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雅安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四川 雅安 625000)
就臨床麻醉學而言,其包含的學科內容較多,如醫學基礎內容、麻醉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等醫學知識,從而整體上來看,麻醉學十分重要[1]。另外在臨床中許多外科手術均需要應用到麻醉學知識,是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由此可見,麻醉的應用在臨床醫學實踐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提高臨床中的麻醉效果,并為麻醉科提高高質量人才[2]。以往臨床教學中常采用常規教學方法,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達不到理想目標。因此,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3]。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醫療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臨床麻醉學也不斷完善,在臨床麻醉教學中多模式教學方法逐漸廣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選擇部分麻醉規培生進行分析,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完成對比研究,以此探析臨床麻醉教學中采用多模式教學方法的價值,匯報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麻醉科的實習生28名進行分析,將實習生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組14名。所有患者的年齡范圍20~27歲,平均年齡為(24.36±1.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采用常規教學方法進行參照組學生的麻醉學教學,既臨床醫師進行操作演練,指導學生進行操作演練,同時臨床醫師對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研究組則采用多模式教學方法,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2.1合理的應有網絡資源及相關技術 就麻醉教學而言,其具有教學內容多的特點,但實際學時卻相對較少,該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較為密切。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改善傳統教學枯燥、乏味的弊端,可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教學輔助,并結合教育心理學原理,將計算機技術、教學內容相融合。在教學中利用計算機能夠解決內容枯燥和抽象的問題,使教學內容具有可視化、形象化和可聽化特點,從而將教學內容真實的呈現在麻醉規培生面前,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同時,引導麻醉規培生轉變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方法,通過多個維度分析問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4]。通過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理論知識的印象。另外,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中,不僅要呈現出基礎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還要對自身內容進行擴展,以此提高學生的體會,促進其總結知識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促進其科研意識的提高[5]。例如,在進行氣管插管理論教學時,教師可在課件中插入解剖學和插管操作的相關知識,并對各種插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演示,以此提高學生多元化能力。
1.2.2合理地使用臨床技能實驗法 在醫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養的過程中,臨床技能教學是重要的部分,其能夠提高麻醉規培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完成后,由帶教老師講解操作的重點,麻醉規培生在現場觀摩,對操作過程和要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就藥理學而言,其不僅涉及較多藥物種類,而且枯燥乏味,許多學生對于藥物的應用不夠熟悉。在實際教學中,與技能實驗室展開合作合理的設計教學程序,在教學中為學生演示藥物治療的效果。例如,在多種原因引起的心率過緩,可采用阿托品藥物治療,然而該藥物的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較為復雜,學生難以理解其在人體中的作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學生在該藥物使用時束手無策。若患者在手術中心率下降,可將患者心率下降的情況在計算機中設置,由80次/min的心率下降到40次/min,讓麻醉規培生根據這種情況自主選擇藥物,此時麻醉規培生能夠看到心率的變化。
研究過程中對不同分組的麻醉規培生進行考核,主要考核內容包括:麻醉準備、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麻醉評估等,考核分數分別為:12分、20分、25分、18分、12分,考核后統計兩組得分并進行比較。統計兩組麻醉規培生學習效果,采用3個指標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優、良、差,根據學生的考核成績進行評定,并計算總優良率,比較結果。
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經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t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采用多模式教學方法的研究組學生進行考核后發現,其麻醉各方面的成績均優于常規教學的參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麻醉考核成績(±s,分)

表1 兩組學生麻醉考核成績(±s,分)
組別 人數 麻醉準備 氣管插管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麻醉評估研究組 14 11.54±1.4817.31±2.9222.13±2.7919.14±1.8311.51±1.73參照組 14 9.07±1.18 12.52±3.1716.67±2.7117.33±2.72 9.01±1.29 t 6.163 3.521 3.598 2.066 3.136 P <0.05 <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麻醉規培生接受多模式教學方法后,學習效果優、良、差的麻醉規培生分別有11名、2名、1名,優良數為13名,優良率為(92.86%);參照組麻醉規培生接受常規教學后,學習效果優、良、差的學生分別有8名、3名、3名,優良數為11名,優良率為(78.57%);以上數據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2 兩組學生的學習情況比較(人)
臨床實踐中,麻醉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環節,其不僅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而且還有較高的危險性。這對麻醉醫師提高了要求,必須對麻醉技巧進行熟練地掌握,并對各類麻醉范圍進行全面且充分的了解[6]。另外,在臨床治療中,對于麻醉的需求越來越高,想要滿足實際需求,就必須加強麻醉教學,為臨床麻醉工作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以往麻醉教學中多使用常規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例如: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教學內容的枯燥等[7]。因此,麻醉教學中需要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臨床醫學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多模式教學方法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逐漸在臨床麻醉教學中得到了良好應用。就多模式教學方法而言,其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并根據麻醉規培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對網絡資源合理的應用,并使用相關課件,能夠有效地提高的興趣,同時還能夠讓麻醉規培生通過網絡課件對麻醉學內容反復觀看和學習,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并促進麻醉規培生學習效率的提高[8]。另外,在教學中進行技能實驗法教學,對麻醉規培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促進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在實際教學中,讓麻醉規培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法,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對麻醉規培生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協同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本研究過程中對研究組麻醉規培生采用多模式教學方法,結果顯示,本組麻醉規培生麻醉考核成績優于采用常規教學方法的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多模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比常規教學措施有明顯的優勢,同時在實際應用中對麻醉規培生麻醉知識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作用,具有應用價值。但本次例數偏少,還需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