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會英
摘要:在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且大力發展農業種植業的今天,以袁隆平院士為首的農業技術人員不斷優化水稻品質并發開新的水稻品種,以期滿足新時代中的發展需求。結合實踐經驗可知,優化水稻新品種的種植篩選試驗對保障水稻質量與產量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文以水稻新品種種植篩選試驗的影響因素為入手點進行分析,針對提高水稻新品種種植篩選試驗成功率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希望以此推進水稻新品種篩選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水稻;新品種;種植篩選試驗
水稻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大眾對水稻的質量與產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農業工作者正在不斷開發水稻新品種,種植篩選試驗作為保障水稻質量與產量的重要環節也得到了更多關注。水稻新品種通常需要經當地試種考察后才可大面積種植,且在考察過程中一定要秉持擇優選用的原則,但目前受到自然及人為等因素的影響,水稻新品種篩選成功率相對較低,當代農業工作者應當積極探究篩選試驗的影響因素并結合工作經驗對提高試驗成功率的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1.水稻新品種種植篩選試驗的影響因素
從品種自身來看,水稻新品種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其種植效果存在差異,整個試驗過程受到試種田地理位置及土壤情況的影響,同時自然條件中的溫度、空氣濕度、海拔高度以及晝夜溫差等問題也會影響試驗的成功率,加之以春寒、秋寒及秋冬旱為代表的等災害性天氣,這些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加大了選種的難度。
從試驗過程來看,試種土壤的差異很容易使田間試驗出現誤差,長期且固定的灌溉方向會引起土壤肥力呈現梯度性變化,若同一塊試驗田在同一個季節內種植了不同品種也會引起土壤肥力不均的問題,部分試驗田管理存在問題,在插秧環節中若采用多人作業也會導致區間叢數與本數存在差異,從而影響篩選結果。
從人為因素來看,社會的發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國民對水稻質量的要求更多,為此新品種的豐產性及抗病性等性狀也成為了農業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目前從事農業工作的大多為農村老年群體,對于新技術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普遍較差,不僅影響了試種效果,也無法充分展現品種優勢,由此可見,種植技術、相關設備及人力資源也是決定試驗效果的重要因素[1]。
2.提高水稻新品種種植篩選試驗成功率的有效策略
2.1科學選擇試驗地點并采取多點試驗
提高水稻新品種種植篩選試驗的成功率應當以科學的選地為重要前提,受海拔、氣候、光照及土壤肥力等自然因素的影響,新品種的試種效果存在很大差異,為此相關工作人員在選擇試種田地時應當保證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盡可能選擇地勢較為平坦、光照條件充足且溫濕度適宜的試種地點,在保證田地周圍有足夠的空地的同時對土壤條件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因肥力不均而造成的結果誤差,同時還應當在田地周圍設置保護欄以減少以外損壞。工作人員應當推進“多點試驗”工作,分別在山區、半山腰、山腳下以及平原片不同海拔等地點進行試驗,除此之外還要在不同生產季節進行多次試驗,一次盡可能縮短試驗時間并保證試驗結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從而為水稻新品種的推廣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2]。
2.2從多各角度入手考察新品品種性狀
不同品種水稻的抗逆性、豐產性、成熟期及商品性各不相同,不同種植者的種植目的、現有條件及管理水平也存在差異,為此在新品種選種的過程中一定綜合考慮品種特性及種植目的。品種性狀的篩選工作是提高水稻新品種種植篩選試驗成功率的核心環節,所謂的品種篩選就是對水稻的各種性狀進行綜合性評價,盡可能選擇具有豐產性的品種以滿足對國民對糧食產量的需求,且水稻的生育期應當與試驗地的自然條件相適應,例如針對濕度較大的丘陵地區應當選擇抗病能力及抗寒能力較強的品種,盡可能減少因稻瘟病造成的經濟損失。工作人員在考察綜合性狀時應當對種子的發芽條件及水分進行考量,尤其是雜交水稻,其發芽率不應低于80%、水分也不得高于13.0[3],經發芽情況測試后選擇生活力強、發芽整齊且出苗一致的品種,試種前一定要加強管理工作,注意控制溫度、保證通風以及新舊不同儲等保存原則,進而從根本上保證種子的質量。
2.3滿足市場需求為前提開展具體試驗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農業發展,同時也將解決“三農”問題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工作任務,農村農業種植結構在這一背景下得以優化調整,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的開展應當以滿足市場需求為根本目的,得到的試驗結果應當為水稻種植效率與效益的提高提供相應的參考建議。根據品質及用途可以將水稻簡單分為普通水稻、優質水稻、飼料水稻以及加工水稻等種類,這些水稻的用途及質量均有所差異,正是因為存在多樣化的水稻種類才滿足了社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以我國山區試驗田為例,人均耕地普遍較多且飼有大量禽畜,為滿足地域需求可以以飼料水稻為主;反觀城郊試驗田的試種工作,其水稻種植與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飲食需求,為此試驗人員應當盡可能選擇一些優質水稻。
3.結束語
水稻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之一其種植與生產工作一直都是農業發展重點關注的問題,社會的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稻的產量及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促進我國水稻的增產與優產,加強水稻新品種的開發與篩選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分別從水稻品種、試驗過程及人為因素角度出發分析了影響新品種篩選試驗的主要因素,結合實踐經驗,對科學選地并多點試驗、考察水稻綜合性狀以及分析市場需求等有效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希望以此提高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的成功率并促進我國水稻新品種篩選工作的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寶珠. 水稻新品種種植篩選試驗[J]. 農民致富之友, 2019, 605(12):21.
[2]秦四志, 劉繼環. 水稻優質品種篩選試驗[J]. 現代化農業, 2019, 478(05):42-43.
[3]李忠慧, 郭克祥, 張大海,等. 平壩區耐低溫水稻新品種篩選試驗[J]. 基層農技推廣, 2019, 7(05):12-15.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農業農村局?61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