7]。治療期間搭配上情緒干預、認知干預、社會支持干預、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對策,患者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對治療工作的耐受性和配合度大大提升,顯著增強了治療效果。隔姜艾灸治療期間的干預工作,為患者提供了切合時宜的護理服務,滿足了患者的各項需求也避免了燙傷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生理上的不適感。研究表明,護理干預下患者負面情緒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進一步證實了中醫艾灸聯合護理干預對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存質量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傳統放化療治療癌癥患者的過程中加用中醫艾灸治療和護理干預對策,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耐受性和配合度,有利于治療效果的發揮,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