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芳 張曉月 陳雨晴 楊晶惠 陳小強
1 海洋污染現狀
海洋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類稱之為“藍色寶庫”。然而人們在利用和享受海洋資源的同時,卻把海洋視為排放廢物的“垃圾場”。近幾年來,由于人類生產活動的擴大,導致海洋生態環境遭受重創,產生了諸多海洋問題。 其中海洋污染突出表現為海洋石油污染和海洋垃圾污染。
隨著石油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海洋資源的大力開發,人類在開發和利用海洋的同時頻頻出現各種海洋溢油事故。2013年,中國中石化青島開發區原油泄漏,污染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導致沿海動植物、鳥類和海洋生物大量死亡;2010年,美國墨西哥灣海底發生嚴重的原油泄漏,至今仍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漏油事故,據估計泄入墨西哥灣的石油在1700萬加侖到2700萬加侖之間,為應對漏油事件故已耗費了9.3億美元。2007年,俄羅斯油輪“伏爾加石油139”號在刻赤海峽遭遇狂風,解體沉沒,3000多噸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到嚴重污染。2002年,利比亞籍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體沉沒,6.3萬噸重油泄漏。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共計數千里的海岸受到污染,數萬只海鳥死亡。
2 海洋污染的危害
2.1石油污染的危害
在石油進入海洋的初始時,形成油膜,剛開始時難以揮發和溶解,再被大風吹到岸邊,便可以形成半米甚至一米厚的油膜。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影響海區的海空物質交換,從而是海洋產氧量減少,海洋生物多背窒息而死。同時油膜對周邊海洋漁業,特別是貝類及養殖業時毀滅性的不僅生態漁業,海上旅游業、海上礦業和海上交通業等,也都將受到嚴重損害。石油一旦黏附在海鳥等生物的體表、羽毛上,其保暖、游泳、潛水、飛翔等能力便會喪失,最后只能悲慘死去。
油膜經溶解、分散等一系列過程轉化,極易產生多種有毒化合物。在被海洋生物接觸后會進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使其體內的致癌物質濃度明顯提高。一方面毒害海洋生物自身,另一方面通過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危害人類自身生命健康。
2.2海洋垃圾污染
海洋垃圾不僅會產生視覺污染,還會造成水體污染,從而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海洋垃圾被生物誤食后,往往被噎死,或者殘留在胃里不被消化和分解,最終引起死亡。
3 研究發展現狀
海洋油污及垃圾清理船在減少海洋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目前國內常用的處理海洋油污的方法
1.物理法
(1)圍欄法:石油泄漏到海面后,通常由摩托艇前往事故海域投放圍油柵控制油污擴散,吸油船進行油污處理。但是在使用圍油欄時,風向和潮汐均會影響圍油欄的圍油效果。
(2)吸油材料:可使用親油性的吸油材料,使溢油被粘在其表面而被吸附回收。此種方法只能收集已經泄露的原油,清理水體內的原油污染非常困難。
2.化學處理方法
使用溢油分散劑。分散劑可以減少石油和水之間的表面張力使溢油在水面乳化形成O/W型乳狀液,從而使石油分散成細小的油珠分散在水中,使溢油微粒易于與海水中的化學物質反應,易于被能降解石油烴的微生物所降解,最終轉化成CO2和其 它水溶性物質,加速了海洋對石油的凈化過程。
但是這種處理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會對海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3.燃燒處理法:
燃燒之后會產生焦油球,然后用船打撈起來,但是此種方法會污染空氣,一般不被采用。
3.2現有油污及垃圾清理船舶的設計
1.油污水處理系統“珠航清壹”號的設計
“珠航清壹”是由一艘長期閑置的供水船改裝成的船舶機艙油污水收集和處理船,用于解決他們公司屬下內河機動船舶艙底油污水路問題。油污水處理流程由艙底初期處理;后期處理;浮油收集3個系統組成。原理是由一臺自吸式離心泵將他船機艙油污水泵入沉淀艙,經沉淀一定時間,大塊油自行浮面分離后,流入波紋板粗粒化裝置,將油污水中直徑較小的油粒進一步分離,再由機帶泵泵入油水分離機,分離水最后流經變層濾料器進一步凈化排出。該浮油處理系統操作使用簡單、集油可靠。
2.現有清漂打撈輸送裝置
采用集中液壓動力源,實現了系統流量的動態分配,降低能耗,對大型庫區或河道環境中的各種復雜工況的漂浮物進行綜合處理,該清漂裝置集收漂、推漂、零散收漂功能于一體,并配置多功能輔助裝置收集漂浮物,同時具備流水線式作業能力,從而實現輔助和快速收集漂浮物以及自動運轉作業能力。
3.3目前清理船所存在的問題
(1)現有船舶、清理設備清理油污的效率極低,清理油污速度慢,使用場合存在局限性。
(2)現存的清理船舶功能單一,無法同時進行海洋垃圾和海洋油污的同時清理。
(3)目前我國打多數油污清理方法靠人工進行,這將對清理人員的健康造成隱患。
(4)目前的清理船大多不能夠單船操作,需要一定量的勞動力。
因此,面對日漸嚴峻的海洋污染的考驗,發展更加高效、多功能、智能化能夠適用于多種場合的海上清理船只是尤為重要的。
作者簡介:馬會芳(1999-)女,漢,重慶市南岸區,籍貫:河南商丘,本科,單位: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市?4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