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紀錄片近幾年的發展呈異軍突起之勢,紀錄片的創作手段在不斷地創新,被越來越多年輕觀眾所喜愛。而對于我們青年創作者來說,不止需要追求紀錄片的創新,更應該回歸本真,多去欣賞一些經典紀錄片,不斷思考自身的創作,錘煉過硬的基本功。本文將以西班牙導演維克多·艾里斯的紀錄片《?溫勃樹陽光》為例,反思自身的紀錄片的創作實踐,討論筆者在紀錄片實踐創作中的體會與思考。
一、紀錄片的選題
俗話說:“選題是紀錄片成功的一半”,可見題材的選擇在紀錄片創作中的重要性。紀錄片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影視藝術形式,可選擇的題材有很多,但是要選擇具有紀錄價值的題材,錘煉出其中的社會意義,這樣的紀錄片才具有拍攝價值。
筆者在最初的創作中,在題材的選擇上認識較為狹隘,認為紀錄片的題材選擇必須選擇具有新聞價值或者觀眾獵奇的題材,但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例如紀錄片《?溫勃樹陽光》的選題是畫家安東尼奧·洛佩茲花費數月時間畫一棵樹的經歷。如果單純的從這個題材來看似乎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但是導演對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后,以畫家作為主人公,通過講述畫家創作這幅溫勃樹的作品的過程,闡述出樹、人與作品的關系,他們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有著各自的生命,而這個影片將他們關聯在了一起,這樣看來就賦予了這部影片很高的藝術價值。
選題只是紀錄片創作的開始,重要的是要怎樣去結構影片,讓題材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優勢。筆者在近期正在拍攝的一部紀錄片,選擇的題材是新疆哈密市處于荒漠中的一家駱駝養殖合作社,駱駝養殖數量達五百多峰,養駝人將這些駱駝放養在荒漠之中。單從題材來說可以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但要想使影片呈現出思考性和社會意義,在接下來的創作中需要著重把握該片中人物、事件的選擇,以及對事件的敘事編排和影片的主題表達。
二、紀錄片的拍攝
紀錄片題材選擇完成后就應該通過前期的調研確定拍攝提綱,開始著手紀錄片拍攝的相關事宜,雖說紀錄片的拍攝具有很多的不可預知性,但是我們在拍攝前通過了解確定拍攝主線,隨時拍攝對象溝通掌握事件的發展狀況,在紀錄片《溫勃樹陽光》中,拍攝的主線就畫家作畫的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主人公也還會發生其他的事件,導演會根據自己的意圖,對事件進行選擇性記錄。這部紀錄片中導演主要多以固定鏡頭和疊化的拍攝手法來進行記錄,片中畫家鋸木頭、搭畫架、繪畫果樹的過程、與朋友的交談等一系列瑣碎的事件記錄,導演用最樸素的鏡頭展現給觀眾,雖說會使觀眾感覺到無聊或乏味,但不得不承認這就是生活。導演通過這個影片將時間凝固,用影像的方式折射生活,試圖打破與生活的界線。
通過觀看此部紀錄片,可以感受到拍攝者已經融入進畫家的生活,畫家愿意將自己的真實生活展示出來,這就要求創作者需要與被攝對象建立良好的關系,使被攝對象能夠接納你進入他的生活,這樣才能保證為觀眾呈現出真實的影像。
同時該紀錄片給予筆者的最大感悟是拍攝中不僅要與被攝對象建立良好的關系,也不可急于求成,需要保持足夠的創作耐心,不斷地去感悟拍攝對象的生活,這樣拍出的紀錄片才會更加具有感染力。例如筆者在拍攝駱駝養殖合作社時,由于合作社成員都是少數民族,剛開始在溝通上產生了一些問題,他們也有一定的戒備心理,這就需要創作者想辦法融入他們的生活,筆者采取的方法就是與他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相處,漸漸地與他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樣會在后續的拍攝中減少很多阻力。
無論是紀錄片《溫勃樹陽光》中的畫家作畫,還是紀錄片外導演的拍攝記錄,兩者都是在進行藝術的創作,或許導演也是想以此來闡述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即藝術就是用作品來記錄生活、反映生活。
筆者在接下來的創作中,也會借鑒紀錄片《溫勃樹陽光》的創作方法,保持足夠的耐心,記錄過程中感悟合作社養駝人的生活,將自己對生活的思考融入影片的創作中,把握事件細節的記錄,盡量能通過影像真實的表達出他們的情感與生活。當然筆者也會在創作中進行創新,例如充分挖掘作品中的事件的故事性,并融入一些戲劇性元素。
三、紀錄片的敘事
敘事就是對真實或虛構事件的記敘,紀錄片要表達創作者的意圖,有效地實現信息的傳播,與它的結構技巧關系十分密切。①紀錄片不像故事片可以按照劇本的方向進行敘事,它所記錄的事件是具有不可預知性的,但是紀錄片導演可以根據自身的意圖確定主線方向,比如《溫勃樹陽光》的導演在拍攝這部影片之前,他就清楚自己想要記錄畫家作畫的這一過程,這就是在拍攝前就已經確定好了自己的拍攝主線,而片中不管是畫家與客人的交流還是與家人的相聚,還是其他的事件都是為主線而服務的,因此這部影片的敘事結構非常的清晰,非常清楚地交代出了畫家安東尼奧·洛佩茲作畫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困境。
紀錄片的敘事是非??简灳帉降?,筆者在之前的創作中,經常對于敘事結構把握不清晰,總希望將拍攝的事件都剪輯到紀錄片里,但是這樣的做法是創作的大忌,因為會使觀眾無法看出作品中想要表達的主題。編導需要在一開始就要清晰想要表達的主題,對事件的呈現需要有側重點,要想方設法的去表現一件事情或者講清楚一個問題,分清主次結構。創作者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主要事件,那就在創作時多拍攝與主線相關的事件,拍完后通過素材整理選擇更能吸引觀眾、突出主題的事件進行編輯。
紀錄片發展到今天,想要增強可視性就必須學會講故事,這里的故事不是虛構的,而是真實人物發生的真實故事。當然為了增強其故事性,編導可以適當的介入,但是不可以過度介入使其失去真實的生活邏輯。
總之,在欣賞完紀錄片《溫勃樹陽光》之后,筆者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創作,之前所創作的許多紀錄片過于簡單和模式化,沒有太多的內涵價值,對紀錄片的認識較為淺薄,沒有足夠的生活經歷支撐。接下來,筆者在每一部作品創作前,先去深入了解所攝題材背后的故事,體驗、感悟他們的生活,不斷地在拍攝中認識他們,認識自我,始終不忘初心,做時代社會忠實的記錄者,不斷摸索學習新的理論知識,追求創作更高品質的紀錄片。
參考文獻
[1] 王偉平.紀錄片的敘事結構——兼談《世博零距離》創作體會[J].??視聽縱橫.2010(04).
新疆藝術學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8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