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飛 倪偉
摘要:防災減災是人類社會通過采取各種相應的行動和具體措施來達到減輕災害危害的活動,通過提高防災減災手段,可以避免或減少災害的發生,從而減少災害損失,防災減災有利于可持續發展,通過努力而減輕其損失程度。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抗災救災工作。
關鍵詞: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鄉村振興
1.防災減災內涵和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重要意義
1.1防災減災內涵
防災減災是人類社會通過采取各種相應的行動和具體措施來達到減輕災害危害的活動,通過提高防災減災手段,可以避免或減少災害的發生,從而減少災害損失,防災減災有利于可持續發展,通過努力而減輕其損失程度。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業農村擺上優先發展的位置,必將有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2.目前鄯善縣農村防災減災能力現狀
2.1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進一步推進
鄯善縣氣象局與應急管理、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交通運輸、消防、教育、民政、水利等多部門聯合形成常態化防災減災機制。建立了覆蓋全縣、遍及11個鄉鎮的115余名氣象信息員隊伍。氣象災害防御預案體系正在形成,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正在以點帶面加緊建設。氣象科普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宣傳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農戶初見成效。“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初步形成。
2.2專業專項氣象服務不斷深化
專業服務內容已從傳統單一的天氣預報向天氣預報警報、專業專項預報、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氣候可行性論證等延伸,更具針對性。服務領域已經涵蓋農業、林業、水利、能源、環境、交通等十多個行業,延伸到經營大戶、合作組織。重大活動氣象保障、人工增雨(雪)抗旱等專項氣象服務廣泛開展,依托基本業務、依靠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得到明顯增強。
2.3氣象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建立了氣象災害應急指揮中心,應急響應機制和應急服務流程逐步完善,應急處置、應急服務演練等工作逐年加強。
2.4氣象綜合監測能力和預測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明顯提升
全縣建成各類自動氣象站11個,實現了連續觀測和10分鐘一次的數據上報。建成區、地(市)、縣三級氣象視頻會商系統,新型工作站基本建成,業務一體化工作已基本實現。氣象信息共享、本地化的城鎮天氣預報、預警信號發布等天氣預報業務平臺和主要氣象災害預報系統建立并投入使用,加大短時臨近預報等業務的建設,大幅提升氣象預測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預測預報產品更加豐富。
3.目前鄯善縣農村防災減災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短板分析
3.1氣象預報預測能力亟需提高
數值預報產品與綜合探測資料的分析應用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2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
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水平與鄯善縣氣象業務服務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氣象科技領軍人才缺乏,人才隊伍結構尚欠合理,氣象科技整體實力、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加強。
3.3臺站現代化建設相對滯后
站現代化建設相對滯后,基礎設施承載業務能力仍很薄弱,臺站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3.4氣象服務農村改革
氣象服務農村改革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城鎮發展,滿足各行各業需求的能力亟待提高,相關的工作有待深化。
4.提高鄯善縣農村防災減災工作能力的對策和措施
4.1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制機制
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運行機制,積極發揮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作用,制定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完善分災種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的社會應急響應機制。推動大風、寒潮、沙塵暴、局地暴雨及高溫等主要氣象災害防御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氣候可行性論證等能力建設。把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地方發展規劃、政府績效考核和公共財政預算。
4.2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及傳播能力建設
充分運用吐魯番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依托氣象部門現有資源建立規范統一、多部門接入的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加強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運行與維護。媒體、通信及相關單位切實承擔社會責任,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綠色通道”和手機短信“全網”發布機制。推進學校、醫院、機場、車站、旅游景點、建設工地等人員密集區和農村社區氣象信息接收設施建設。
4.3加強關鍵區域和敏感行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以大風、寒潮、沙塵暴、局地暴雨及高溫等主要氣象災害防御為重點,推動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交通安全氣象保障工程、旅游氣象服務工程建設,加強氣象災害多發區、重發區、天氣關鍵區等重點區域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提高天氣氣候預報預測準確率,全面提升地質、環境、交通、水利、林業、電力、旅游等重點領域氣象服務能力。
4.4組織領導
健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機制,落實必要的機構、編制和工作經費,并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納入政府公共服務及績效考核體系,加強指導、檢查和考評。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推動建立水利、農業、林業、保險等主要受益行業的投入機制。
4.5加快推進人工影響天氣重大工程建設
圍繞 “新疆綠洲可持續發展人工增水及防雹保障工程”,以建設和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設施和地面作業系統為重點,加快推進“吐魯番市空中云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實施,努力推進地方人民政府落實地方配套資金。科學謀劃和凝煉我縣人工影響天氣重點項目,以項目帶動建設,以建設促進發展,加快推進我縣人工影響天氣事業發展。
4.6全面提升氣象為優勢農業產業服務能力
大力提升氣象為葡萄全產業鏈跟蹤服務能力,開展葡萄氣候品質認證。強化氣象為設施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服務能力建設,建立主要氣象災害服務指標體系,制定大風、霜凍等災害防御標準,為鄯善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精品版”發展戰略提供全方服務。
結?語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于加強防災減災的思想,以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切實提高我縣基層氣象災害的防災減災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政府加大對氣象為農服務的組織領導,加大對氣象為農服務的資金投入、出臺有利于氣象為農服務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氣象在鄉村振興的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范有成.人工影響天氣在農業生產服務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農家科技旬刊,2015 ( 12)
[2]孟垚.我國農業氣象災害特征及防災減災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3)
[3]段娟.基于氣象防災減災服務農業的思考[J].環球人文地理,2016(14)
[4]李津,華夏.芻議氣象防災減災績效管理[J].地球,2014,(9):
作者簡介:
黃艷飛(1981.0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學歷:本科;現有職稱: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綜合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
(鄯善縣氣象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83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