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梨華
入園焦慮是小班幼兒最常見的入學狀況,幼兒對上幼兒園產生的焦慮,也是家長擔心幼兒入園焦慮的直接表現。如果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說明有抵觸和排斥上幼兒園的情緒,產生入園焦慮。就此根據家長提出的典型焦慮問題,從當下年齡段孩子的實際行為出發,分析其心理,解讀其行為,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
【案例概況】
新入園的孩子在上幼兒園時總是哭鬧,有時可能伴隨有吃飯、睡覺不正常,甚至出現發呆、嘮叨、不安、哭鬧、尿頻、煩躁等現象,我們把這種幼兒初入幼兒園時,因為對新環境的不適應而表現出來的心理及生理上的不正常反應叫做幼兒入園焦慮。
一睿拉著媽媽的手躲在身后,小聲的嘟噥著“我不要去上學,我要回家”,媽媽耐心的勸說著“媽媽一會兒就來接你,第一個來接你”,孩子依舊不愿離開媽媽的身體,在其他孩子的情緒影響下,一睿一邊拉著媽媽的手往教室外走一邊說“我要回家,我就是要回家”,然后大哭起來。媽媽最終妥協與老師說“老師,今天孩子的情緒不好,明天我們再來上學,而且哭了之后他會嘔吐的”,一方面對著孩子說“明天我們一定要上幼兒園哦”。在老師的勸說無果下,家長帶著孩子離園了。
【問題分析】
觀察、分析小班幼兒入園焦慮普遍情況,主要由四方面組成:
1.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指出,小班兒童的行為受情緒支配作用大,他們的情緒仍然很不穩定,經常會大哭大鬧,他們十分依戀自己的父母,所以特別在小班新生入園的那一階段,幼兒表現出強烈的分離焦慮。
2.新環境的適應
上幼兒園就意味著離開最熟悉的家庭環境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每個人對于陌生的環境都會出現一種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孩子出現的應激反應就是躲避,哭鬧等,這是對陌生環境感到恐懼的表現。
3.家長的焦慮情緒
家長的情緒表現也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反應,幼兒從家長的表情、動作、語言中中一旦體會到對自己的不舍、強調、擔憂等情緒,這會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有焦慮情緒的父母,在育兒方面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也會因此更加依戀家長。
4.生活習慣的改變
大多數孩子習慣性的讓家人來準備他們所需要的事物,自己很少參與到生活自理和簡單勞動中去,在有一定規則的幼兒園小社會群體中使得有的孩子不能適應,感覺被束縛了自由,因此不愿意上幼兒園。
【指導方法】
1.家庭教育是最好的鋪墊
(1)做好心理、物質上的準備。在新生家訪時及時引導家長為幼兒入園做好心理建樹,多鼓勵孩子喜歡幼兒園新生活,也可以帶孩子來幼兒園看看新環境,認識新老師。另外,可以和孩子一起準備上幼兒園的小書包、手帕、安撫玩具等,引導家長讓孩子了解自己即將開始幼兒園生活,慢慢習慣脫離單一的家庭生活。
(2)家庭統一的育兒理念。面對幼兒來園時的焦慮,我們引導家長要及時“斷奶”,用正確的方法接送孩子,既安撫穩定孩子的情緒也不要逗留太長時間。除了父母正確面對孩子上學這件事,我們提醒家長家人之間在保教理念上也應該達成一致的思想和做法,正確看待焦慮情緒。
2.相互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
(1)盡早搭建家園溝通的橋梁。一開學學校通過新生家長會、老師通過新生親子體驗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基本了解幼兒園一日生活流程,每天老師也會通過短信、視頻、談話等方式讓家長直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基本活動情況。從孩子的情緒、生活習慣等方面有重點性的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清楚了解孩子當前的狀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緩解幼兒焦慮情緒,也緩解家長的焦慮心理。
(2)老師三位一體的默契配合。一個班級中的三位老師和孩子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三位老師之間的默契相互配合能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焦慮癥狀。在學期伊始,孩子對班級環境、幼兒園生活都不太熟悉,哭著、坐著需要安慰的孩子有很多,這時就需要三個老師相互配合,如一個老師在安撫情緒不好的孩子時,另一個老師利用有趣的身體游戲、兒歌律動等和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戲分散注意力。
3.生生互動幫助緩解焦慮情緒
(1)大帶小的榜樣作用。幼兒園大帶小活動是雙向互利的教育策略,新入園的小班幼兒因為陌生的人和環境不太愿意與老師,這時大班的孩子帶著自己制作的歡迎卡、小禮物等來到班級送給弟弟妹妹能暫時分散哭鬧孩子的注意力,又通過唱唱跳跳等節目表演,弟弟妹妹的情緒也被帶動,有的還愿意和哥哥哥哥一起表演。
(2)同伴間的相互學習。一些幼兒不愿意上幼兒園是因為很多事情不會自己做,如穿脫衣服,穿鞋子,自主用餐等。分組活動和小組用餐、盥洗等能引導幼兒之間相互觀察,試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看同伴是怎么整理衣褲,用餐,整理玩具的。孩子從一開始的不愿意嘗試到模仿同伴,再到動手嘗試,最后愿意做簡單的事情,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不斷相互學習不斷成長。
【成效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幼兒園生活,幼兒的分離焦慮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大多數孩子來園時能情緒穩定的走進教室并和老師打招呼,這離不開老師每天的鼓勵,離不開家長在家里耐心的引導,也離不開幼兒自身的情緒調節。不過個別幼兒還是有比較嚴重的入園焦慮,因此除了日常工作和與家長的溝通,我們更需要花更多的耐心和多種方式鼓勵孩子喜歡上幼兒園,一步步改善幼兒入園焦慮,也一步步改變家長的焦慮心理。
緩解家長焦慮,做智慧家長幾點建議:
首先,保持冷靜、樂觀的生活態度。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情緒孩子非常容易受到感染,潛移默化地被孩子習得,同樣父母的焦慮也很容易被傳染,因此家長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冷靜且樂觀的狀態,多以正能量感染孩子,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要勇敢地面對新環境,必須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其次,提高自身素質與解決面對幼兒焦慮有密切關系。家長必需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育兒技巧,學習科學的育兒方法,真正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內心的想法是怎樣的,使孩子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最后,注重家園合作,探尋交流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家長、學校、老師相互之間應積極、主動的交流。面對幼兒的各種問題,如情緒情感、行為表現、與人交往、人格魅力等,可以利用約談、面談、電話、掌通家園、家訪等方式及時溝通,直面教育疑問。
(華新幼兒園?201708)