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發展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給人類帶來豐富的物質享受,同時,人類也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提倡生態文明建設。制造生態紡織品就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措施,是服裝行業參與環保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將研究生態紡織品的檢測問題,并提出一些可行對策,以便促進生態紡織品更加規范、標準,打造系統的生態安全檢測機制,促進我國生態紡織品檢測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生態紡織品;檢測;問題;對策
目前,國際對生態紡織品都非常重視,國際環保紡織組織協會還發布了有關100種生態紡織品的檢測標準和限量值要求,且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增設了有關生態紡織品的規定,表示要嚴格控制優化學殘留物。生態紡織品綜合了人們對服裝的穿著體驗,非常符合現代人對服飾的要求。加強生態紡織品檢測也有助于推動服裝業向著環保方面發展。
1.生態紡織品檢測存在問題
1.1檢測技術存在不足
目前,我國生態紡織品在進出口存在嚴重的綠色貿易壁壘,主要原因就是現生產的產品達不到國際檢測標準。我國實行的檢測標準較為寬松,而國際貿易檢測標準更為嚴苛。因此,雖然很多生產的生態紡織品雖然達到我國現行檢測標準,但是卻不能在國際貿易中通行,這就是我國檢測技術欠缺的地方。比如說,我國的紅外光譜法的圖譜解析準確度不夠,存在較大偏差。
1.2檢測標準體系不完善
雖然國內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國內檢測標準,但是與國際檢測標準有較大差距,容易出現通過國內標準卻無法通過國際標準的情況。因此,要想與國際接軌,我國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檢測標準體系,否則會出現國際市場和拉低國家威信的情況。
1.3檢測水平落后
之所以會出現國內檢測標準與國際檢測標準不一致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檢測技術還存在不足,檢測水平比較落后。我國在生態紡織品檢測項目和檢測內容方面與國際有所區別,特別是對有害物質的重視度不夠。另一方面,我國在檢測人員的培養方面重視力度也不夠,由于人員培訓需要花費較高成本,有些企業為了增加收益就忽視了人員培訓,導致很多檢測人員檢測技術不熟練,定量分析數據也不夠準確,從而難以提高我國檢測水平。
2.我國生態紡織品檢測質量優化策略
2.1創新檢測技術
檢測技術是生態紡織品檢測的根本,常見的檢測技術有色譜分析、原子光譜分析技術、分子光譜技術等,而我國在這些檢測技術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1]。比如,高效液相色譜法是常見的色譜分析的一種,它具有反應速度快和靈敏度高的優勢,但是需要的成本較高,且后期維護存在困難。電感耦合等離子—原子發射光譜法具有耗時短、效率高的優勢,但是卻無法判斷出紡織品主要結構和具體形態。分子光譜技術雖然操作簡單、效率高,但是卻不能滿足定量分析的準確性[2]。因此,必須要創新新的檢測技術或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創造出既高效準確,又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物力的檢測技術,才能提高我國生態紡織品檢測質量。簡單來說,需要從優化軟硬件方面出發,加強與國際接軌,才能打破綠色屏障,讓生產的生態紡織品能夠在國際上自由貿易。國家需要深入了解國內外檢測標準及檢測技術的差異性,結合現有檢測技術進一步細化檢測標準,降低與國際的差距。同時,引進國外檢測技術和加強與國外檢測機構的合作,引導國內檢測機構更新檢測理念,掌握和創新檢測技術,進一步提升國內檢測水平。
2.2完善檢測標準體系
目前,我國的生態紡織品一直主打中低端市場,這樣的產品很難走上國際。因此,需要加強對紡織品生態安全認證,進一步健全檢測標準,并建立完善的檢測標準體系,這樣才能加強把控生態紡織品的生產和市場準入,提升我國生態紡織品生產質量。首先,政府需要加強對檢測標準的制定。政府可以出臺一套完善的、權威的通用檢測標準,保證制定的標準符合相應的技術要求,并且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為創新檢測技術的專家提供保障。然后,需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區域標準。區域可以分為國內標準和當地標準。國內標準要以通用標準為標桿,而地區標準則要以國內標準為標桿,與時俱進,不斷提升檢測標準。比如,國外在麻織品、羊絨制品方面缺乏通用標準,而我國優勢羊絨大國,這時候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制定相應檢測標準,形成獨具中國特點的檢測標準和中國品牌。
2.3提升檢測人員素質水平
檢測人員是開展檢測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如果檢測人員對檢測技術、操作流程都不熟悉,無法熟練運用檢測設備開展檢測工作,那么將會直接拉低檢測質量和效率,非常不利于生態紡織品行業健康發展[3]。因此,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強對檢測人員的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培養專業的檢測專家,才能實現與國際接軌的目的,為生態紡織品流入國際市場提供保障。首先,國家教育部門要重視生態紡織品檢測專業課程的建設和教學,通過系統化教學幫助檢測人員建立全面、系統的檢測體系,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現代檢測技術。然后,企業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與培訓,學習先進的檢測技術和了解最新的檢測標準。最后,要引導專業的檢測人員不斷提升自己,積極研究新的檢測技術和設備,為我國生態紡織品檢測提供幫助,從而才能推動我國檢測檢測快速發展。
2.4規范生態紡織品檢測流程
首先,需要保證檢測樣品選取的規范性。樣品選取不僅需要注重數量要求,還需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樣品,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然后,需要加強對檢測人員的要求。必須要保證參與檢測工作的相關人員都具備良好的實踐操作技能,至少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和豐富的理論知識,才能保證檢測流程的正確性。檢測工作是一項非常嚴謹、復雜的工作,如果檢測人員只會紙上談兵,甚至一竅不通,那么直接提高檢測的錯誤度,降低檢驗效果質量。為了保證檢測人員的實踐能力,相關部門和企業需要對檢測人員進行考核評價,只有考核合格者才能參與到檢測工作中。
3.結語
生態紡織品的檢測結果和質量會直接影響到產品是否能夠流入市場,同時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加強對檢測工作的重視,不斷提升檢測水平和技術,才能為生態紡織品檢測工作有序進行提供保障,否則不僅無法進入國際市場,有可能還會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陳嘉杰.淺談生態紡織品檢測問題分析及對策[J].紡織報告,2018,0(4):32-33.
[2]于星元.生態紡織品檢測問題分析及對策[J].紡織報告,2019,0(5):8-9.
[3]唐茂勇.淺談我國紡織品檢測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紡織報告,2019,0(5):48-49.
姓名:于麗麗,性別:女,出生年月:1986年2月,籍貫:山東黃縣。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2012-2018年,黑龍江省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職務:檢驗員;2018至今,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職務:科員。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紡織纖維檢測。
(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